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門峽虢國墓出土組合玉佩的大量出現,可以得知西周貴族的玉風格在廣泛的地域內應趨于一致。以前,人們拘于有限的考古發現,認為西周玉器和商代玉器相比,是王室用玉的低谷,但三門峽虢國墓大量玉器的出土證實了西周用玉制度的發達。在這兩個地區墓葬中所出土的組合玉佩,使我們可以了解西周佩玉制度的一些面貌。西周時期的大型墓葬隨葬玉器基本已程序化,即在墓葬的外棺蓋上置玉圭、戈、柄形器、戚等,內棺蓋上置戚、琮、璧、璜、戈、圭等;棺內死者頭部置玉發飾;個別墓主的面部覆蓋有一件綴有玉片的布帛類物品,即綴玉幎目(圖1);兩耳部位各有1-2件玉玦,并各自成對?趦却蠖加幸恍┧槠接瘳H;頸部有1-2組瑪瑙珠、玉佩組合項飾;胸前有一組由多件玉璜(或璜形器)與瑪瑙珠、管以及料珠相間串聯而成的組合玉佩,有時也放置一兩件玉璧;腰間有1-2組多列串珠和梯形玉佩相串聯的組合玉佩,或者放置一些玉匕和玉柄形器者居多。雙手有玉握;腳端踏有條形玉片;趾間夾有玉飾;尸骨下還放置多件大玉璧、玉戈等,這種全身殮玉的趨勢,可以說是漢代玉衣之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