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經意改寫了歐亞歷史
北匈奴被漢軍打敗后,余部西遷入歐洲,并在300多年后致使西羅馬滅亡
東西突厥政權被唐軍消滅后,余部西逃,其后裔在歐亞大陸先后建立四大帝國
一只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可能會在千里萬里之外掀起一場風暴。因為它的翅膀振動了周圍的空氣,這種振動一波一波傳導開去,可能會在很遠之外,或者很長時間之后,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相距700年的帝王,就是這樣兩只蝴蝶。他們在各自的首都長安城里各自做出了一項決定,卻在不經意間給歐亞大陸造成了長久的影響,而這種影響至今仍在被我們感覺到。
這兩位帝王,就是漢武帝和唐太宗。
第一只蝴蝶
漢武帝不經意改寫了歐洲歷史
裹挾、逼迫其他蠻族進入并最終導致西羅馬滅亡
兩漢相繼對匈奴進行決定性打擊,迫使北匈奴被迫西遷進入歐洲,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歷史假設,已為許多人所熟悉。
根據中國史籍記載,對北匈奴的最后一場戰役,發生在東漢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單于復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后漢書·南匈奴列傳》)。
“逃亡不知所在”,這六個字是中國史籍對北匈奴的最后一次記載。北匈奴到哪兒去了?
在古羅馬史籍記載中,公元374年左右,一支來自亞洲、從來沒有見過的游牧部落,自東向西渡過伏爾加河和頓河,進入歐洲東部,并且帶動、裹挾、逼迫許多其他野蠻民族一起向羅馬帝國邊界涌去,“一路掃蕩破壞所遇到的一切”。公元5世紀,這些蠻族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東部地區。公元476年,經歷了蠻族長期沉重打擊的西羅馬帝國滅亡。
渡過伏爾加河的這批兇狠、奇特的游牧民族是什么人呢?長期以來,歐洲人只稱他們為Huns,讀音既像漢語的“匈奴”,也像漢語的“胡”。中國學界根據如下假設,將其譯為“匈人”或直接譯作“匈奴人”。
18世紀,先是一些來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提出,也許這些匈人就是被漢朝打敗的匈奴人的后裔。法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德揆尼,與英國歷史學家吉本,都進一步印證這一觀點。從此之后,“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觀點就在西方和中國史學界開始流傳。
如果這種觀點成立,我們是否可以說,公元前2世紀末期漢武帝在長安城做出打擊匈奴決定的那一瞬間,就等于一只蝴蝶開始扇動翅膀。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經歷數百年“黑暗時代”后,通過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等偉大的社會運動,迅速崛起成為主導世界歷史的力量,世界也因之而改變。有人說,自從漢武帝決定打擊匈奴,或者是自從秦始皇修建長城——歐洲,從而世界的命運就已經被注定。
第二只蝴蝶
唐太宗再振翅膀,后果驚人
突厥人被迫向西發展,屢建帝國,屢次失敗
漢武帝發動打擊匈奴的戰爭700多年后,歷史重演。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冬,唐太宗命十萬大軍北出雁門關,拉開唐與突厥30余年戰爭的序幕。又一只蝴蝶振動了翅膀。唐太宗和十萬唐軍的敵人,就是稱雄漠北、多次進犯內地并對唐王朝構成嚴重威脅的突厥人。
反擊突厥的戰爭分兩個階段,分別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完成。第一階段消滅了東突厥,解決了北部地區的邊患。第二階段完成的是在西域打擊西突厥的戰爭,伴隨著唐與西突厥對西域的激烈爭奪。平西突厥的最后一戰爭爆發在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戰敗跳伊犁河逃往石國(今塔什干),被當地人擒獲,送與唐軍。西突厥自此滅亡。
其后唐朝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的政治和軍事統治,西突厥余部不但不能再威脅騷擾內地,而且也不再能夠在西域繼續生存下去,他們只好像他們遙遠的祖先匈奴人那樣向西發展。
從此以后,中國史籍中關于突厥的記載逐漸平息。不久之后,在中亞、西亞、歐洲,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以及后來西方人的史籍中,卻有一批批的突厥人部落縱橫馳騁在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大地上,一次次地發動進攻,一次次地建立帝國,一次次地失敗,在長達千年的時間里,把歐亞大陸的許多地方也攪得天翻地覆。
關于突厥人
歐亞大陸上那一批批“突厥人”是誰
天生的戰士、政治大玩家以及生意高手
遭到唐帝國打擊遷到中亞以后,突厥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亞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民族眾多,各種文明相互交錯,而且,在這里自古以來存在著許多文明古國,突厥人不再可能像以前那樣舉族對鄰國大規模地襲擊、搶劫、騷擾、作戰。他們不得不和當地居民生活在一起,變過去的游牧生活為定居農業生活。突厥人與中亞各族彼此混雜融合,就使突厥人的社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代人以后,就很難分清誰是真正意義上的突厥人,還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突厥人。所以,遷到中亞的突厥各部已不是同一個種族集團。所謂“突厥人”,是當時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對他們的一個籠統的稱呼,而其實他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文化、宗教信仰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在此也統稱這些操各種突厥語言的民族為突厥人。
那么,他們又是憑借什么一次一次在歐亞大陸上縱橫馳騁呢?
突厥人是天生的戰士。盡管敗于唐朝,但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他們在歐亞大陸縱橫馳騁,戰士的天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突厥人是天生的外交家和國際政治大玩家。不管是居于漠北高原之時,還是西遷中亞之后,他們洞悉歐亞大陸的國際關系、洞悉其風云變幻和游戲規則,并且妥善利用、縱橫捭闔、長袖善舞。
突厥人還是做生意的高手。不管是與波斯聯手還是與拜占庭聯手,都有一個非常現實的目的:壟斷絲綢之路。他們利用居住在中亞這樣的條件,把與中國作戰所掠奪來的絲綢,把東方商人販運到中亞的絲綢,拿去與羅馬、拜占庭做生意,獲利非常豐厚。
他們就是憑借著這些本領,在濃墨重彩地書寫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