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葉縣縣尉黃庭堅到縣城東南去辦案,回來時,天氣已經很晚了。他走到一個村莊,見一茅屋內閃著燈光,就想這個時候不睡覺是在做什么?于是下馬,吩咐手下人等他一會兒。
他小心地走到窗前,向里邊一看,原是兩位老人在磨豆腐。老頭推著磨,老婆婆撥磨上的豆子。那老頭累得熱汗淋漓,喘著粗氣,老婆婆心疼地遞過去一方手巾,讓老頭擦汗。老婆婆一邊撥豆,一邊半開玩笑地說:“人常說縣中那個年輕縣尉,為人和善,辦事公道,憐老惜貧,他要知道咱受這樣的罪,一定會給咱買頭驢子,幫咱推磨。”
老頭擦把臉,笑著說:“人家天天忙里忙外,怎會知道咱們家的事?再說,縣中窮人這么多,人家縱然家有萬貫,也管不過來啊!咱只要公平買賣,平時不給人家短斤短兩,賺錢了,終會買得起一頭毛驢的。”
黃庭堅回到縣衙后,常常想起這件事。有一天,他差人把那老頭請到衙內。老頭沒到過衙門,心中非常害怕,他就安慰老頭道:“今天請您老人家來,一來說說賣豆腐的經驗,二來請你幫我辦點事情。”
老人問辦什么事,黃庭堅說:“家中老人想吃咱縣有名的糕點,我不知道誰家的最好,你常在外面走動,勞你給我買二斤來。”老頭一聽非常高興,就答應了。
黃庭堅拿出一吊錢(五百個小錢),對他說:“老人家要到大商號去,不要講價錢。”老頭經常在城中賣豆腐,城中的大小店鋪,他都知道。出衙門后,一想恒永豐號的店面最大,貨也最全,就去了。
恒永豐號就在南街,是全縣出了名的糕點店。店伙計見來者是個衣衫破舊的鄉巴佬,就給他找了幾張特別厚的包裝紙,雙疊起來,包上點心,秤也稱得不大公平,交給了他。
原來,黃庭堅到任不久,就發現葉縣雜貨店中有種惡習,不管你去買什么,只要需要包裝,都是先在秤盤上放張厚草紙,然后把要買的貨物放上去稱。這樣以紙當貨,欺詐民眾。
老人回到衙內,黃庭堅用官秤一稱,凈糕點十三兩二錢(當時是十六兩一斤),當即就把恒永豐號和幾家大鋪面的掌柜叫來,讓他們親自過秤。
黃庭堅問:“缺多少?”
“每包缺二兩八錢!”恒永豐的掌柜戰戰兢兢地說。
“你可知罪?”
掌柜馬上跪下說:“知罪。可是常言道‘南京到北京,賣貨帶紙稱’啊!”
“下面可有藥店掌柜?”黃庭堅問。
“有,在下就是!”
“你們賣藥可帶紙稱?”
“小人不敢,那可是人命關天啊!”藥店掌柜滿臉淌汗。
黃庭堅道:“大家都站起來,下面聽老人說說生意理吧!”
老頭說:“做生意,是要賺錢,只是不要賺黑心錢。咱要講究貨真價實,公平交易。”
黃庭堅當眾說道:“老人家說得對,價錢議好,貨要給足。今后大家賣貨,包裝除外,有敢違者,定嚴懲!恒永豐號短糕點五兩六錢,罰銀五兩六錢,可有意見?”
那掌柜趕緊叩頭認錯,并交出五兩六錢銀子。
大家散去后,黃庭堅對賣豆腐的老頭說:“這銀子你老人家拿回去,先買頭毛驢,好好做生意,剩下的,作為養老之用。”又拿起兩包糕點,讓老頭拿回去。老頭接過銀子和糕點,含淚別去。
從那以后,葉縣店鋪賣貨,再沒有以紙代貨的陋習了。(大河報)【原標題:“葉縣縣衙”系列之五 葉縣縣衙的官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