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平頂山

文章千古事,翰墨耀春秋——尋知三蘇園(2)

2013/12/7 15:50:29 點擊數: 【字體:

    蘇氏三父子同屬“唐宋八大家”,園子隨處可見的詩詞書畫和名家所撰對聯,自然漫溢著書卷之氣。但令人費解的是園內層出不窮的奇異現象。如1986年建起的東坡塑像,落成不久,四川眉縣即來人“省親”。他們行過三拜九叩之禮,步下25級青石臺階,突然聽到腳下傳來“咯哇”“咯哇”的回聲。據當地人辨識,這聲音,與消失已久的郟縣崇正書院的“哈蟆踏”竟十分相似!如今,“金蛙迎賓道”已被列為全國四大回音地,其成因卻仍是個謎。

    廣慶寺大雄寶殿前的“神龜顯靈”,同樣令人驚異。明朝時,三蘇園內的廣慶寺立碑以志三蘇父子功德,命一石匠雕刻碑座(赑屃)。石匠選用上等青石為料,精雕細刻,完工即運至三蘇園,赑屃頭部竟然神奇般地變成了棕紅色,而且歷經千年顏色不變!人們都傳這是神龜顯靈,喻示大文豪聰明透頂。現在,來往游人都愛摸一摸那紅頂子,接接靈氣。

    三蘇墳院內的“蘇墳夜雨”更是一絕。這個院子約有四五畝地,遍植翠柏。奇怪的是,這些不同年代的柏樹,全都向三蘇家鄉的西南方向傾斜,難道草木也通人情?而且夜深人靜之時,柏樹林中總會發出一種酷似下雨的聲音。清代郟縣縣令張篤行早有詞記述此景:“風聲瑟瑟,雨聲嘩嘩,風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濕襟。”聯想到蘇軾因文字獄身陷囹圄時,給弟蘇轍詩中曰:“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詩人的心愿與感懷,在他身后居然全都化作了現實。這種陰陽之合,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如今,游人來三蘇園,大多其實是奔著蘇軾去的。這在情理之中,因為蘇軾比父兄的文學成就更大。不過,我們眼前的游人并不多,導游說平時也大致如此。稍作分析,這并不奇怪。蘇軾既然以詩詞書畫雄冠華夏,因敢諫事功名傳千古,人們多看看先生存世的2700首詩、340多首詞,多讀讀相關歷史故事即可,他的墓地,是可看亦可不看的。

    上世紀末,三蘇園請國內百多位造詣高深的書法家,書寫了180余幅蘇軾的詩、詞、文,并刻碑成林。其中啟功先生揮筆而就的是東坡名句:“堆幾盡埃簡,攻之如蠹蟲,誰知圣人意,不在古書中。”不知何故,三蘇園最初收到的啟功手筆,“誰知圣人意”中的“知”居然空缺!經園方提醒,啟功先生又給補上那一字。并對左右感慨:“在東坡面前,我確是少‘知’啊。”

    一語中的。像東坡那樣學知,該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啊。(孔曉寧)【原標題:文章千古事,翰墨耀春秋——尋知三蘇園】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3年05月0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