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南陽

謝:出自國名邑名的姓

2015/6/17 16:36:32 點擊數: 【字體:


    謝(xiè):出自國名邑名的姓
謝:出自國名邑名的姓
 

    謝姓起源有兩說:一說源于任姓,是黃帝的后裔;一說出自姜姓申伯,為炎帝的后裔。前一說最早見于《世本·氏姓篇》:“謝,任姓,黃帝之后。”《國語·晉語四》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即12個胞族)”,其中第七為任姓。又據《左傳·隱十一年》疏,任姓建有十個國家,其中第一為謝國。東漢王符《潛夫論·志氏姓》亦有相同記載。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云:“謝,出自黃帝之后,任姓之別為十族,謝其一也。其國在南陽宛縣,三代之際微不見,至《詩·嵩高》始言周宣王使召公營謝邑,以賜申伯,蓋謝已失國,子孫散亡,以國為氏。”清代學者郝懿行《麗書堂文集·謝氏族譜敘》亦說:“謝氏之先,蓋鼻祖于黃帝,《晉語》稱黃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而任居第七;《世本》稱任姓之宗得國者有十而謝居其一。周宣王時封舅申伯于謝,而任姓之謝始微……自周以前謝為國,春秋以后謝為氏。”后一說見于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謝,姜姓炎帝之允(胤)申伯,以周宣王舅愛封于謝,今汝南謝城是也,后失爵,以國為氏焉。”宋人鄭樵因襲此說,但把“謝”注為“今兗州龔丘縣謝城”。

    上述兩說均涉及申伯受封于謝問題。據史書記載,四岳之后有申國,為姜姓,初被封于陜西、山西之間,至西周末期,因周宣王立志興復周朝,欲大力經營南方的南蠻、百濮、荊楚和淮夷,特意將他的舅父申伯徙封于“謝”,讓其鎮守“南國”,為南面各國諸侯做榜樣。最早記載此事的文獻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即兮伯吉父)所作的《嵩高》一詩(收錄在《詩·大雅》中)。詩中的“于邑于謝”、“既入于謝”,說明周宣王移封申伯之前已有一個謝國;“王命召伯(召穆公,名虎),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徹申伯土田;王命傅御,遷其私人;申伯之功,召伯是營;有俶其城,寢廟既成”等語,說明申伯在就國以前,周宣王派召伯等大臣先行滅掉謝國,在其舊土上營建了謝邑,作為申國的新都;“因是謝人,以作爾庸”,則進一步說明此前不僅有謝國,而且在修筑申國都城謝邑時用的勞工還是當地的謝人。又據史書記載,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發兵攻申,不久,滅掉申國。申國滅亡后,子孫以國為氏,稱為申氏;居住在申國都城謝邑(亦稱申城)的申伯后裔,有的以邑為氏,也稱謝氏。

    綜上所述,黃帝后裔所建任姓謝國(在今河南唐河、南陽一帶),夏、商時期國力微弱,幾乎是默默無聞,至西周后期被滅,子孫以國為氏,形成中華第一批謝姓人。姜姓申伯后裔居于謝邑(在今南陽獨山附近)者,以邑為氏,是為第二批謝姓人。至于一些古籍所注汝南、龔丘及信陽、羅山等地,實際上只是謝氏的一些播遷地。

    又據《舊唐書·文苑傳》載,衛州(今河南衛輝)衛人謝偃之祖孝政,在北齊做官,本為鮮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為謝姓。這說明產生于北齊時的謝氏系少數民族改姓。

    早在西周末至春秋時期,謝氏先民便不斷遷徙,除分布于今河南南部許多地方外,有一支遷往山東,有一支作為謝國遺民被強迫遷至湖北荊山,還有一支被遷至湖南江永,后來部分融入壯族和瑤族。戰國時,河南謝氏有一支溯長江三峽西上,遷至四川涪陵,后又分為三支:一支于三國時遷至蜀郡,至晉代有部分人遷至陜西馮翊郡;一支遷至云南永昌郡,后發展成為當地大姓;一支遷到四川彭水一帶及貴州北部,與當地的濮人、越人通婚,至隋唐時被稱為東謝蠻、西謝蠻、南謝蠻,后大多融入布依族,部分融入水族和苗族。漢代,謝氏的聚居地又增加了會稽郡(治所在吳,即今江蘇蘇州,后漢移治山陰,即今浙江紹興)、下邳(今江蘇邳縣)、江西九江、章陵(今湖北棗陽)、牂牁(在今貴州省境內)等處。其中會稽郡的謝氏人丁興旺,已相當有名望。晉代,陳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陽)謝氏發展成為名門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陽夏(今河南太康)謝氏,以及由此遷出的康樂(在今江西萬載縣東)謝氏。西晉末年,黃河流域戰亂頻仍,中原人大量遷往江南。典農中郎將、陽夏人謝纘之子謝衡(任國子監祭酒)因避戰亂,遷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山,在此發展繁衍,孕育出許多著名人物,因之成為謝氏最重要的一支。謝衡有二子:鯤、裒。鯤及其子尚,裒及其六個兒子奕、據、安、萬、石、鐵,連同他們的后代,東晉至南朝時期多數都彪炳于史冊。唐朝末年,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起義,率領數萬人入福建,創建閩國。據《臺灣省通志》記載,隨同王氏兄弟入閩的共27姓,以固始人居多,其中第9即為謝姓。清溪《永安謝氏族譜》亦稱:“祖為光州固始人,從審知入閩,始遷泉州之安溪縣永安東皋居焉。”同期入閩的,還有一支居于福建寧化縣石壁村,后部分人遷至江西雩縣,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縣(今廣東梅州市);有一支由寧化遷居廣東大埔,再遷居梅縣。到了清代,謝氏不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還發展至北部及東北的一些省、區。

    謝氏自大陸徙居臺灣,最早者均是福建漳州、泉州人,是明末鄭芝龍設寨于笨港時到臺灣墾荒的。此后,有謝賢、謝巖隨鄭成功入臺。清朝政府領有臺灣后,謝氏入臺者絡繹不絕,有文獻記載的即有近20起。近現代,謝氏入臺人數更多。移居臺灣的謝氏,多數是南宋末愛國詩人謝枋得的后裔,發展至今,已是臺灣第13大姓,人多而勢眾。

    謝氏徙居海外,最早是南宋時的謝升卿,他改姓名為陳日煚遷往安南,后創建了越南陳朝。其次是明代謝文彬等人,分別到暹羅(今泰國)、呂宋(今菲律賓)。清朝至現代,有更多的謝姓人走出國門,飄洋過海,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謀生求發展,現主要分布于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緬甸、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美國、巴拿馬、蘇里南、法國、英國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等地區。為了加強宗親團結,謝姓族人于1977年8月建立了世界謝氏宗親總會(辦事機構設在臺北),并在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美國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會,還定期出版《世界謝氏通訊》。

    在中國歷史上,謝氏最興盛的時期是三國至南朝的360多年間;尤其是東晉時,與王氏長期把持政權,并稱望族,因之“王謝”成為高門世族的代稱,謝姓歷史名人也大都出在這一時期,而且幾乎都是陽夏人。僅東晉至南朝的270余年間,彪炳于史冊的謝姓人物就有約60位,其中既有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又有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383年,前秦主苻堅強征各族人民,組成90萬軍隊,大舉南下,企圖一舉滅晉。晉相謝安,運籌帷幄,使侄謝玄、弟謝石、子謝琰等率水陸軍8萬,以御前秦軍,在淝水大捷,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因而成為震古爍今的名人,同時創造出謝氏同朝四公的顯貴與輝煌。這一時期,陽夏謝氏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名人也燦若群星,如東晉有音樂家謝尚、女詩人謝道韞、文學家謝混;南朝宋有詩人謝靈運,文學家謝惠連、謝莊,齊有詩人謝脁。其中,謝靈運善于刻畫自然景物,開創中國山水詩一派,世稱“大謝”;謝脁為永明體作家中成就較高的詩人,其詩善于熔裁,風格清俊,時出警句,因之后世與謝靈運對舉,稱“小謝”,二人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謝姓的郡望、堂號即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郡望”指魏晉至隋唐時期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人丁興旺,英才輩出,為當地所仰望。據北宋時的《廣韻》記載,謝姓的郡望有二:一是陳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陽),一是會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堂號”即一個家族或家族一房(即一支)的名號,能夠集中展現本族或本支最榮耀的事跡。謝姓的堂號有4個:陳郡堂、會稽堂、東山堂、寶樹堂。其中,陳郡、會稽都是以郡望為堂號,顯示出地域特色;“東山”本為山名,山在今浙江上虞縣西南,是東晉宰相謝安早年隱居的地方,用作堂號,具有明顯地紀念謝安東山隱居和東山再起之意;“寶樹”即玉樹,比喻姿貌秀美、才干優異的謝家子弟,是從謝玄幼年所說的“芝蘭玉樹”演化出來的。此外,新莽末年有臨沂人謝祿,任赤眉軍政權右大司馬;北宋有學者謝良佐,南宋有宰相謝深甫、謝方叔,愛國詩人謝枋得、謝翱;元、明之際有學者謝應芳;明代有狀元賢相謝遷,文學家謝榛、謝肇淛;清代有不畏權貴的御史謝振定,學者謝濟世,航海旅行家謝清高;現代有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革命教育家謝臺臣,陜北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謝子長,地質學家謝家榮,臨床放射學家、中國放射學科創始人之一謝志光,著名女作家謝冰心,歷史學家謝國楨,愛民模范謝臣等。

    僑居海外的謝姓華人,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都做出了積極貢獻,涌現出許多杰出人才。例如:泰國著名實業家謝樞泗,曾被泰皇賜封男爵,并獲白象勛章;卜蜂集團創始人、大企業家謝易初,其子謝國民擁有財富60億美元,名列“世界華人億萬富豪超級富豪排行榜”第5位;慈善家謝惠如,曾獲泰皇御賜四等皇冠勛章,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印度尼西亞的謝桂芳,曾任蘭芳共和國第八任大總統;汽車大王謝建隆,是世界華人億萬富豪之一。澳大利亞飛艇發明家謝纉泰、美國羅省學者謝益謙、蘇里南國財政部長謝欣等,也都是外籍華人中的佼佼者。

    謝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居于第24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72%,基本上遍布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其中,廣東、江西、四川、湖南4省的謝姓人較多,合計約占全國謝姓人口的45%;謝姓祖根地河南唐河、南陽二縣,共有謝氏聚落30個,約3000戶、13000人。

    謝姓大多數為漢族,同時還分布于壯、侗、瑤、白、苗、黎、彝、回、滿、土、畬、布依、仫佬、仡佬、土家、朝鮮、蒙古等民族及臺灣土著中。其中,白、壯、侗、布依族謝姓,系由川、黔一帶的東謝蠻、西謝蠻、南謝蠻融入形成;瑤族謝姓系由漢族謝姓入贅及壯族謝姓融入形成;畬族謝姓系由瑤人演化而成;仡佬族謝姓系其他族謝姓久與仡佬人雜居逐漸形成;滿族謝姓世居遼東,系滿族多字姓改成,也有一部分系漢族謝姓融入;土族謝姓系由謝加氏簡化而成。此外,在日本侵占臺灣期間,臺灣土著曾被迫使用日本姓平尾,至1945年臺灣光復后,奉命廢除日本姓,重新選姓,定為謝氏。
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