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南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河南社旗:賒出來的歷史 品出來的生活

2015/3/11 12:12:30 點擊數: 【字體:


    一座小小的河南古鎮,卻擁有九座城門;隨處走走,便可發現原本應藏于皇宮內院的裝飾——社旗,這個東漢劉秀曾賒酒,并借店旗起義的地方,清朝時便已發展成全國四大商業重鎮之一。雖然這里早已歸于平靜,但曾經的輝煌積淀下來的文化底蘊,也早已滲透在小鎮如今悠閑的慢生活中。步入其間,似飲一杯醇香老酒。

    賒出來的歷史,卻孕育茶香

    古道、古樹、古碑、古廟、古井……到處都烙有祖先留下的印記,這也讓河南南陽的社旗縣給人的第一印象原生態十足。也難怪,社旗是河南很早的居民居住地之一,小鎮恬靜悠然的生活稀釋著現代的壓力,古樸巍峨的建筑夾雜著歷史的滄桑。

    社旗當地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社旗悠久而特殊的歷史,讓這份古樸沉淀得尤為凝重。初來乍到的人難免疑惑,一座小小的鎮子,怎么會有九座城門?原來,在東漢建立之前,劉秀在這里賒賬并借店家印有“劉記”字樣的店旗起義。劉秀稱帝后,想起了社旗,于是便將當時他賒賬的興隆店改名為賒旗店,簡稱賒店。賒旗?社旗?隨著歷史的沿革,或許社旗縣的名字便被字變音不變地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其實在漢朝,社旗就已發展成中原有名的大鎮,到了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經濟更是達到鼎盛。清咸豐年間這里不僅修建了城墻,還模仿皇城的規制設立了九座城門。城池環城十六里、高三丈六,馬道、烽火臺等一應俱全。

    傳統藝術

    如今,走在這個恬靜的小鎮上,你能看到太多的雍容華麗,這不禁令人疑惑:那些本應該深藏皇宮內院的裝飾,怎會出現在一個河南的小鎮上?這個古鎮過去的商業為何如此發達?

    “清初茶葉均由西客經營,由江西轉運河南再銷關外。”這段《茶葉雜詠》中的記載,道出了社旗鎮真正的歷史淵源。當時,山西商人把福建、浙江等地的茶葉集中到江西,而通過水路北上運到內蒙直至俄羅斯。這條在清朝興起的一條貫穿歐亞大陸的國際商路,正是我們今天所走的“茶葉之路”。社旗正是當時晉商“茶葉之路”上最著名的水路碼頭所在地,于是匯集了各路商人富豪,小鎮便逐漸發展成“北走汴洛,南船北馬,總集百貨”的著名商埠,甚至躋身全國四大商業重鎮之一(其他為景德鎮,佛山鎮和朱仙鎮)。商人們來來往往,熱鬧得不得了。據說數公里外就能聽見這里的喧鬧。

    不過,如今的社旗,曾經的輝煌早已沉淀在歷史長河中。遠離了喧囂的社旗,大隱隱于市,“窮忙族”不妨移步這里,放逐于古香中,享受一段難得的慢生活。社旗那些古舊卻依然滋潤的老宅子,伸手便可觸摸,跨出腳步便能融進它的氣場。

    社旗的每一根梁,每一塊磚,幾乎都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而當地人的生活起居基本都沿著巷面展開。青石板鋪就的小橋、石板路上,人們悠然走過;院門口,大媽踏著縫紉機,像是在唱一首古老的歌;老大爺們悠閑地看報紙或下棋,小孩子們湊在一起做作業,或嘰嘰喳喳地嬉笑玩耍……時光仿佛倒流至上世紀80年代。

    天下第一會館,比肩皇家戲樓

    繁華的商業自然也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古跡。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陜會館和“華中第一鏢局”至今看起來仍華麗氣派。山陜會館造型非常奇特,木雕石刻,精妙絕倫,被國家文物保護專家單士元贊為“輝煌壯麗,天下第一”。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鄭孝燮也曾對它發出了“高樓杰閣,巧奪天工,精雕細琢,錦繡裝成,公輸匠藝,壯哉斯館”的贊嘆。廣盛鏢局曾威震江湖,被稱為“華中第一鏢局”。

山陜會館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到光緒十八年落成,共經六帝137年。站在會館門前,你會感覺到異常大氣——會館有別于傳統古建平房四合院的建筑風格,中軸線上的建筑居然有八九層高。屋頂則分兩層甚至三層重檐、曲線、直角巧妙結合。而建筑上琉璃瓦的裝飾及各色圖案,襯托出這里的雍容華貴。

    山陜會館有別于傳統古建平房四合院的建筑風格

   會館內插在鐵獅子背上的旗桿直聳云霄,高達17米多,用鐵2.5萬多公斤,堪稱全國之最。北邊名為懸鑒樓的三層古戲樓由24根巨柱撐起,高達30米,共分三層。仰頭看,四根大方柱把樓的三層凌空擎起,很是壯觀。據說這樣的三層古戲樓,全國僅存三座,除北京故宮的暢音閣、頤和園的德和閣這兩座皇家戲樓外,懸鑒樓就找不到對手了。

    跟北京故宮比肩的還有琉璃照壁,是用一千多塊彩釉大方磚砌造起來的,仿九龍壁而造。壁的兩面飾有精巧剔透的“二龍戲珠”、“龍虎爭斗”,以及姿態各異的九條龍和福、祿、壽等圖案。進到會館,無意間居然發現了“龍”、“虎”的草書石碑,一打聽才知這竟然是慈禧太后的筆墨。一個民間建筑能夠得到慈禧老佛爺御筆鎮殿,可見其當時的地位舉足輕重。不禁想到周圍百姓稱之為“慈禧太后第九座行宮”之說,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慈禧老佛爺眼中,這座山陜會館絕對處于非同一般的位置。

    山陜會館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

    此外,從山陜會館整體建筑看,可謂是集南北工匠之大成,這還要從山陜會館的建造年代說起。據向導介紹,山陜會館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而在乾隆盛世時期,無論是建筑還是各項藝術均達到了高潮期,加之當時社旗鎮的富甲們傾其財力邀請各地能工巧匠為其修建會館,這樣精巧絕倫的建筑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之所以富甲們愿意耗資修建這樣的建筑,通過建筑中的一系列細節,便可猜出一二。

    首先,山陜會館以敬奉關帝為主,眾所周知關公除了是忠義的代表,更以武財神的一面成為更多商家追捧的大神。此外院中獅子腳下踩的串錢、仙人旁邊擺放的算盤,無疑不滲透著曾經的主人,對于金錢的期盼。“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這或許正是山陜會館文化的又一體現,其實整個社旗鎮的文化,又何曾不滲透著一種由生活而出的藝術那?

    華中第一鏢局,聲名震江湖

   以山陜會館為中心,秦晉商人生意越做越大,他們的財物游走四方,安全成為最主要的問題。中國歷史上的十大鏢局中的廣盛鏢局,就在社旗賒店鎮誕生了。這家鏢局曾經威震江湖,是華中地區唯一的大鏢局,被稱為“華中第一鏢局”。

    賒店廣盛鏢局就位于瓷器街北端路西。坐西面東,五間門頭,中為高大門樓,門前豎一高高的旗桿,上懸鑲有“廣盛鏢”字樣的鏢旗。內為一進三的大院落,分設會客廳、簽押房、倉房、鏢頭居室、鏢師居室、練武場等。如今已成為社旗最著名的景觀。

    廣盛鏢局曾威震江湖,被稱為“華中第一鏢局”

    說起廣盛鏢局,還有一段頗有意思的小故事。鏢局有個常識:“鏢不喊滄州”,滄州是武術之鄉,各地鏢局在滄州地界不再喊鏢以表示尊重。而廣盛鏢局的掌柜戴二閭名聲大振卻恰恰是因為無意間破壞了這個規矩。戴二閭的新伙計不懂江湖規矩在滄州喊了一嗓子,結果引發了一場武林紛爭。滄州武界的尹玉文等三位武師不依不饒,但戴二閭的“形意拳”與他們過招時竟沒有吃虧。從此,“戴家拳”和“廣盛鏢局”在江湖上更是聲名顯赫。

    千年“背閣”,樂活民間

    現在你依然可以在這個廣盛鏢局的前面跟著師傅們一起打“形意拳”。與鄉親們一起感受那段往事。而在社旗,你還可以參加一項很有當地文化色彩的集體活動——“背閣”。

    “背閣”是一種曲藝表演形式,2009年被列為“南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廟會中、節慶日經常會看到身著戲裝,化著臉譜的成年人,肩膀上扛著同樣穿著戲裝的小孩,他們或是坐在蓮花座上或是手拿兵器,表情可愛卻不失專業。

    據考證,“背閣”源于唐宋時期,在社旗吸取了喜劇、曲藝、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成為了一種具有地方特色,以及獨特魅力的特殊表演形式。這樣的表演,并非僅僅出現在舞臺上,而是真正活在百姓身邊。如今“背閣”藝術表演已成為當地村民的最愛,許多村民自愿加入到背閣表演協會,上至80歲老翁,下至5歲孩童。沒有資金,他們自籌資金4萬余元,購買必要的演出道具。正是有了這種熱愛,才使這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

    游俠貼士

    1、如何去?

    從北京到南陽的直達火車是十三個小時,火車站前面有條大道直通南陽汽車站,有客車直達社旗。想節省時間?可以去北京西站坐動車到鄭州,汽車站有發往社旗的大巴車。

   2、有啥特色美食?

    除了曲藝,社旗的文化更活在當地人的餐桌上。河南的胡辣湯被稱為鼻祖級,是所有胡辣湯的發源地,而社旗的胡辣湯則自成一派。社旗胡辣湯采用牛羊肉做老湯,以社旗特產的紅薯粉皮、面筋、黃花菜、海帶等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早點攤上、大集的小吃鋪里,人們喝著胡辣湯,聊著家常,悠閑地開始新的一天。

    不知這胡辣湯在這里傳承了多少代,也不知多少人喝著胡辣湯走出這個古鎮,將社旗的文化傳承得越來越廣。扒豬臉也是名聲在外的一道社旗特色美食,通常用來招待貴賓。這道菜做出的是粗獷,吃進的是氣勢,量大而美味,繞梁三日不絕。

   3、住在哪兒?

    到了社旗,住在山陜會館和廣盛鏢局附近是最佳選擇。推薦位于山陜會館大門前北瓷器街上的同福客棧。建設路上的南陽九洲賓館也是不錯的選擇。二樓有布置新穎的餐廳,還有卡拉OK廳、美發廳、棋牌房。在這里住宿,能夠體驗到賓至如歸。建設路的賓館很多,如社旗電業賓館、社旗京港酒店等,住宿條件都還可以。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2014-06-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