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平頂山

郟縣山陜會館(下)萬里茶路的“活化石”

2014/2/20 16:49:08 點擊數: 【字體: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人文地緣,使明清時期的郟縣成為著名的萬里茶路上的一個商業重鎮。后來,隨著晉商和秦商的相繼沒落,郟縣山陜會館也繁華不再。保存至今的部分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時隔6年之后,郟縣山陜會館由“省保”升格為“國保”,讓郟縣又多了一張厚重的文化名片。

  東方今報記者 殷曉章/文圖

  茶之風

  明清時期,萬里茶路穿過河南全境。

  漫漫古道,馬鈴聲聲,一匹匹馱著貨物的騾馬從這里迤邐前行。

  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萬里茶路話常家》一書稱:“萬里茶路”是晉商明末清初開辟的從武夷山到俄羅斯恰克圖的茶葉貿易路線,總長5000多公里,是與“絲綢之路”齊名的一條重要國際貿易通道。

  山西商人在武夷山茶區采購的茶葉,就地加工成茶磚,水運到“茶葉港”漢口,再經漢水運至湖北襄樊和河南社旗縣賒店鎮。再由賒店改用騾馬馱運和大車運輸,經洛陽,過黃河,一路北行,再改用駝隊穿越荒原沙漠,最后抵達邊境口岸恰克圖交易。俄商再販運至伊爾庫次克、烏拉爾,直至遙遠的彼得堡和莫斯科。

  據統計,從清代到民國初年長達兩個多世紀間,晉商、秦商通過這條古商道,往俄國運送了25萬噸以上的茶葉,價值百萬兩黃金。

  而郟縣,就是萬里茶路的宛(南陽)、洛(洛陽)、許(許昌)古道交會之地。

  明清時期,善于經商的兩地商人就云集郟縣。

  東方今報記者獲悉,清朝鼎盛時期,郟縣有大小茶館近千家,主要集中在縣城西關、冢頭、姚莊、堂街、李口等鄉鎮,至今郟縣還有茶館幾百家。

  冢頭鎮地處許昌至洛陽、禹州至南陽的兩條官道交會處,是當時方圓幾百里的商貿中心。

  冢頭鎮西寨村是一個2000多口人的村莊,現在這里就有20多家茶館。

  沒落

  山西、陜西商人南下,河南是第一站。

  在地圖上可以看出,河南的山陜會館,大概分布在兩條線上,一條位于京廣線以西,一條位于京廣線以東。

  2012年,西北大學陜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剛在《明清山陜商人在河南的會館建設及其市場化因素》一文中提到,豫、陜、晉三省地理毗連。山西所產的鐵器、煤炭主要銷往河南,陜西所產的木材、藥材、皮貨等也順渭河而下販運到河南。而河南作為中原的產糧大省,所產糧食也大量地接濟山西和陜西。

  李剛認為,在丹江水運沒有興起以前,河南是山陜商人經營中西部貿易的必經之地。

  自從明代洪武年間在山西和陜西實行食鹽、布匹和茶馬交易以來,山陜商人從江南販運棉布茶葉經大運河到山東臨清,然后入黃河水運到開封的王家樓、孫家灣,再用騾馬經鄭州、洛陽、陜州的東官道馱運到西部。

  那時,山陜商人的足跡遍布了豫中、豫南和豫北的各個角落。為了聯絡鄉誼,他們在流寓和經商的各地,集資修建會館,分布在中原大地通商大邑到窮鄉僻壤的各個角落。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3-07-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