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山河
2013/9/24 17:35:3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典源:《史記·高祖本紀》
釋義:形容邊防牢固,國力強盛,統治穩固的國家。也喻山河險固之地。
該典故最早源于戰國時期的“百二秦關”之稱。“百二秦關”或“百二雄關”古代通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秦國領地。漢代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用“秦孝公據崤函之固”來說明秦國憑借山(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和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市東北)的天險立國。自此以后,“百二雄關”或“百二秦關”常被后人作為形容一個地區地勢險要的典故來引用。百二山河典出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縣(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引蘇林曰:“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唐朝詩人崔道融經函故關寫下的《關下》一詩有“百二山河壯帝畿,關門何事更開遲”句。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