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是我國古代一個非常著名的神話故事,但這個故事非常離奇,即使是在古代,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也充滿爭論。首先我們來看看故事的來源: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經》對夸父的描述雖然簡單,但同一本書,關于夸父的死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說是渴死的;一說是被應龍殺死的。對于這樣矛盾的說法,晉代郭璞認為:“死無定名,觸事而寄,明其變化無方,不可揆測。”后來的學者或者認為是錯簡,或者認為有兩個夸父,總之也很難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復。
夸父為什么要追太陽?夸父究竟是怎么死的?夸父真的死了兩次嗎?
首先,夸父對太陽的追逐用當今的眼光來看不可理喻,所以《大荒北經》說“夸父不量力”,顯然,“夸父不量力”這句話不是神話本身所包含的,而是《大荒北經》的作者對夸父的評價。神話有著古老的傳承,但是到了《山海經》撰寫的那個年代,當時的人們已經無法理解夸父逐日的動機了。
對于夸父的動機,當代學者有人認為是先民對光明的追求,夸父類似于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也有人認為夸父可能是遠古時代的一個巫師,逐日只是一種巫術儀式,夸父則死于一次祈雨的巫術活動。從神話的傳播特征來看,第二種解釋可能較為接近與神話的本意。
其實多數在今天看來很難理解的神話故事,都是經過千百年時間人們口耳相傳的結果,其中記載著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生活。夸父逐日的故事去除其不可理喻的外表,我們隱約可以看出一個古代部落大遷徙的歷史。
茅盾和袁珂先生都認為,故事中的夸父應該是一個部落而不是簡單的個人,當然,夸父也可能是一個部落首領的名字。從故事的表面來看,夸父是先逐日,然后口渴,而實際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夸父應該是先口渴然后才逐日,很多學者認為,夸父時代一定是發生了非常嚴重的干旱,就像后羿射日故事中的十日并出所描述的情景一樣,作為一個逐水而居的部落,尋找新的水源是部落生存的先決條件,于是夸父開始了一場尋找水源的大遷徙,只是這次的遷徙并不成功,夸父(或者他的部落)消亡在了遷徙的途中。
遷徙必須選擇方向,而太陽的方位則是他們遷徙的依據。從故事的描述來看,夸父來到了禺谷,也就是日落的地方,因此他們可能是選擇向西遷徙。所以,所謂的夸父逐日其實是夸父依據太陽墜落的方向進行遷徙,目的是為了尋找水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夸父真正追逐的不是太陽,而是水。
現在再來看看夸父的死因。夸父是渴死的,同時又是被應龍殺死的,這樣矛盾的記載曾經糾結了我們上千年,其實這兩個死因并不矛盾。殺死夸父的是應龍,應龍是黃帝的下屬,他所管轄的恰恰是水。《山海經》中的描述,“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可見應龍在哪里哪里就有充沛的水,夸父是被控制水的人(或神)殺死的,這與渴死完全相符。應龍控制了水,夸父得不到水所以才渴死,當然也就可以說是應龍殺死了夸父,而其真實的含義或者應該說是應龍部落打敗了夸父部落。第一種死因,夸父是因為失去水源而死的,第二個死因是說明讓夸父失去水源的人是應龍,兩者不矛盾。
根據《山海經》的描述,應龍是先殺死蚩尤然后才殺死夸父的(“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那么我們先看看應龍是怎樣殺死蚩尤的。蚩尤是炎帝的殘部,黃帝與蚩尤曾經在涿鹿發生過一次大戰,《山海經·大荒北經》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這是一次非常激烈的戰役,《山海經》的描述也非常精彩,通過這個神話我們可以看到應龍的作戰方式是“蓄水”,這很有意思,“蓄水”可不是水攻,似乎不具有進攻性,而應該是截斷水源,否則很難理解蓄水如何用于作戰。而蚩尤的應對則是“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表面上來看這是戰場上的對決,蚩尤用風雨來攻擊應龍的部隊,其實從兩者的攻防可以看出,蚩尤只不過是通過祈雨來解決飲水問題,以此來瓦解應龍“蓄水”的圖謀。最后黃帝派了天女魃,魃是何方神圣?魃是旱神,所過之處赤地千里,滴水全無,這樣蚩尤的降雨也斷了(雨止),所以最終蚩尤大敗。
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抽絲剝繭,漸漸顯露出其本來面目不過是水源的爭斗:應龍蓄水;蚩尤降雨;魃致使干旱無雨;最終蚩尤無水而敗。所以說所謂應龍殺死蚩尤,與應龍殺死夸父一樣,蚩尤和夸父都是渴死的,所以《山海經》中才將兩件事情一并提起。至此夸父之死已經真相大白,夸父的兩個死因只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而已。應龍先后戰勝蚩尤與夸父兩個部族,使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樣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夸父逐日的故事,很明顯夸父追逐的應該是水,而不是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