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吳漢傳略
2013/9/24 14:46:2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先祖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系泰伯第三十八世孫,延陵季子第二十世孫,長沙王吳芮第十一代裔孫,其祖父吳復興,精于占卜。其父吳章系西漢末年太學博士,尤精于《尚書》。
先祖吳漢“質厚少文”、正直敢言、勇鷙有智謀。早年家貧,曾任亭長。王莽末年,因賓客犯法,逃至漁陽,以販馬為生,常往來于燕薊之間,廣交豪杰,聲望頗高。更始元年,任安樂令。素聞光武長者,獨欲歸心,遂策劃起事,合漁陽、上谷突騎,南下附劉,進圍邯鄲,擊斬王郎將帥。光武將發幽州,經鄧禹推薦,拜漢為大將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擊殺更始幽州牧苗曾和尚書令謝躬,清除劉玄勢力。公元25年,光武即位,改元建武,拜吳漢為大司馬,封舞陽侯。建武二年吳漢率大軍破降檀鄉十萬余眾,再封廣平侯;復率軍南下,克宛城;掃蕩西山、五樓、銅馬、五幡等起義軍。建武三年至八年,吳漢率軍連續征戰,破青犢、剿劉永、滅董憲、伐隗囂,平定各地割據勢力。建武十一年至十二年,吳漢人川伐蜀,克武陽、廣都、成都,誅公孫述,巴蜀悉平。建武十五年,北擊匈奴,為避其抄掠,徙雁們、代郡、上谷吏民六萬余口,置常山、居庸關以東。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反于成都,率漢軍平定,僅百余日誅史歆歸。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五月,吳漢病逝,享年八十八歲。劉秀下詔痛悼,賜謚“忠侯”,葬于故里。大葬時,發北軍五校、輕車、介士送葬,極備哀榮。
先祖吳漢戎馬一生,南征北戰,出生人死,為中興漢室、統一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每當出師,朝受詔書,夕即引道,勇比鷙鳥。危難關頭,身先士卒,激勵將士。從容鎮定。光武帝贊日: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漢明帝為表彰開國功臣,于南宮云臺為二十八元勛繪制畫像,吳漢位居第二,榮稱常勝將軍,載譽史冊,功蓋千秋。
先祖吳漢有二子,長子成、嗣封廣平侯;次子國(又名武)、封新蔡侯。吳漢家室十多人封侯拜將,榮尊東漢。永興二年,漢桓帝封吳漢四世孫灌陽侯吳如勝次子吳允承為奉祀侯,其家由河南榮歸故地吳郡,敬祀泰伯廟。東漢后期,吳漢長子成后裔、分布在豫南、鄂北等地,形成吳氏望族,史稱“南陽吳氏”;次子國后裔,分布在魯南、豫北等地,形成北方吳氏望族,史稱“濮陽吳氏”。二千年來,先祖吳漢后裔繁衍生息,根深葉茂,現已遍居大江南北、五州四海。
今欣逢盛世,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四海宗親,尋根溯源。為頌揚宗功,弘揚祖德,緬懷先祖,啟迪后世,特修碑撰文,以示后人敬仰。【原標題:先祖吳漢傳略】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天下第一世家》2007-09-29 作者: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