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南陽

抗日游擊司令梁雷

2014/12/29 9:22:06 點擊數: 【字體:

    七七事變后,山西的廣大青年學生在犧牲救國同盟會的影響下,紛紛投入抗日救國的各條戰線。1937年8 月初,在河南省杞縣大同中學以任教為掩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梁雷,被派到山西國民師范任教。

    接著,梁雷參加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很快被委為綏遠省犧盟特派員。接事沒幾天,綏遠失陷,雁門關吃緊。原右玉縣長望風而逃,山西省政府遂任命梁雷為右玉縣縣長。犧盟總會亦任命梁雷為犧盟總會雁北戰時工作委員會主任兼犧盟雁北游擊司令。與此同時,中共北方局決定將山西工委改為省委。1937年9月13日,趙仲池、梁雷受中共山西省委和犧盟總會的派遣,率劉華香(即劉明生)、柏玉生、郭子杰、王平(即王默平)、國民師范學生李寒、任晨等十多人,帶電臺去雁北。行至代縣陽明堡,遇到了從大同撤出的犧盟大同中心宣傳委員李林和從雁北各縣撤出的特派員武養民、韓燕如、傅生麟等。經商量研究,決定把幾方面的力量匯集到一起,共計二十余人,同赴抗日最前線的左云、右玉、平魯、朔縣、偏關和綏南地區,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這一支抗日隊伍,在梁雷和趙仲池的率領下,以飽滿的精神,風塵仆仆地從代縣陽明堡不顧艱險地向西北進軍。一出雁門關,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荒涼景象,秋風颯颯,路過一些村莊,連條狗也看不見。在此情景下,梁雷談笑自若,不時用他那鼓舞者的聲音激勵著同志們。正像他后來給姚雪垠的信中所說的:他正在導演著一幕戲,背景是荒山加荒山,演員是雁門關外十三縣的游擊隊員,觀眾是四萬萬五千萬不愿作奴隸的中華兒女。這確實顯示了他的宏偉氣概。

    走了一天一夜,-行人到達了平魯縣。這里群山環抱,城墻彎彎曲曲蜿蜒在山腰間,城中有-條大溝。從軍事上講,這個城是不能守的,只要幾個山頭被占領,敵人居高臨下,對城中一切便了如指掌。這時舊政府工作人員已經散伙,舊縣長逃走了,全城人心惶惶,只有屈健、康莊等幾位中共黨員留在這里做發動群眾的工作,準備對敵斗爭。梁雷了解到屈健他們堅持不離開平魯,準備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的情況后,精神為之一振,熱情地同他們邊走邊談,詢問平魯縣的敵我情況及同志們的打算。梁雷說,他是遵照黨的指示,同平魯的同志一起來打游擊的。在談話中,梁雷那堅毅的性格,不倦的表情,給在場的同志以很大的鼓舞。
    當時,城內的人聽到紅軍來抗日的消息,人人奔走相告,紛紛到城外歡迎,老年人激動地流下眼淚。有幾個老人跪在地上說:“你們是救我們來了!”梁雷把他們攙起來,一同走進城內。當梁雷聽到閻錫山的縣長攜款逃走的消息,立即派了幾個武裝人員追出城去,下午便把那臨陣脫逃的縣長抓了回來。梁雷當眾宣布,舊縣政府人員在敵人尚未侵入時,不顧父老兄弟的疾苦,棄城逃跑,給予撤職,聽候處理。

    在城里住下后,梁雷和趙仲池當日就給同志們布置了宣傳群眾、偵察日軍活動情況的任務。9 月下旬,他們得悉敵人將向平魯進犯,梁雷一面留下少數同志動員群眾轉移,一面組織多數同志撤到平魯城西開展游擊戰爭。當撤到平魯西的達達井時,有少數人要求撤回太原去。梁雷和趙仲池商定,讓大家民主討淪,去留可以自便。在這次討淪會上,梁雷堅定地表示,要留在雁北開展游擊爭,與敵后群眾共存亡。舉手表決時,梁雷首先表示留下不走。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大多數同志留了下來,只有少數人回太原去了。以后,梁雷與趙仲池研究并經大家討論商定,為便于和晉西中共的組織聯系,決定把隊伍轉移到晉西北的偏關去。

    偏關,古為三關首鎮。與雁門關、寧武關合稱外三關。地處晉西北隅、山西內蒙交界處,以黃河為界,自古為兵家要地。估計日軍進攻太原,還不會馬上到這里來,人心比較安定,便于建立抗日根據地和開展雁北、綏南的抗日工作。梁雷、趙仲池帶領一行人,經過五眼井、水泉堡到達偏關城以后,找到了犧盟特派員馬孔智、張國瑞。第二天,梁雷和趙仲池派屈健、李精忠、蘇繩武組織工作組,化裝成農民回平魯縣西部農村組織抗日游擊隊。臨行前梁雷囑咐他們:“在敵后開展工作,首先應注意聯系群眾,多和群眾交朋友,刻不容緩地發展游擊隊,為開展游擊戰做好準備。”他們在深入敵后開展農村工作時,牢記梁雷同志的囑咐,廣泛宣傳群眾,不久,就組成了近百人的平魯游擊支隊,后來改稱雁北抗日游擊隊第七支隊。與此同時,梁雷、趙仲池派劉華香、柏玉生去偏關水泉、韭菜莊窩一帶組織游擊隊,這支游擊隊也很快發展壯大起來,后來改稱為雁北抗日游擊隊第六支隊。接著又派李林在偏關城內組建游擊支隊,后來改稱為雁北抗日游擊第八支隊。不久,這支隊伍就發展到二百多人。

    十月中旬,中共北方局派鄭林、胡一新、王寶珊從綏南來到偏關。中共晉綏邊特委在偏關成立,書記趙仲池,組織部長鄭林,宣傳部長胡一新,軍事部長王寶珊。邊特委轄偏關、平魯、右玉、山陰、朔縣、河曲、懷仁、和林、清水河、豐鎮、涼城等縣。同時,由中共晉綏邊特委主持,建立了中共偏關縣委,由一二○師警六團民運股長王道三任縣委書記,梁雷任組織部長,馬孔智任宣傳部長,李林任武裝部長,還有張國瑞同志,共五人組成縣委會。

    縣委成立后,梁雷很快發展李寒和警衛員為中共黨員,三個人組成了縣委機關支部,開展工作。梁雷還與馬孔智共同負責偏關城內黨的組織建設工作,于12月在公安局建立了中共支部,發展任晨為黨員,并派任晨任公安局巡官。于是,舊公安局基本上掌握在黨的手中,公安員警逐步被改造成為一支抗日的武裝力量。

    1937 年10 月中旬,八路軍總部秘書曾山來偏關視察,并親自到老營堡對東北軍何柱國的騎二軍做統戰工作。晉綏邊特委、犧盟雁北司令部派武養民到老營建立黨組織,培訓民兵自衛隊,并做何柱國的統戰工作。臨行前趙仲池、梁雷對他的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后來證明這些工作是有成效的。

    其時,偏關在邊特委和犧盟雁北司令部領導下,不僅建立了黨的組織,而且成立了抗日人民團體。如戰地動員委員會、農民抗日救國會(農救會)、青年抗日救國會(青救會)、婦女抗日救國會(婦救會)、兒童團等組織。因邊特委和司令部駐地在偏關,因此,從偏關推開,使整個雁北地區能夠迅速建黨、建政和建立了地方武裝,人民團體組織也得以廣泛發展。當時的偏關城里城外抗日戰歌聲入云霄,軍號響亮,隊列威武,群情激奮,秩序井然。這一切和梁雷、趙仲池等一批抗日先驅、優秀共產黨員的辛勤忘我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同年冬天,在梁雷、趙仲池的領導下,舉辦了中共黨員訓練班、教師訓練班、自衛隊訓練班。從這里培養訓練了一大批抗日英雄,先后奔赴雁北抗日戰線,后來又轉戰于祖國各地。

    1937 年8 月初,梁雷被委為右玉縣縣長后,由于雁門關外吃緊,沒有到職。同年10 月25 日,山西省政府閻錫山電委梁雷為偏關縣縣長。自此,偏關政權就掌握在抗日進步力量的手里了,時李寒為財政科長,任晨為公安局巡官(均為中共黨員)。


    邊特委為了廣泛宣傳群眾,由梁雷主持,創辦了邊特委機關報《怒吼》,報頭是梁雷親筆題寫的。梁雷當時的工作,從他給姚雪垠的信中能更好地反映出來。1937 年冬,他給姚雪垠的信上寫道:“這里現已無所謂戰線,無所謂勝負,敵人的后方有我們的廣大抗日人民,有我們的人民自衛軍隊(系游擊隊,不是各縣成千成萬的人民自衛隊),已成立了十一個隊,數隊正與敵人血拼,第七隊昨收復了平魯,第六隊前日收復了右玉。我于10 月25 日兼任偏關縣縣長及人民武裝部長。從早五時忙到晚十二時,都是作的組織民眾、武裝民眾、訓練民眾、保護生產、發動游擊戰爭的事。在我們游擊區內,已經堅決執行了我們的工作綱領。”

    一個月后,梁雷又給姚雪垠寫去一封信,開筆就幽默而驕傲地寫道:“現在我們還在這兒,沒有死,也沒有受傷……本月九日,敵人在朔縣、神池、偏關之間的利民堡與我軍激戰,敵已被擊退。否則,此地危險。偏關與我們未到前大不一樣了。各村壯丁已全編為自衛隊了。人民自衛隊已經成立四個大隊,每隊二百余人。

    過去,我們組織的人民抗日自衛隊,現改名抗日游擊隊,已發展至十三個隊,分布雁北各縣:與敵血拼。第六隊之挺進隊員二十余人,目前在朔縣境擊潰敵150余人,我未死傷一人,敵死傷十三人,喪失槍彈甚多。第五隊收復了右玉,繳獲槍一百支、無線電臺一架,建立了抗日的民族政權(抗日委員會)。現正與第十一隊及某部軍取得親密聯系,向左云及綏遠之涼城進發。第九隊正要去收復和林、托縣(亦綏遠境)。第七隊早已收復了平魯,建立了抗日民族政權(革命戰地平魯縣總動員委員會)……各隊人數的增加使人吃驚。比如在右玉收復之第三日,一日內第五隊增加一百六十多隊員。可見人民恨敵之深,及其自覺之程度了。在殺虎口外,我們也建立了一隊,可惜槍支太少,不然一定會發展更速。犧牲救國同盟會,尤其我們戰時雁北工作委員會,是維護統一戰線的最有利的團體。現在第×戰區司令官,又委我為執法司令。我已組織了執法隊在雁北及這里共處決了十三個大漢奸。此刻正進行調查各地阻礙抗日工作的人,逮住時是不會輕饒他們的。”

    梁雷在給姚雪垠的另一封信中寫道:“天氣越來越冷,但我們的血一天比一天熱了,任務一天比一天重了,工作一天比一天繁重了。我們領導的部隊奮十二個支隊(一支隊三大隊,都是民眾組織的)。右玉在斗爭中成長壯大起來的人民自衛隊增加,我們二次收復了平魯,收復了右玉,保衛了偏關,在雁北各縣開展了大規模的游擊戰,一直伸展到綏遠的清水河及殺虎口外。不幸昨天傳來消息,七日右玉二次失陷,我抗日游擊×支隊最后退出。血戰五次,死四十余人。我們斃敵百余人,繳獲步槍三十余支,俘敵四人。隊長傅生麟親到前線指揮,現正與敵游擊中,敵不敢出城一步。今日上午又傳來消息,昨(九日)晚六時半平魯二次失陷。我全城男女老幼全部退出,縣城已成死城。何××之騎兵軍、×路軍及抗日游擊第七、六兩支大隊,已密切聯絡,進行游擊戰爭,現敵我正激戰中。偏關尚安靜。”這些信件真實詳盡地反映了梁雷當年的戰斗生活和英勇頑強精神。

    1938 年2 月初,中共偏關縣委書記王道三調回警備六團工作,八路軍總部派叢烈光(山東榮城人)接任偏關縣委書記。二月中旬,中共晉綏邊特委奉命由偏關縣進駐平魯縣,偏關縣由晉西北區黨委岢嵐地委領導。這時梁雷和叢烈光等人仍留在偏關繼續組織群眾進行抗日活動。二月下旬,日軍二十六師團后宮部侵占寧武、神池、五寨、平魯等六縣縣城,偽蒙疆區竹內聯隊兩千余人從朔縣、平魯向偏關縣進犯。25 日,當日軍行進至偏關馬站堡時,八路軍一二○師警備六團政委張達志在馬站堡和東北軍將領何柱國聯合設置了伏擊圈,痛創了長驅直人的日本侵略軍。26 日,日軍侵入偏關城后,繼續向河曲進犯。28 日,日軍又調偽蒙軍李守信一千余人與日軍匯合于偏關城。其時,叢烈光、梁雷和縣委、縣政府人員正組織群眾轉移,到偏關南山開展游擊活動,縣委、縣政府駐在柏家嘴村,繼續組織發動群眾。3 月18 日,偽蒙軍一部,由當地維持會配合,從偏關出發到磨老洼、樓溝等村搶劫糧食,因漢奸告密,我縣政府駐地暴露,敵人遂奔襲柏家嘴村。當時,任晨正帶著一個中隊到老營一帶打游擊,馬孔智帶的游擊隊也被派往河曲一帶,梁雷的參謀王寶珊帶著部隊駐扎在莊子洼村,柏家嘴村僅有劉佐的警察游擊中隊。當群眾報告有軍隊向柏家嘴進發的消息時,敵人的槍已響了。劉佐同志帶著中隊戰士與敵人展開激戰。在指揮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梁雷、叢烈光組織掩護群眾和縣級機關人員突圍。他們邊打邊退,最后離開柏家嘴村。叢烈光因穿著老百姓衣服,目標小,順溝跑出來了;而梁雷穿著黑大衣,又因身體較胖,走得慢,目標大,敵人許多槍口對著他射來,不幸中彈犧牲。梁縣長犧牲后,日軍將其頭割下來,懸掛在偏關城內及清水河城內示眾。梁時年28 歲。

    梁雷犧牲后,1938 年《觀察日報》長沙版登載了閻錫山電請行政院獎恤抗日盡忠守土四縣長電文中說:“梁雷勇敢有為,熱忱素著。”又說:“該縣縣城位居山麓,四面多高地,勢難固守,敵軍入侵后,梁縣長即率同屬隊警在縣境內實行游擊,遇敵奮勇直前,猛沖不退,以至被敵包圍,與員警等三十余人同遭慘害。”

    梁雷犧牲前后,他的好友姚雪垠1938年二、三月間撰寫了《雁門關外的雷聲》(后發表在1939 年《抗戰文藝》第五卷第一期上)。1938 年7 月又在武漢《大公報》上發表了《悼烈士梁雷》。并于1981 年9 月8 日把這兩篇文章收入《大嫂》一書,同時寫了《跋》,以作紀念。

    偏關人民為了永遠紀念梁雷烈士,當時將梁雷的無首遺體寄埋于柏家嘴村。建國后,在烈士陵園設置了梁雷烈士墓,葬其忠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忻州在線(2014-12-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