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姓是黃帝的后裔。黃帝的二十五世孫古公亶父有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就是后來的周文王。泰伯、仲雍為了能讓其父古公亶父將王位傳給季歷,然后再傳給姬昌,“三讓王位”,最后遠遷至無錫梅里,建立一個新的國家,自號“勾吳”,創始了吳姓,吳太伯被奉為吳姓開姓始祖,也稱得姓始祖,其弟弟仲雍為傳姓始祖。吳國傳位25位君王,歷時七百多年后,在吳王夫差的手里滅亡了。吳國滅亡以后,宗室四散逃亡,以吳為氏。后歷經戰國數百年動蕩,吳氏在秦漢時期隨著吳芮、吳漢等家族的稱王封侯,開始走上復興之路。吳芮在西漢王朝建立過程中,滅秦有功,被劉邦封為長沙王。東漢時期南陽吳氏,名震天下,大司馬大將軍吳漢是東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功封廣平侯。吳漢家室十余人封侯,榮尊東漢。東漢后期,吳漢長子吳成后裔在豫南、鄂北等地形成了吳氏望族,史稱“南陽吳氏”。次子吳國后裔在魯南、豫北等地形成吳氏望族,史稱“濮陽吳氏”。自吳漢至今近二千年,吳漢后裔已遍居大江南北,國內海外,其總人口近三千萬。近年海內外吳漢后裔紛紛探根朔源,回歸吳漢祖地,尋根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