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走進南陽 >> 印象南陽 >> 瀏覽南陽

馬灣舞獅 :一個村子的300年狂歡

2013/10/22 14:55:20 點擊數: 【字體:

馬灣舞獅 :一個村子的300年狂歡

    進入農歷二月,源潭鎮馬灣舞獅隊依然很忙,被唐河各鎮廟會邀請去“熱鬧”。

    鞭炮聲、鑼鼓聲、喝彩聲,聲聲震耳。循聲而去,記者一行只見那兩頭“獅子”在陣陣鑼鼓聲中圍著燃燒的鞭炮,翻滾、抖毛,追鬧、撓癢,搖頭擺尾,爭奪繡球。領獅者手拿繡球,時而金雞獨立,時而旋風踢腿,一招一式,盡顯威風(見下圖)。

    馬灣,是唐河有名的舞獅村,舞獅傳統已逾300年。

    數百年舞獅

    緣于明末練兵


    “紅麻古獅,獨一無二。”舞獅隊長袁秀波介紹道,獅子只有紅黃兩色,獅毛是用麻繩編成的,每套約摸有50多斤重。這獅子看起來就像俺們馬灣人:雖然土氣,卻與眾不同;雖然笨重,卻淳樸實在。

    其實,馬灣村的獅子是有原型的。明末清初,馬灣村就在唐河岸邊(1972年洪水后,馬灣村遷到唐河北兩公里處),村東有座大王廟,廟門兩邊臥著一對石獅子。為了掩人耳目,先民們依照大王廟門前的石獅子,用黃土、木頭、麻繩,造出了多頭獅子,以在大王廟舞獅祈福為由而大行練兵之事。舞獅身上的紅色,象征熊熊烈火,代表明朝;黃色,象征執政朝廷,代表清朝。舞動獅子,讓熊熊烈火把清廷燒成灰燼。

    如今,馬灣舞獅表演,還穿插著梢子棍、九節鞭、關公刀、紅纓槍等武術表演。43歲的李秀海耍九節鞭的功夫就是父親李鳳祥傳授的。清光緒年間,馬灣村不遠有個碼頭,順唐河直入漢江,這是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李秀海老祖父跟馬灣村人一起跑船謀生,在外行走總需練點兒功夫以防身。

    從此,習武之風便在馬灣盛行。把舞獅和武術結合在一起,馬灣人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武)打獅子”。

    盛名傳四方

    古稀老人盛贊


    300多年來,每逢節日狂歡,鄉親們都會看見馬灣舞獅的精彩表演。

    在今年唐河春晚上,馬灣舞獅隊和另一個舞龍隊“拱開”龍年的大門。

    “舞獅招福、招財”是中原人風俗。春節期間,尤其大年初一和十五,馬灣舞獅隊最受歡迎。今年春節期間,聽說是馬灣舞獅隊來了,源潭鎮上百姓紛紛出門放鞭炮迎接彩獅,一天竟然演了18場。據傳,清光緒年間,馬灣舞獅隊出了個武舉人張玉昌,這一直都是大家的驕傲。

    至今,馬灣村盛傳“師長夫人賞大洋”的故事。馬云朝的父親馬天生,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1940年,國民黨74師駐兵源潭,師長聽說馬灣舞獅出名,專門邀請舞獅隊,馬天生參與其中,高空亮寶、臥寶、盤寶、奪寶等一個個動作惟妙惟肖、憨態可鞠,逗得師長夫人叫好不斷,并現場送上賞銀。

    新中國成立前后,馬灣舞獅隊在山西、山東、湖北、湖南等地也較為出名。去年,袁秀波去湖北棗陽辦事,閑聊中談到了馬灣舞獅隊。沒想到,據當地一位80多歲老人李德會講,他小時候就看過馬灣獅舞表演。

    李德會興奮地說:“馬灣舞獅隊當時真的很出名。”就是那一次,湖北李家人對袁秀波熱情有加,非讓他多住兩天才能走。走的時候,老人有個愿望:希望袁秀波把舞獅隊拉來表演表演,說再晚了自己就看不到了。

    這讓袁秀波感動了很長一陣子。

    希望在未來

    村小學開武課


    2010年8月,唐河縣公布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馬灣獅舞名列74項民間藝術之中。

    現在舞獅隊總共有20多人,平均年齡57歲。平時,大家各忙各的生計,理發、賣菜、搞建筑。只要隊長“一召喚”,大家立馬聚到一起,當然有時也聚不齊。

    “舞獅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我們舍不得丟。”談起舞獅發展現狀,袁秀波嘆了口氣,現在村里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掙錢了,在家留守的都是老人。他有些青黃不接、力不從心的感覺。

    村里有位90歲的老人,叫李雙文,年輕時就是舞獅隊的主力。老人對舞獅愛得那叫一個“深”啊,雖然年事已高,腿腳不靈便,但村里的舞獅隊每次出去演出,無論遠近,老人都要跟著。老人說,看著大家舞獅,比啥都高興。

    袁秀波認為,傳統有特色,大家總是會喜歡的,再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對傳統藝術的需求開始不斷增多。

    眼下,村小學體育課也開了武術課,教孩子們練習武術、舞獅子。袁秀波對馬灣舞獅的未來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南陽日報(2012-03-0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探秘覆釜山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