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三門峽風情 >> 多彩之鄉 >> 瀏覽三門峽

河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靈寶市尹莊鎮(皮影剪紙)

2013/3/18 16:52:50 點擊數: 【字體:

 

    道情又名“道經”、“八仙樂”,傳說其樂器為“八仙”的器物所化,群眾不呼道情藝人為“戲子”而尊稱為“先生”。
    
    皮影,是由道情戲的表演形成,靈寶人叫它“戳皮兒。皮影戲源于漢武帝,《漢書,外戚傳》說:漢武帝的妻子李夫人死后,漢武帝時常思念,手下人李少翁設法 讓武帝能見到李夫人,在夜間設一幃帳,請武帝在遠處觀看,不久帳中出現李夫人形影,其實是用皮刻人物造型,利用光源反射而成。后人改用厚紙或皮革剪影借光 照射,演變成影子戲,流傳后世。
    
    道情腔調于清朝后期傳人靈寶后,以灞底河為界,發展為河東腔與河西腔兩大派。河東腔分布在陽店鎮欒村一帶;河西腔分布在焦村鎮的羅家,尹莊鎮的西車、南 營、牛莊一帶。抗日戰爭時期,大戲活動困難,皮影小戲服飾道具簡單,便于活動,各鄉村山寨的廟會戲,群眾的還愿戲都請道情皮影班,因而一時紅火全縣各地。 “文革”中皮影戲停止活動,直到1986年,尹莊鎮西車村何根旺等人積極活動,恢復成立了靈寶道情皮影業佘劇團,赴盧氏、陜縣、澠池等地演出。
    
    靈寶道情皮影戲的布景和人物用牛皮制作,人物均為側面形象,操作用的簽子三、四寸高。用布帳圍成平臺,臺寬約六、七尺,用油燈或汽燈、電燈射在白色紗幕上,藝人雙手操縱竹簽,一邊完成劇中人物丈作武打,一邊道白唱詞。
    
    道情皮影戲的曲調有官調(喜調)、、梅調(哀調)、孩子調、竄梅調、袍調、飛調、滾白、金餞等。1955年,靈寶縣道情皮影劇團成立,曾參加河南省第三屆民間藝術會演,獲錦旗一面。進人九十年代,靈寶道情皮影藝術,多次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活動。2009年,靈寶市尹莊鎮(皮影剪紙)入選“河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互聯網
0
著名人物 陳繼山

陳繼山

索辛酉

索辛酉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