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鷹城訪古:千年狀元溝(2)

2013/11/13 16:05:01 點擊數: 【字體:

    在村里發現一通古碑,刻制于康熙五十一年,是重修廟宇的記事碑。碑體平整,碑刻蒼勁,碑飾講究。

    溝里有兩棵老槐樹,大的需三人合抱,樹上很多枯枝,但仍郁郁蔥蔥;另一棵較小,樹干已空。兩棵樹的周圍是較為平坦的廣場,是狀元溝村民集會、納涼和孩子們玩耍的地方,生產隊時的鐵鐘就掛在大槐樹上。崔建奇說:“萬年柏樹千年槐,十年楊樹長成材。這兩棵樹有千年的歷史。”不管這兩棵古槐多大歲數,它已能證明狀元溝村歷史的久遠。

    狀元的家是三孔窯

    狀元的家在最東的南崖,有三孔窯,我們去看時已塌了一半。與狀元宅西鄰的是村民李包同的窯,是個洞連洞的窯群。李包同是村里的五保戶,十幾年前才去世,享年90多歲,現在村里有關狀元的傳說大多來自李包同的口傳。今年36歲的崔建奇小時愛與李包同套近乎,放學后幫他干農活,收工幫他扛農具,就是想聽他講故事。

    狀元家的窯洞背西南面東北,正對著狀元溝的出口。出口處有兩個巨大的石丘,看著像一對獅子,守護著狀元的家門。這對石獅崔建奇小時候見過,現已毀壞。我們看了殘存的“石獅”,是巨大的紅白相間的礫石,這一帶有很多這樣的巨石,有的幾間房大,有的像座山峰。

    崔建奇聽李包同說狀元姓孫,家里只有母子二人,是討飯到這里的,走不動了,就打窯住了下來,成了狀元溝人。

    一個過路的村民告訴我們,石獅附近的崖上,有個小土地廟,狀元放學回家路過時,這個土地廟會自動升起。問起原因答是:狀元是文曲星下凡,土地爺爺是不敢見的。崔建奇也知道這個故事。村民對狀元有著各種各樣神秘的傳說。

    狀元泉是自流泉

    狀元泉在水溝的西岸,距狀元家300米。這是一股自流泉,崔建奇記事起就沒有斷過。我們去探訪時,汝州已多天沒有下雨,地旱得直冒煙,地上的野草也大多帶著枯色。而狀元泉四周楊樹卻一片蔥郁,泉水匯集和消失的地方是20平方米大的濕地,長滿水草,陣陣蛙聲從里面傳出。

    崔建奇告訴我們,這股泉水水質很好,比別處的水甜,人喝了從不拉肚子,村里世代就是飲這里的水生活。10年前村里打了水井,用上了自來水,才不到這里取水。這股泉前些年流量大,可供溝里20多畝地澆水用。生產隊時,泉周圍是村里的菜地,種的菜可供全村人食用。后來菜地包給幾戶村民,現在種的是楊樹,崔建奇是幾個承包人中的一個。5年前崔建奇等4戶村民在狀元泉處挖了個6米見方的水池,將水蓄起來,一池可澆半畝地,幾個小時就可蓄一池。

    狀元上學的地方在蒼峪寺

    狀元上學的地方在水溝東岸不遠的蒼峪寺。我們沿水溝水庫大壩,向水溝東岸翻越。路上崔建奇告訴我們,以前通往兩岸的路在大壩南,由許多巨石構成石橋,水小時人從石上跳躍,水大時人就不能通行了。傳說狀元每逢從這里經過時,總有一個老人背他過河,且再三叮囑不能告訴別人。一次發大水,全村的孩子都沒能過河回家,只有狀元回到了家,母親再三追問,狀元才說了實話。母親告訴他再見老人時問他為什么背他。狀元照母親的話問后,老人說我背的是狀元爺。母親聽了兒子的話十分高興,在一次受人欺負后說,我兒子是文曲星下凡,將來是狀元爺,再欺負我們等兒子考上狀元,殺你們全家。此事過后,背狀元過河的老人再也沒有出現過。

    蒼峪寺在水溝東約一公里的一個山峪里,四周環山,只是沒古建,少了古寺的氛圍。新修的幾間殿房,也沒什么特色。這里的當家人叫丁馬留,法名釋延留。從他口中得知,蒼峪寺建于漢代,唐李世民曾在這里避難,走時留給方丈一個玉如意,寺院開始興盛,規模比風穴寺還大。后來方丈尚云和尚到風穴寺住持,帶走了玉如意,也帶走了寺里的靈氣,地位就不如風穴寺了。

    蒼峪寺興盛時地產800多畝,房舍200多間,分東西兩院,東院是生活區,西院是祭拜區。解放初還有70多間房,近200畝地。上世紀70年代郟縣修紅旗渠時,把寺廟毀了,許多古碑運到紅旗渠上游修大壩了,所以找不到古寺歷史的印跡。

    說起狀元讀書的地方,丁馬留老人很肯定地告訴我們就在寺的東院,并指了大概位置。問起狀元姓什么,他也說不清,只說可能姓王吧。

    狀元溝的狀元是誰

    狀元溝的狀元出自宋代,這是狀元溝老少皆知的事。查資料兩宋共出了118名狀元,河南占19個,其中孫何、孫僅、孫暨與平頂山有關,但也存在爭議。

    按狀元溝的傳說,這里的狀元是孫暨。用百度搜孫暨,大都說是河南汝州人,有的在汝州后加括號注為今河南汝南。《歷史上的狀元》一書是這樣記的:孫暨,河南汝州(今河南汝南)人。字號、生卒年不詳。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己亥科狀元。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開封府發解試,第一為高輔堯,第二為錢易。錢易很有才學,也很有名氣。錢易對自己未得中第一,深為不平,遂上疏指責試題有譏諷朝廷之處,引得眾舉子紛紛狀告考官取錄不公。真宗詔令錢若水復查試卷,又認為士人爭進之風不可長,遂擢孫暨為第一,而以高輔堯第二,錢易第三。孫暨與孫僅同鄉共姓,相繼魁首天下,同族鄉里以之為榮。

    上文提到的孫僅,與宋代狀元孫何是兄弟,是北宋很有名的兄弟狀元,但《宋史》沒交代他們的籍貫,搞得湖北荊門,河南汝南、汝州都在爭。《道光直隸汝州志》將孫僅、孫何記入鄉賢中:孫何,字漢公。北宋汝州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科狀元。孫何10歲識音韻,15歲能寫文章,喜好古文。寫文章必本經義,著有《兩晉名臣贊》、《宋詩》等20篇,與當時有名的大才子丁渭齊名,時人稱為“孫丁”。孫僅,字鄰幾,孫何二弟。生于宋太祖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戊戌科狀元。孫僅少年時,學習刻苦,才思敏捷。中狀元后,任舒州團練推官,擢為光祿寺丞,入值集賢院。不久,知浚儀縣。景德(公元1004年)初,拜太子中允,開封府推官。宋遼議和后遷右正言,同知審官院。孫僅性格寬厚誠實,不爭名逐利,潛心鉆研儒學,有文集50卷傳世。

    狀元溝的狀元是誰呢?是孫暨?母子二人住不了三個窯洞,家里一定還有別的人。孫暨與孫何、孫僅是同鄉共姓,又相繼中狀元,孫何、孫僅有可能也是狀元溝人。(尚自昌/文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3-08-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