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姓什么
2014/12/9 9:40:2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直是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名篇。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雖有人教版、蘇教版等不同版本,但都收錄了此文。在教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學生通常為百里奚姓“百”還是姓“百里”而爭論不休,各執一詞。為師者豈能不給個明確的說法?博覽一番,解釋如下。
查《辭源》、《辭海》、《百家姓探源》、《歷代名人姓氏全編》、《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等比較權威的工具書,絕大多數記載的是百里奚姓“百里”,且多數有詳細的介紹。個別書籍在以百里奚姓“百里”為通常說法的基礎上,又指出“一說百氏”,但多數是提提而已,根本就沒有任何說明。持這種說法的依據的資料很少,即使有一點點,也覺得理由很不充分。索性也不再去尋找了,僅現有的資料也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從起源上說,持百里奚姓“百里”的大致有如下說法:
1.出自姬姓,以封地名為氏。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兒子虞仲的子孫,周武王時被封于虞國(今山西平陸北)。春秋時,晉滅虞,虞大夫奚(虞仲的后人,即我們所說的百里奚)被贖往秦國,受封于百里邑,其子孫便以“百里”為姓,稱“百里氏”。
2.以人名為姓。虞仲的后人叫奚,因住在百里鄉,又稱百里奚,他在虞國任大夫。百里奚的后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百里氏。
這兩種說法,均與百里奚有關,并且認為百里奚就是這個姓的始祖。只不過是以其“封地”為姓還是以其“名字”為姓的問題還有爭論,但這對于我們要明確的問題來說已經顯得并不重要。所以覺得這種說法的可信度高。
“百”姓的起源主要有如下說法:1.出自上古,為軒轅氏部落首領黃帝的后裔。黃帝的后人有個叫百倏(《左傳》作伯倏),他的后代子孫以“百”為姓,遂成百姓。
2.源于戰國,始祖為著名道家列御寇的弟子百豐。
3.唐代高麗人有百姓,為高麗八姓之一。
這三種說法以第一種最為流行,即認同的人最多。并且認為這個姓的始祖就是百倏。這三種說法,目前我還沒有查到有哪一種說法與“百里奚”有關聯。所以就覺得百里奚姓“百”的說法的認同度小。
“百”和“百里”都屬于比較少的姓氏,目前人口數均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百里”姓早期活動在河南、陜西一帶,漢代以后在河南中南部形成郡姓望族,以新蔡郡為郡望,如今在山西平陸等地有少量分布。歷史上有東漢末年任徐州刺史的百里嵩等名人。
“百”姓早期主要活動于今河南、山東一帶,漢唐之際在河南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為郡望,如今在河南、北京、臺灣等地有少量分布。歷史上有西漢農民起義首領百政、元將領百家奴、清臣百齡等名人。
說到百里奚這個人物,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值得一讀。如“五羖(ɡǔ黑色的公羊)大夫”的典故。百里奚少時家境甚貧,顛沛流離到齊國,不被任用;又至周,仍不被任用;后被虞公任用為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國被晉國所滅,百里奚和虞君都當了晉國的俘虜,成了奴隸。這時,秦穆公向晉獻公求親,晉獻公就把女兒嫁給他,同時把百里奚也作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國。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隸,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國的奴隸。秦穆公是個有雄心壯志的國君,一直在收羅人才,他聽說百里奚是個有才干的人之后,決心把他追回來。他怕用重金去贖會引起楚國對百里奚的重視,就按照當時奴隸的身價,拿了五張羊皮,并謊稱:“我們有個奴隸叫百里奚,逃到貴國,請讓我們將他贖回辦罪。”楚成王不知底細,就答應了秦國使者的要求。這時的百里奚已50多歲,秦穆公一連和他交談三天,對他大加贊賞,封他為大夫,故稱“五羖大夫”。后成為秦國一代名相,卒時,“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再如“百里奚認妻”的故事:百里奚因家境貧寒,三十多歲才娶了妻子杜氏,生了一個兒子叫孟明視。為尋出路,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不得已而遠走他鄉。臨行前,妻子杜氏一大早就起來,忙著為遠行的丈夫做早飯。她“劈了門閂燉雌雞”,宰殺了家中僅有的一只下蛋母雞,煮了一鍋小米飯,來為丈夫餞行。這個曾以乞討度日的遠行人后來輔佐秦穆公倡導教化,富國強民,漸成霸業,聲名遠揚……
百里奚未到秦國時,曾落魄回家看望日夜思念的妻兒,但他們已不知去向。面對眼前的凄涼景象,他不禁淚如雨下……
百里奚做秦相后,一天府中請客,讓樂工在堂下奏樂。這時有一浣衣女主動請求演奏一支曲子,百里奚欣然應允。那女傭操琴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可記得……熬白菜,煮小米,灶下沒柴禾,劈了門閂燉母雞。今天富貴了,扔了兒子忘了妻……”幽怨的歌聲委婉地道出了百里奚的身世!百里奚驚訝了!他上前仔細盤查才發現眼前這位女子正是離別三十多年的結發之妻……夫妻倆抱頭痛哭,在場的人無不潸然淚下。原來,百里奚走后,妻兒在家遇到荒年而流落到秦國,靠給別人縫縫補補維持生活,聽說秦國任命的宰相叫百里奚,覺得可能就是自己的丈夫,于是便想辦法去相府里做了洗衣女……秦穆公聽到這件事很感動,特意賞賜了他許多東西,并拜他兒子孟明視為大夫。
司馬遷在《史記》中高度評價了百里奚的功業,并贊其“功名藏于府庫,而德行傳于后世”。
百里奚的許多故事后來被拍成《大秦名相》、《五羖大夫》等電視戲劇。1957年,漢劇《百里奚認妻》被選入在中南海小禮堂向中央領導作匯報演出的劇目,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演出并與主要演員合影留念。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07年9月3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