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崗水庫(舞鋼市委宣傳部提供)
滾河過石漫灘水庫,再過田崗水庫,壩下水流已經很小了。
2012年6月11日上午,筆者走訪了滾河下游所在的舞鋼市武功鄉。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王方明、董濟民、董濟眾、李景炎、董琚等和眾多仁人賢士參加革命,建立黨組織。之后,又有李耀堂等人投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僅武功鄉先后就有16名先烈為建立新中國犧牲了年輕的生命。
武功曾名窯溝,清康熙58年(1719),舞陽知縣蔡汝濟鎮壓了攻占窯溝的西平縣崔禿子義軍后,更名為武功。現在的武功鄉南依田崗水庫,東接西平縣,北與棗林鎮為鄰,總面積51.1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總人口兩萬七千多人,總耕地面積3.4萬畝,1995年被國家定為黃淮海綜合開發區,2000年又被確定為平頂山市唯一一家糧食自給工程優質生產示范基地。
滾河自西南向東北折去,流經田崗、武功、滾河李、八家劉、滾河孫、大李莊、曹莊7個行政村,長約15公里。因天旱無雨,大閘下幾米寬的水泥坡壩滲水濕亮,過消力池即潛入沙礫河床,不見流動。壩下500米的右岸,有源于小柴莊行政村的季節支溝,長約2.5公里,俗名五岔溝。小柴莊自然村南建有水壩,水面10畝左右,水深1米余。6家村民正拉管子澆地。
水庫濕地補濟,滾河沿岸時有細泉出露,到武功東,明水已有五六寸管量。據鄉水利站站長王成才介紹,平時滾河橋向下去水幅最窄處也有10米。人在橋頭望過去,蜿蜒的河道間全是楊樹,河右岸五六條支溝綠汪汪的,不是河水在流,也是楊樹隨風擺蕩。聽村民說,前幾年一棵長成的楊樹能賣一千多元,這兩年不行了,賣個七八百元吧。他們不知道,速生樹大葉蒸騰,對珍貴的水資源會是怎樣的一種浪費!但我不忍心也不愿說,因為即便浪費,畢竟還是綠色的……
細流若溪到滾河李,水幅增大到兩三米寬、最深處1米多。溝谷深切,泥岸垂直高度約十米,遇陡彎,臺地層起。這條河看似溫順柔婉,一旦山洪下來,橫沖直撞,也不管淺灘高岸,一路打滾撒潑,卷地毀田,所以名滾河。滾河李曾建有水文站,田崗水庫復建后拆除。沿路時有村民泵河水澆地,滾河李村黨支部書記張華亭說,全村除了機井澆的1200畝,余下的用田崗灌渠供水,河水能澆的僅200余畝。
與滾河李隔河相望的八家劉行政村,有源于雞山的季節支溝下來。上游流經刁溝、后營,全長7公里。雞山北的下山劉自然村,2011年新建一座水壩,水面十來畝,蓄水澆灌3個村民組的土地。行約700米到刁溝自然村,有兩座五六畝大的水壩,一處是舊塘清淤,一處是攔河蓄水,均為2011年興建的水利工程。過刁溝又1.5公里至后營自然村,村西建有后營水庫,水面約30畝,水深10米左右。又1公里到首帕陳自然村,村南上下500米,溝水清大,深3米多,寬的地方約50米,窄的地方10米左右。周邊草木蔥郁,澆地的村民說這是二遍兒。秋莊稼下地到現在,已澆600多畝。又1公里有水面40畝、深三四米的八家劉水庫,澆地百余畝。
滾河北流折向東,繞過滾河孫,水寬四五米,膝蓋深。到柿葉楊自然村,右岸有全長7公里左右的支溝來匯。沿溝建壩蓄水,調節旱澇不均。賈莊自然村北的水壩2010年冬開工,2011年春竣工,蓄水3萬多立方米,澆地700畝左右。上源雞山,溝岔多出,皆為季節山溪。最東前樓有溝通往雞山東南坡,自然村西建水壩,水面10畝、水深2米。下行400米又建壩,水面6畝左右、深1.5米。向西翻一道崗嶺,栗崗村南有水面5畝、水深2米的水壩,三四家農戶正抽水澆地。下游相距500米又有壩,蓄水量和上壩差不多,也有幾戶村民在澆地。再西隔道嶺,栗崗自然村西雞山坡根建有水面10余畝、水深兩米左右的水壩,攔蓄雨季滾坡水,供800多村民飲用。
滾河打個U形彎,經大李莊至東曹莊,其間有流經曹集、同官李、大李莊3個行政村、全長6公里的季節支溝自右岸來匯。溝中有建于1965年的陳連莊水庫,總庫容18.8萬立方米。現蓄水8萬立方米,澆地150畝到200畝。與水連莊水庫相距不遠,又有建成于1970年的同官李水庫,蓄水量和澆灌面積與陳連莊水庫差不多,養有魚。
河到東曹莊,又有全長7公里左右的季節支溝自右岸來濟。溝水繞行曹集村,上下建有3座攔河壩。最上面的壩在小屈莊自然村,存水三四畝,深約2米,澆地130畝。下邊的壩在曹集社區東,水面10多畝,深兩米余,澆地200多畝。多日無雨,上游兩壩幾近干涸。下游新壩蓄水多,正澆地。
武功鄉無大山,幾條溝岔一年中有大半年無水,滾河到東曹莊,水幅兩三米,深不及膝,已經沒有河的氣勢和流量。出境約20公里,注入西平縣楊莊水庫。(曲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