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該村王家先祖系山西省太谷縣人氏,任明代朝廷御衛統領,稱千總大人。一年,王家先祖隨皇帝出巡,途經魯山縣境沙河水畔,見魚蝦淺翔,漁翁撒網,牧童戲水,輕舟縱橫;舉目遠眺,綠波蕩漾,銀龍逶迤,重巒疊嶂;兩岸楊柳搖曳,沃野廣袤,稻菽飄香,風光宜人。王家先祖遂呈奏皇上,告老在此安家。皇帝念其長年鞍前馬后護衛,當即恩準,并欽定于沙河南岸石佛寺旁(今瀼河鄉石佛寺村)建房落戶。
與王家先祖同賜封于此處的,還有王家的好友謝家。因功績次之,就落戶于王家下游十里開外較為貧瘠的高岸頭村。謝家溫文爾雅、客居他鄉、人地兩生,常受鄰近村莊地痞無賴騷擾欺負。無奈,求助于王家。謝家有難,王家義氣,兩家密商,更換家園。王家為了讓世世代代記住此事,在村中打一吃水井(今魯山縣石佛寺村人仍稱此井為“王家井”)作為禮物,留給謝家。趁夜,王謝二家在神鬼不覺中“換家”。次日,鄰村地痞露面滋事,旋即被王家制伏,將他們送回鄰村。王家一人當眾舉百余斤重鐵鐘飛登鄰村寨墻,繞村一周,全村駭然,無不折服。一時間,王家以行俠仗義、武藝高強、情理通達、仁信大度而聲名大振。王家子弟多為青壯單身,又有“千總大人”之名氣,鄰村大戶人家紛紛以女許配。
明末,李自成義軍逼近北京,崇禎皇帝三傳圣諭,詔令王家先祖火速赴京保駕。王家先祖深知朝廷墮落腐敗、氣數已盡,便以年邁體衰、病魔纏身為由而謝旨。未久,王家先祖辭世,安葬于今石佛寺村南、陳樓村附近。皇帝聞耗,信疑各半,遂遣欽差赴魯山,掘墓查證驗實,并令魯山縣衙按頗高規格重辦葬禮。一時間,當地官員及四方百姓前來吊唁祭奠,甚是隆重。
四百年來,高岸頭村王家與周圍十里八村村民禮尚往來、結為姻親,尤其與東鄰虎營村葉家祖祖輩輩聯姻,形成了“天定”的老表親戚,在當地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