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汝州市閻村出土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為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圖為汝州文廟里的鸛魚石斧彩陶缸復制品。
引子今天的汝州,曾長期叫梁縣。這個名字,源自周平王所建的梁國。
商周時期,汝州西部是霍國地盤。這里距離洛陽僅數十公里,又是洛陽通往東南的咽喉要道,周平王東遷后,十分看重其戰略地位,將已式微的霍國遷走,封給自己的兒子姬唐,改霍為梁。
梁國僅存在100多年即被滅國,先后歸屬楚國、鄭國、韓國,但仍稱梁地,為區別魏國的大梁、少梁,這里被稱為南梁。秦朝推行郡縣制,在今汝州西部設梁縣,汝州東部則分屬郟縣、陽城縣。自兩漢到三國、西晉,這一帶行政區劃基本穩定。
北魏建都洛陽后,在此地設郡,需要起個大地名,汝河的“汝”字成為不二之選,這里設置了汝北郡,下轄石臺、梁縣、治城、南汝原、東汝原五個縣。隋煬帝時,這里始稱汝州,隨后長期保持州郡行政級別,名字則多有反復,曾名為襄城郡、伊州、臨汝郡、陸海軍節度等,自元代開始,汝州之名確定下來,下轄梁縣、寶豐、魯山、郟縣。明代為避免行政重疊,裁減州治所在地梁縣,縣域由州府管轄。
1913年,河南實行省、專區、縣三級管轄,汝州被降為縣級,并更名臨汝縣,先后歸許昌、洛陽、平頂山管轄,1988年,復稱汝州,如今為省直轄縣。
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盡管地名屢有變化,經千年時光擇定,汝州最終以“汝”為名。對于這方水土而言,母親河——汝河,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汝河潤澤汝州數千年
汝河發源于嵩縣車村鎮栗樹街,一路蜿蜒,流經汝陽、汝州、郟縣、寶豐、葉縣等縣市,在襄城匯入潁河。
在古代,汝河還南流入西平、上蔡、汝南諸縣,元代為治理水患,“自舞陽截斷汝水,約水東注,改道入潁”,此即所謂“汝水南北截分”。其上河段稱北汝河,其下則演變為今駐馬店的洪汝河水系。
北汝河汝州段長約45公里,河出深山,雨季山洪沖蕩而下,裹挾大量沙石,使河床左右擺蕩,寬窄不一。最寬處2.5千米,最窄處僅500米左右,多見“S”形、“U”形河槽,兩岸灘地、綠洲隨處可見。
著名作家曲令敏曾專程考察北汝河,寫下如詩般的文字:“那水時而湍急,時而平緩,空闊處田地平曠,狹窄處竹木森然。沿河村莊如綠藤掛果,結在清清汝河邊。有麥,有稻,有瓜豆蓮藕,有牛羊鵝鴨,更有白云閑臥、群鳥飆飛,生命繁衍如畫圖,皆汝水之澤也。”
在古代,汝河流域生態環境更好,酈道元曾描述汝河兩岸景致:“左右岫壑爭深,山阜競高,夾水層松茂柏,傾山蔭渚。”
汝河在汝州、郟縣段地勢開闊,流速變緩,河道變寬,曲曲折折,古稱“汝海”。有詩為證:“湛湛清流九曲灣,浮沉清底似托藍。扁舟一葉無人系,風動橫移向碧灘。”
“汝海”兩岸,山川秀麗,自古為物產豐茂的沃野,因此孕育了生機勃勃的古代文明。近幾十年來,汝州發現的眾多古文明遺址,都在汝河及其支流沿岸。而汝州民間,更有一些古老的民間傳說,印證著此地歷史之源遠流長。
汝州民間傳說中,汝河曾是女媧所居之地,汝河即因女媧得名。據汝州文化學者彭忠彥先生介紹,這個民間傳說在古籍中也能找到一些印跡,如《世本·氏姓篇》說:“伏羲封弟媧于汝水之陽。”
汝州市區有條洗耳河,相傳與古代高士許由有關。洗耳河源自嵩山腹地,南流注入汝水。相傳五帝之一的堯曾想將帝位禪讓給許由,許由聞訊,連夜逃到箕山,投奔好友巢父。
堯打聽到許由下落,再次派使者前來,請他出任九州長。許由不但堅決拒絕,還認為這話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箕山南麓的小河邊洗耳朵。恰好巢父牽著牛犢來飲水,得知許由洗耳緣故,深恐洗過耳朵的水污了牛口,牽著牛犢往上游“飲之”。
后人為紀念許由,將這條小河命名為洗耳河,在河旁建起許由廟,廟旁水井名為“巢父井”。過去汝州西城門外洗耳河橋頭,立有“許由洗耳處”石碑,可惜今已毀棄無存。
汝水蕩漾濃郁詩情
你可知道中原有一條女性的河流她從古老的《詩經》里流來
有著母親的慈愛以及美女的容顏
著名詩人雷抒雁在他《汝瓷:天使的色彩》中,曾這樣吟詠汝河。
汝河是一條流淌著詩意的河流,最早吟詠這條河流的,是《詩經·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魴魚赪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隔著兩千多年時光,那時朗朗上口的詩句,如今很是艱澀。但如果讀懂的話,你就能感覺到濃郁得化不開的愛與哀愁。
遵,就是“沿著”;墳,是河邊堤岸;惄(ni),是心情憂傷;調饑,就是早上沒吃飯餓得頭暈眼花。
一個墜入情網的女孩,沿著汝河堤岸,邊走邊采桑葉。內心想念著遠方的戀人,她憂愁得像沒吃早飯一樣心慌、煎熬。全詩用語簡潔,比喻奇特,思念和哀怨彌漫于字里行間,詩情真純感人。
有《汝墳》作為開篇,汝河再也不缺詩意,李白、孟浩然、王維、蘇軾、梅堯臣等眾多詩人寫下關于汝河的篇章。 “汝墳春女蠶月忙,朝起采桑日西沒。輕綃裙露紅羅襪,半踏金梯依枝歇。垂空玉腕若無骨,映葉朱唇似花發……”在唐代詩人歐陽詹的筆下,汝河岸邊“玉腕”、“朱唇”的采桑女,青春洋溢、活潑可愛、風采動人。
綽約的詩情,讓汝河搖曳生姿,更讓汝州聲名遠揚。
汝瓷綻放汝河岸邊
“花是揚州種,瓶是汝州窯。注以江東水,春深鎖二喬。”
名花插汝瓷,在古代是必需的風雅。
“以汝水為母體,這方水土形成了獨特的汝文化鏈,源遠流長,底蘊豐厚。”彭忠彥說,這個文化鏈包含汝詩、汝畫、汝陶、汝瓷、汝帖、汝石等,彼此促進,共融共生,而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汝瓷。
在五彩繽紛的中國陶瓷大花園中,“汝、官、鈞、哥、
定”五大名瓷被視為并蒂盛開的繁華,具有無與倫比的地位。其中汝瓷以清雅素凈、蘊蓄秀美的藝術風格著稱于世,其造型古樸大方,釉質如碧峰翠色,瑩光內柔,質地細潤,清澈明潤,其聲如磬。
忙里偷閑的時候,用汝瓷茶具泡上一杯清茶,端詳釉面上細碎的開片,沉浸于那份古樸典雅、溫潤柔和,不知不覺中,你的內心將慢下來、安定下來。
汝瓷的極致是汝官窯,官窯燒制歷史僅二十年左右,傳世品僅60余件,分別珍藏在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英國、日本等國的大型博物館內。可以說,每件汝官窯作品,都是一個傳奇。(原標題:“豫地密碼·省直管縣”之汝州:好名頭得之汝河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