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三門峽

澠池會盟:秦趙爭霸的一次戰略妥協

2013/7/8 9:39:40 點擊數: 【字體:


澠池會盟:秦趙爭霸的一次戰略妥協   
澠池會盟臺的這通圭形碑塔,是1941年衛立煌所建

 
    “追憶千古澠池會盟”系列

   
秦趙會盟臺,是澠池古八景之首。

    《澠池縣志》主編杜建成告訴記者,古代會盟臺景色非常優美,夕陽之下,盟臺高聳,披萬道霞光,挾九州來風,倒影修長,一抹千丈。此情此景使人懷古之情油然而生,讓很多文人騷客憑吊懷古。

    蘇軾、歐陽修、韓琦都曾在會盟臺上有感而發,留下千古佳句。明代詩人戴珙的一首詩我最喜歡:“趙去秦亡歲月長,盟臺空自委斜陽。高堆影倒暮山紫,虛址光回秋草黃。歸鳥爭巢喧雉堞,牧童橫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處,懷古令人空斷腸。”

    踏著前人的腳步,2011年10月20日,我走上了會盟臺。
    
    會盟臺是一個綠樹覆蓋的大土堆,根據戰國時期的慣例,會盟結束后,雙方在會盟的地方掩埋兵器和盟書,捧土成臺。這就是今天的秦趙會盟臺。

    此后,會盟臺歷經滄桑。據《澠池縣志》記載,明萬歷二十四年,澠池知縣王之都在會盟臺上建亭,鐫石紀事。崇禎末年,碑亭均毀于戰火。清嘉慶十三年,澠池知縣甘揚聲再次建碑亭于臺上。

    1941年,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和知名人士章士釗等倡導贊助重修秦趙會盟臺,具體事宜由軍醫監郭昌錦主持,還動用了建立陸軍休養院的款項,歷時四年完成。

    會盟臺下,有一圭形碑塔,正是1941年衛立煌所建,碑塔高約1.5米。碑的正面是民國時期書法家寇遐撰寫的隸書“古秦趙會盟臺”六個大字,后面刻有章士釗手書的《唐多令·景藺》一詞:“露蝕土花臺,英雄淚滿揩,看江山勝跡重開。咫尺澠池吾未到,聞撫缶,也興哀。碧血濺黃埃,書生語莊哉,信文章總是童駘?靶幽嫌釋W政,將犬子,比雄才。”

    1986年,澠池縣政府對會盟臺進行了重修。

    如今的秦趙會盟臺,高14米,東西兩側各砌有52級石階,臺上碑亭為雙層八角挑檐式仿古建筑,四周有漢白玉欄板,上面雕刻會盟時秦趙君王飲宴等場景。

    亭內石碑為方柱形,東南北三面分別刻著著名書法家舒同、楚圖南、蕭勞的“古秦趙會盟臺”題字。

    臺上還有一石碑,為澠池縣政府“重修古秦趙會盟臺碑記”:“秦益覷其璧而窺其國,施連橫而佐兵戈,故設澠池之會。相如隨趙王會秦王于澠。秦王恃強凌弱,戲辱趙君。相如以其智勇,屈秦王于五步之內,制敵于樽俎之間,抑秦威揚趙志。其耿耿丹心、浩然正氣令世人景仰!”

    “碑記”說,引發澠池會盟的原因是秦“窺其國”,這大概是受《史記》的影響,但我不敢茍同。

    作為戰國時期被載入史冊的澠池會盟,由于其主要內容見于藺相如的傳記中,很多事實無形中被掩蓋了。秦趙之所以要在澠池會盟,并非“窺其國”,而是大國角逐下的一次媾和之會。

    齊楚因素導致秦趙會盟

    秦趙兩國澠池會盟的真正原因,司馬遷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寫了這么一句:“其后秦伐趙,拔石城(今林州市)。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

    司馬遷極力暗示我們:秦國一次又一次打敗趙國,秦王趁勢要挾,趙王無可奈何,澠池會盟就是一次城下之盟。

    但這個說法很難讓人相信。

    秦國兩年兩次攻趙,打下一座城池,斃敵兩萬,就能嚇得趙惠文王“招之即來”?其時正是趙國鼎盛時期,擁城百余座,帶甲數十萬。損失兩萬人對趙國來說絲毫不傷根本。要知道,即使長平之戰后,趙國四十萬精銳全軍覆沒,秦軍兵臨邯鄲城下,趙國依然能動員十萬兵力(另有防御北方胡人的李牧五萬精銳騎兵未動)。丟失一座城池,損失兩萬人,趙國就只能求和了嗎?

    澠池會盟的時間是公元前279年。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導致秦趙兩國愿坐下來化干戈為玉帛呢?這個原因,《趙世家》和《秦本紀》中都沒有記載,但答案卻隱藏在《田單列傳》和《西南夷列傳》里。

    秦軍的兩次伐趙,其實只是白起三年三次伐趙戰爭的一部分。五國伐齊之后,老牌霸主齊國奄奄一息,秦趙矛盾遂上升為逐鹿中原的主要矛盾:秦欲乘勢宰割天下,趙卻欲代齊稱霸中原,兩強之斗愈演愈烈。

    公元前282年,趙國集中兵力,對秦國的盟友魏國發起攻擊,秦國欲解魏國危難,大將白起三年內三次攻趙,這就是拔石城、殺二萬人(另一次拔趙國兩座城池)的由來。

    趙國隨即轉過身來,欲與秦國決戰。

    但公元前279年,發生了兩件大事,讓秦趙迅速罷兵議和。

    第一件事:齊國復國了。燕國大將樂毅率五國聯軍,打得齊國只剩兩座城池,但齊國名將田單橫空出世,據兩城而守數年。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對樂毅有了疑心,樂毅不得已投奔趙國。田單隨后以名垂青史的“火牛陣”大破燕軍,數月內盡復七十二城,齊襄王在收復臨淄后即位。

    這對趙國來說,無疑是晴空霹靂。齊國是趙國稱霸中原的第一大患,五國伐齊,趙國是幕后推手。齊國復國后,趁勢追擊燕國,燕國是趙國的盟友,趙國必須援救,而且齊國復興,是趙國最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件事:秦國后院起火了。秦國也有一個世仇,就是楚國。秦楚之間連年戰爭,互有勝負,但秦國干了一件非常無恥的事。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約楚懷王在武關(今陜西省商洛市)會面。楚懷王不聽昭睢、屈原等人的勸告,天真地跑到武關去“會盟”,結果被秦國扣留,軟禁在咸陽。

    楚國對秦國的背信棄義懷有刻骨仇恨,公元前279年,楚國大將莊踽率軍向秦反攻,“循江而上”,不僅奪回黔中郡,而且乘勝追入巴郡,攻取了舊巴國都城枳(今重慶涪陵)。此后,莊踽因兵力不足轉兵南下,企圖從南翼包抄秦軍。巴蜀之地為秦國糧倉所在,秦國不得不回兵迎戰楚軍。

    澠池會盟,是秦昭王主動建議,趙惠文王答應赴約。究其原因,并非趙國損兵失地的城下之盟,而是兩個軍事強國在國際局勢突變下的一次重大戰略妥協。

    如果秦趙開戰,雙方都得面臨兩線作戰的軍事困局,這是秦趙兩國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澠池會盟,只會和好不會談崩,因為秦趙兩國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

    一奮其氣成驚世之事

    秦趙澠池會盟,是大國博弈的結果而非過程。

    秦趙的澠池妥協,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即使沒有藺相如,秦趙之間也不會展開大戰。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藺相如在澠池會上沒有任何意義呢?

    當然不是,盡管秦趙兩國的局勢決定了他們短期之內不會兵戎相見,但并不能排除秦國再耍“流氓手段”,扣留趙惠文王——這樣,趙國發生內亂,也不會立刻進攻秦國。

    秦昭王將會盟地點選在澠池,這讓趙惠文王很為難。澠池在秦韓邊界上,屬于秦國的勢力范圍,一旦有事,趙國軍隊鞭長莫及。“趙王畏秦,欲毋行”,不是沒有原因的,20年前,楚懷王就被秦昭王忽悠了一把,結果客死他國,趙惠文王可不想重蹈覆轍。

    但最終促使趙惠文王西行的原因,司馬遷解釋是: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惠文王遂行。

    對于這個解釋,我覺得很牽強,因為廉頗、藺相如都沒有回答如何才能讓趙惠文王不足“畏”秦。但他還是去了。

    澠池會上,趙惠文王如同木偶,被秦王一而再再而三地戲弄、侮辱,如果不是藺相如挺身而出,幾乎失掉國君的威嚴。趙惠文王為何如此木訥?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受到廉頗的驚嚇(下文另敘);二可能趙惠文王本身就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盡管他逼死父親、兄長非常冷血,任用賢臣也很開明,但不擅長外交會談。

    澠池會上,藺相如的表現非常扎眼。

    秦昭王借著酒瘋說:“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惠文王稀里糊涂地接過瑟,演奏了一番。這時秦國的史官湊上來說:“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這種侮辱性的言辭立刻激起了藺相如的憤怒,他上前一步:“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缶這玩意,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進行過表演,激蕩如雷,震驚世界,但在戰國時期,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多是下里巴人擊缶為樂。藺相如請秦王擊缶,完全是對秦王無禮的回敬。

    秦昭王大怒,不肯擊缶。

    藺相如持缶前進:“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

    在我的印象中,能對秦王以死相拼的人,有史可查的大概就三個。唐雎算一個,但很多史學家認為《戰國策》所言未必靠得住,唐雎是否確有其人是個問題;還有一個是荊軻,但這位老兄徒有游俠之名,也就欺負始皇帝拔不出劍,始皇帝一旦拔出劍,一劍就把這位“劍術不精”的刺客撂倒。但藺相如手中沒有劍,就一個瓦罐,面對秦王“左右欲刃相如”,藺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什么是勇氣,這就是勇氣!

    戰國之士,縱橫捭闔,一人之身能成驚世之事,靠的就是這份勇氣。

    秦昭王無比郁悶地敲了一下缶。藺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澠池會盟,秦趙雖無刀兵相見,但觥籌之間的唇槍舌劍絲毫不亞于戰場,藺相如一身是膽,連太史公都佩服:“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2-02-17 作者:朱金中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