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火燒羊溝還是一個溝深林密、泉水潺潺、人畜罕至的地方。溝東住著一戶人家,兩位老人不幸相繼去世,只留下一個十歲的孩子無人照管,也無親可投,只得乞討為生。后來一姓霍的大戶人家收留了他,讓他放羊拾柴,主人管家整天叫他“小羊羔子”。
從此,小羊羔子雖然年幼,且身單力薄,卻要挑起沉重的擔子。每天日出趕羊下溝,羊兒吃草他砍柴,饑了摘吃野果填肚,渴了和羊一起到?jīng)鏊嬎章淝霸賹⒀蛉黑s回圈內(nèi)。塬上狼多,夜里他就睡在圈外守護羊群,以防不測。天氣冷時,他就抱著羊兒取暖,年復(fù)一年地同羊群相依為命。天長日久,溝里的一草一木、羊腸小道,他都了如指掌,沒人去的地方他都去過。小時聽父母講過龍抓惡人的故事,龍在他心目中是最神圣的,所以他把喝水的泉叫做龍泉,泉邊一棵巨柏叫做龍柏,上下的坡叫龍坡,這些都是他和羊群常去的地方。
一次他不慎讓狼將一只綿羊叼走,主人得知后將他打得死去活來,逼得他走投無路,只得逃到溝里另謀生路。通人性的羊群不見了相依為命的他,就咩咩狂叫,沖開柵欄,成群結(jié)隊趕到山溝,圍在他的身旁,無論怎樣驅(qū)趕也趕不動。
第二天,霍家不見小羊羔子回來,羊群也無蹤影,努火中燒,派管家?guī)饲叭ふ摇9芗規(guī)藖淼綔线叄灰姕仙盍置埽幧斎耍瑹o人敢下。管家無奈,只得命人用斧砍樹開路,誰知每砍一下,樹上濺出不是樹汁,而是鮮紅的血,第一天砍下的口子,到第二天便又長平了。這樣連砍了九天,一棵樹也沒砍倒。管家只得如實稟報,主人聽后更為氣憤,便親自率領(lǐng)眾家奴,在溝邊樹下架起干柴,澆上麻油,點起大火。他原想羊群見火就會自動跑了出來,誰知火燃著后不可收拾,燒到龍泉邊龍柏時,火光中一聲巨響,霹雷閃電,將主人管家擊斃在溝沿之上,家奴大驚,抱頭逃竄。剎時龍柏變一條青龍,馱著小羊羔子,羊群變成了朵朵白云,巨龍祥云,騰空而去,飛向遠方。
大火一連燒了三天三夜,樹木花草,俱成灰燼,連溝連黃土皆被燒成紅色土崖,人們就把此溝叫做“火燒羊溝”,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