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典故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項羽設鴻門宴是因劉邦設防函谷關而起。函谷關位于河南省靈寶市,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發(fā)動秦末農民大起義,各地反秦力量蜂起云涌,在同秦朝廷武裝斗爭過程中,形成幾支比較大的軍事力量。其中較有名的代表是項羽、劉邦等。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從武關進入關中,接受子嬰投降,保護王宮和府庫及天下圖籍,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頗得民心。因聽從守函谷關,做關中王的計謀后,與項羽的矛盾驟然激化。派兵守函谷關,遂使項羽大怒,派英布攻克函谷關,率40萬大軍進駐鴻門(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境內),劉邦擁兵10萬,屯駐灞上(今陜西省西安市境內)。項羽準備消滅劉邦。經項羽叔父項伯調解,劉邦親至鴻門會見項羽。
沛公向項王賠罪道:“我和將軍一同攻秦,將軍在河北,我在河南,未料我能先入關破秦,才能在此和將軍重逢。現(xiàn)有小人傳壞話,使你我之間產生隔閡。”
項王快人快語: “那是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我為何會生此疑心?”
項王當天就留請沛公一同飲酒。項王、項伯面東而坐,亞父范增面南而坐,沛公面北而坐,張良面向側而陪侍。席間,范增多次給項王使眼色,3次舉起身上所佩玉示意項王當機立斷殺死劉邦,項王默然不應。
范增起身,出來召喚項莊說:“君王為人心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敬酒祝壽,祝畢請求舞劍,趁機在沛公坐著時刺死他。否則,將來你們這些人都要被他所俘獲。”
項莊進入帳中,敬酒施禮畢,說道:“君王和沛公飲酒,軍中沒有什么可作樂,請讓我舞劍助興。”
項王點頭道:“好吧。”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伴舞,且一直用自己的身體掩護沛公,使項莊無隙可乘,不能得手。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張良來到軍門找到樊噲。
樊噲問:“現(xiàn)在事態(tài)如何?”
張良道:“非常緊急,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
樊噲說:“請讓我進去,我要和沛公共命運。”于是持劍擁盾闖入軍門,兩旁交戟侍立的衛(wèi)士擋不住,都被他撞倒在地。樊噲分開帷帳面西而立,虎視眈眈直沖項王,怒發(fā)沖冠,眼眶都要瞪裂。
項王按劍而起問道:“來者何人?”
張良答道:“這是為沛公駕車的樊噲。”
項王說:“好一位壯士,賜給他一杯酒。”樊噲拜謝,起身站立一飲而盡。
項王說: “賜給他一只豬肘。”樊噲把手中盾牌平放在地上,把一條血淋淋的生豬肘置于盾牌上,拔劍邊切邊吃,狼吞虎咽,頃刻剩下一堆骨頭。
項王問:“壯士還能再飲酒嗎?”
樊噲聲若洪鐘,正色道:“臣死尚且不回避,一杯酒何足推辭!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惟恐不能盡,刑罰人惟恐不重,天下人都背叛了他。懷王和諸侯相約:'先攻破秦軍而進入咸陽的人將被封為關中王。'今沛公首先破秦入咸陽,對秦室財富秋毫無犯,封存宮室,退軍駐扎灞上,以便等大王來臨。沛公遣兵把守函谷關,是為防備盜賊和意外事件。像他這樣勞苦功高,未得封侯獎賞,而你聽信讒言,想誅殺功臣,這是亡秦的繼續(xù),我認為大王你不是會這樣做的。”
項王竟無言以對,只好說:“請坐。”一會兒,沛公起身借口如廁,帶樊噲?zhí)踊劐鄙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