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后漢書·馮異傳》
釋義:比喻開始有損失,終于取得勝利。或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稱帝(東漢光武帝),派鄧禹率兵入關攻打赤眉軍,經過激戰,反為赤眉軍打敗。赤眉軍20余萬東擊劉秀,劉秀派侯進屯新安,耿弇屯宜陽,派大將馮異和鄧禹合兵迎擊赤眉軍。建武三年(公元27年),馮異、鄧禹在回溪阪(俗名回坑,今陜縣雁翎關附近)被赤眉軍打敗。死傷 3000余人。鄧禹逃回宜陽,馮異棄馬退守澠池北禮莊寨一帶。馮異收集散卒萬余人,筑城堅守與赤眉軍約期再戰。馮異令其軍士喬著赤眉軍服埋伏在道邊,白天縱兵大戰,黃昏伏兵突襲,赤眉軍大驚,不知所為,在崤底(今陜縣雁翎關以東之峽谷內)被馮異打敗,損失8萬余人。當兩軍戰在一起時,馮異布置的伏兵殺出,赤眉軍分不出敵我,敗退而去。戰斗結束后,劉秀下詔嘉獎,昭文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今澠池縣仰韶鄉禮莊寨村西部有馮異城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