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平頂山 >> 走進平頂山 >> 印象平頂山 >> 瀏覽平頂山

張良故里 魅力張店

2013/11/7 17:30:34 點擊數(shù): 【字體:

 
    □記者王輝/文禹舸/圖
    近日,郟縣李口鎮(zhèn)張店村被住建部、文化部等部門評選為中國傳統(tǒng)村落。張店村是“漢初三杰”之一張良的故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畢生輔佐劉邦成就西漢大業(yè),功成退隱,被后人尊為“謀圣”。張店村漢代就建有張良廟,又稱留侯祠。其后裔一支明初尋根問祖,遷返故里,建房筑寨,守護張良廟,四時祭祀。至今村里仍保存有提督府、西官宅等明清建筑群,均是張良后代的住宅。

張良故里 魅力張店
 
張店村內(nèi)的提督府。禹舸攝

    1月9日上午,記者帶著一種好奇、向往和崇敬的心情探訪張良故里———郟縣李口鎮(zhèn)張店村,它位于市區(qū)北7.5公里的馬鞍山下,郟縣縣城東南25公里處,該村南依馬鞍山(又稱張寨山),北臨汝河,左鳳崗,右紫云,山拱水護,當?shù)厝朔Q之為龍鳳之地。

    記者一行數(shù)人迎著冬日暖陽來到張店村村口,只見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呈現(xiàn)在眼前,牌坊上由中國古建筑學(xué)會會長羅哲文親筆提寫的“西漢留侯,張良故里”八個大字熠熠生輝,與李口鎮(zhèn)上的子房街遙相呼應(yīng),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張良家鄉(xiāng)的韻味。

    A 張良故里

    據(jù)《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在韓國城父(今寶豐縣李莊鄉(xiāng))。秦滅韓置潁川郡,漢繼秦改城父為父城關(guān)置縣。張良為潁川郡父城縣人。

    袁宏《后漢紀》載,朱寵初任潁川太守,宴群吏,問功曹史鄭凱曰:“聞貴郡山川多產(chǎn)奇士,前賢往哲,可得聞乎?”凱對曰:“留侯張良,奇謀輔世,玄算入微,濟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父城。”

    據(jù)有關(guān)專家考證,漢代之父城縣轄今寶豐東部(現(xiàn)我市寶豐縣李莊鄉(xiāng)有一個父城社區(qū))、郟縣東南部和平頂山市區(qū),即寶豐縣城以東,紫云山以西,汝水以南,沙河以北廣大地區(qū)。縣治在今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縣治東南十里馬鞍山北麓今稱張店者即為張良故里。唐《括地志》載:張良,汝州郟縣三十里人。1980年版《辭海》載:張良,今河南郟縣東人,即指此地。

    記者在李口鎮(zhèn)文化站副站長劉克勝的陪同下走進了張店村。據(jù)該村常年收集張良文史資料和歷史傳說的張振洋老人介紹,張良輔佐劉邦,為建立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成為一代名相,漢代曾在其故里張店村建“留侯祠”。此地處于大道要沖,過往旅客、達官貴人、文人騷客前來拜謁者絡(luò)繹不絕,留下不少翰墨碑刻。宋代的包拯、王安石、蘇東坡曾在張良故里留下詩文佳作。

    2006年2月13日,張店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引起眾多學(xué)者關(guān)注。張振洋在張店村小南門內(nèi)廢墟中,發(fā)現(xiàn)一塊紅石石刻,這是村民楊侖3年前從自家房基中挖出來的,石面上是諸葛亮拜謁留侯廟瞻仰張良像后所寫的一篇短文。時間是建安六年,書體為漢隸,被稱作“漢代石刻”或張店“漢石刻”。石刻共6行,57個字,內(nèi)容為:“亮攜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賢宗,觀地勢不嚴,然清靜秀逸,乃龍鳳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吾輩嘆之,效之,敬之!”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學(xué)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周俊杰在鑒賞過該石刻的拓片后認為:“年輕的諸葛亮乘興所書的數(shù)十字,使我們感受到了其文之暢、其書之精、其情之誠。”目前,張店漢石刻拓片已被收錄至《中原文化大典·書法典》。

    元代統(tǒng)治者忌諱張良的才氣,故把“留侯祠”毀掉,以斷其靈根。明末,張良的后裔張保重返張良故里尋根問祖,在留侯祠的遺址上重建了張氏祠堂,前殿五間為主體建筑,翠瓦飛檐,古雅素樸,內(nèi)塑張良塑像,可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風(fēng)采。

    73歲的張振洋和村里的老人們至今還能回想起1958年以前,張店村留侯祠主體建筑的模樣。張振洋老人說:“當年祠堂內(nèi)的兩棵古柏有兩三丈高,粗的三四人才能合抱住。1958年秋天,村里大煉鋼鐵時,這兩棵古柏被砍掉,祠堂也在那年被毀掉了。”

    B 張良傳說

    張店村里至今還流傳這樣的民謠:“磕花棍,磕、磕、磕花棍,花棍長說張良,張良生來命太強,克死爹克死娘,克得家破人又亡,弟死不埋怨秦王,一心要殺秦始皇……”“磕羊角,磕、磕、磕羊角,咱倆來把張良說,說張良道張良,張良真是不尋常,身瘦小力不強,長得像個大姑娘……”

    記者一行跟隨張振洋來到張店村北,張振洋指著一條三四米深、近十米寬的大土溝說,這條溝名叫跑馬溝,傳說是張良馴馬的地方。村邊還有一條溝名侯馬溝,是張良喂馬的地方,村西芝河中有一個水域?qū)挻蟮纳钏睹袨V馬潭,傳說是張良洗馬的地方。

    張店村南的馬鞍山上有一塊巨石形似太師椅,相傳是張良吹簫的地方,后人稱之為品簫石;馬鞍山上還有處觀音石,傳說觀音常常來此聽張良吹簫,久而久之,石頭上留下了觀音的相貌。

    1月9日下午,記者在張店村看到一個名叫張紅旗的年輕村民,與六旬老漢邢寶德在下一種奇特的棋,該棋的棋盤由內(nèi)外三個方框組成,三個方框的四角四邊相連,粗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小蜘蛛網(wǎng)。張店村民稱之為“擺山”。

    記者在張店村一口古井邊的石板上看到一幅石刻的擺山圖形。張店的擺山游戲相傳是根據(jù)張良的排兵布陣圖演變而來,由此延伸的擠羊角、擔(dān)扁擔(dān)、抓特務(wù)等游戲也廣泛流傳于古父城地區(qū)(今郟縣、寶豐、魯山、衛(wèi)東區(qū)等地)。

    擺山在當?shù)赜泻軓姷纳Γ徽撌翘镩g地頭、街上門前,冬日暖陽下,夏季樹蔭底,都可以殺一盤。其間,主動方會說:“叫你三盤不能贏。”對方就會說:“來吧,張良的布陣法你還沒有學(xué)會。”2011年12月31日,郟縣李口鎮(zhèn)的第一屆“張良故里杯”擺山大賽有數(shù)百人參加,影響廣泛。

    據(jù)了解,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十,是古時傳下來的留侯祠廟會,又稱小麥會。這天據(jù)說是張良的生日,家家戶戶吃面條。過去村里還要演幾場戲,劇目大多和張良有關(guān),如《鴻門宴》、《霸王別姬》等。

張良故里 魅力張店

從西官宅堂樓上看張店古宅。禹舸攝

張良故里 魅力張店

西官宅繡樓 郭曉剛/圖

    C 西官宅

    張振洋、劉克勝告訴記者,張店村現(xiàn)有1000多戶村民,約3800口人,其中張姓人家占80%以上,這些張姓村民都是張良的后代。目前,張店村仍保存著多處明清時期張良后代的住宅。

    記者在劉克勝等人的帶領(lǐng)下,首先來到張店村西官宅內(nèi)參觀,此宅坐北朝南,大門臨街。

    西官宅的第四進主樓為三層堂樓,建于2.5米高的紅石臺基之上,門前設(shè)有一個半圓形的閱臺。記者站在閱臺下仰望高高在上的堂樓,只見它的外墻由紅石、青磚砌成,樓頂覆蓋藍瓦,整個建筑高大挺拔,保存完好。劉克勝說,該樓的個別磚塊是漢磚,見證了張店村的悠久歷史。

    西官宅如今是68歲的村民張紹陽和他侄子的居所,張紹陽說:“這是俺祖上傳下來的老業(yè)。”

    該堂樓一樓有透雕石窗,選材可謂獨具匠心,是用當?shù)厮a(chǎn)的整塊紅石精雕細刻而成,由七八個豎形石條和兩條橫形石條組成,豎石條之間相距三四厘米。張紹陽說,堂樓的建筑特點除了石窗外,就是“里生外熟”(外磚內(nèi)土)結(jié)構(gòu)的厚墻了,其厚度有70-80厘米,樓層之間的木制地板是用皂角木做成的,踩上去噪聲小。

    記者沿一樓木梯拾級而上,到了二樓和三樓,樓上四面有“窗”,劉克勝說,它們不叫窗,而是叫花門,因這些“窗”外看是窗,內(nèi)看則是兩扇小型木門,因此當?shù)厝朔Q花門。站在三樓上,可以俯瞰張店村景致,這座樓是當年的西官宅主人存放貴重物品的內(nèi)宅和用于瞭望的場所。

    提起存放貴重物品,張紹陽的堂哥、82歲的張紫陽老人給記者講述了一個祖上流傳的故事。張紫陽說,當年,他的太爺張崇曾在安徽做官,為官清廉,兩袖清風(fēng)。一次,張崇偕會武功的夫人返鄉(xiāng)時,被一個山東大刀賊跟隨到張店村堂樓內(nèi)。張夫人不慌不忙地說:“客人來了,想要啥?要銀子,就給你準備。”對方在堂樓頂樓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室內(nèi)擺設(shè)簡樸,并非想象的那么富有,只說了一句:“我從哪里來的,就從哪里走。”轉(zhuǎn)眼間,那個大刀賊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時,西官宅內(nèi)一共有100多口人,張崇家里雇有磨倌、廚倌,還有喂牲口的人。當年,前來郟縣任職的官員都會到張店村西官宅拜見“老進士”張崇。

    如今西官宅臨街墻壁上鑲嵌的一溜兒栓馬石似乎可以佐證西官宅當年的門庭若市,說明主人在當?shù)赜泻芨叩穆曂?/p>

    據(jù)了解,西官宅建于清咸豐年間,是道光年間進士、刑部主事張崇的官宅,是一座五進四合院,配東西跨院布局,整個建筑嚴謹,面積為2300平方米,現(xiàn)存房屋約80間。

    D 提督府

    明代隆慶年間建造的提督府,是張店村又一座大宅院。1月9日上午,記者未入提督府就聽張店村的兩位村民說:“提督府‘金磚’鋪地,遠近聞名。”

    提督府宅區(qū)內(nèi)曾是一個四進四合院布局,現(xiàn)僅存二進院和三進院,一個穿堂式大客廳和一個過廳各五間保存較完整,總面積960平方米。記者看到,二進院內(nèi)的穿堂式大客廳建于一米高的紅石臺基之上,青磚砌墻,灰瓦覆頂,雕磚起脊。前檐下有四根木柱,柱下是鼓形紅石柱礎(chǔ),上有蓮花、石榴等寓意豐富的吉祥浮雕圖案。

    劉克勝說,石榴有多子多孫之意,而蓮花則寓意連連高升。此外,在該大客廳的門扇上還有透花木雕,有獅子滾繡球、松鶴延年、福祿壽禧、麒麟送子等吉祥圖案,盡顯明清古建雅韻。

    這個大客廳現(xiàn)在是張店村民張秀枝的家,土改時期,當?shù)卣畬⑦@座房子分給了她丈夫家。她已在這座房子里住了40多年。這座房子的屋脊曾因遭受雷擊被毀了一大半。8年前,她家花了幾千元錢修補,才成現(xiàn)在的樣子。

    張大嬸打開了大客廳的木門,記者看到幾塊青色方磚上有“金星”,這就是傳說中的“金磚”。張振洋告訴記者,所謂的“金磚”實際是這樣制作的:在青色方磚的燒制過程中,摻入一些英石一類的東西,這樣看起來如同在磚塊表面灑上了幾顆金星。這樣的方磚在當時不是一般人家所能使用的。

    大客廳內(nèi)寬敞明亮,高大的木質(zhì)屏風(fēng)完好無損,其頂部刻有“裕恒堂”三個楷書大字。

    史書記載,張良出身于戰(zhàn)國時期韓國貴族之家。后來,韓國為秦所滅,張良因不愿做亡國奴而伺機刺殺秦始皇。秦始皇下令捉拿張良,并誅殺其九族,族人害怕,分別逃往全國各地。

    據(jù)張振洋介紹,明朝時,張良后代中的一支即現(xiàn)在張店村張家的始祖張保,從山西遷回故里。張保回歸張店后,認祖歸宗,生下8個兒子,即現(xiàn)在張店附近4個村張姓的8個次祖。長門有一后代,叫張樂舜,明隆慶年間任提督,現(xiàn)張店村的提督府就是張樂舜的官宅。

    清道光年間,六門后代張崇曾官居四品,任刑部主事,其子孫中有7人官居七品以上,曾在張店村建有東官宅、西官宅、西酉盛、北義和、花門樓等住宅。據(jù)統(tǒng)計,該村保存比較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筑仍有116間,都集中在張店村。

    張店村的明清建筑都是明清時期的官宅,氣勢恢宏,結(jié)構(gòu)嚴謹,各種雕刻比比皆是。據(jù)該村村民統(tǒng)計,有木雕近30處,1000多塊,各種磚雕、石雕近百處,三四百塊。
 
    E “謀圣”家鄉(xiāng)謀劃未來

    記者在張店村采訪期間,看到明清古建筑物上都有一塊藍色保護牌,上面分別注明了該建筑的堂號、創(chuàng)建年份、面積以及保護責(zé)任人。

    2011年3月,郟縣李口鎮(zhèn)政府聘請鄭州大學(xué)城市規(guī)劃設(shè)計研究院做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河南省郟縣張店村保護規(guī)劃》,對張店村的現(xiàn)狀、歷史建筑區(qū)、資源景觀及歷史環(huán)境要素、民居風(fēng)貌等進行了詳細的普查,并對張店村的未來保護規(guī)劃做了科學(xué)、細致的設(shè)計。

    有關(guān)人士認為,張良故里文化底蘊深厚,明清古建筑、漢古墓群、出土文物等有著特殊的價值,保護和開發(fā)張良故里,不僅可以對張店村風(fēng)貌的保護、歷史文脈的延續(xù)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改善張店村整體環(huán)境,推動新農(nóng)村建設(shè)有重要意義。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平頂山晚報(2013-01-14)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