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依玉器的用途和功能,西周時期的玉器主要可分為禮玉、佩玉、實用玉器、殮玉等。禮器有戚、琮、璧、璜、戈、圭、璋;佩玉有組合發飾、項鏈、手鏈、多璜組合佩等串飾,玦、珠、環、管等幾何形佩飾,龍、虎、象、鹿、鳥形、鷹、鴿、鵝、蜘蛛、龜、鱉、魚等動物形佩飾;實用玉器有笄、韘、柄形器、匕、刀、礪石等;殮玉有綴玉幎目、琀玉、握玉、踏玉、腳趾夾玉等。而佩玉中的組合玉飾因其美麗和復雜的串聯方法以及所蘊含的特殊意義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重視。虢國墓中的組合形玉飾主要包括發飾、項飾、腕飾以及組玉佩等等,以下擇其精華,簡以介紹。
一、發飾
組合發飾(圖2)。此件發飾出土于M2001,現藏河南博物院。一組73件(顆),出土于墓主人頭部右上方,應是束發髻的一組發飾。這種發飾是由銜尾雙龍紋玉環、素面玉環、玉管、玉珠、牛首形玉佩、大小紅瑪瑙珠與石貝等分作兩行相間串聯而成。其中銜尾盤龍紋玉環作為挈領,兩側各連接2件小玉環,其下由8件玉管和大,旇е榇B,而小粒珠則專門用于打結,并從上至下數量呈對稱式以此遞增。
二、項飾
1、組合項飾(圖3)。此件出土于M1820,現藏國家博物館。馬蹄形玉飾長2.2、寬2.2、厚0.3厘米,橢圓形玉飾長2.4、寬2、厚0.3厘米,瑪瑙珠長0.9、直徑0.8厘米。出土時位于墓主人頸部。串飾由紅瑪瑙珠101顆、馬蹄形玉飾10件、橢圓形玉飾1件、小玉飾2顆組成。馬蹄形玉飾與橢圓形玉飾受沁成雞骨白,旇е橛秒p線串成雙行,每隔若干顆珠子,雙線并穿入一件馬蹄形玉飾中。橢圓形玉飾處于整組串飾的右下方,類似于墜子。整組項飾串連嚴謹,對稱協調,溫潤的玉色在紅色瑪瑙珠的映襯下,顯得色彩明快,光鮮奪目。
2、組合項飾(圖4)。此件出土于M2001,河南博物院藏。由6件馬蹄形玉飾及兩行紅瑪瑙珠相間穿系而成。馬蹄形玉飾為青玉質,形制、大小及紋飾相似。玉飾一面用雙陰線刻馬蹄形紋飾,一面光滑無紋。玉飾兩端各有3個斜穿,便于穿系。紅瑪瑙珠共112粒,串于玉飾間。
2、玉佩、瑪瑙珠組合項飾(圖5)。此件出土于M2012,三門峽市文物局藏。 一組共90件(顆),出土時位于墓主人頸間。經整理復原,本組合項飾連綴方式如下:以1件人龍合紋佩為中心,由6件束絹形佩間以83顆紅色瑪瑙珠,呈雙行相間穿系而成。每行瑪瑙珠少則3顆,多則12顆不等。本項飾結構嚴謹,6件束絹形佩均系他玉改制而成,別具特色。
3、玉佩、瑪瑙珠組合項飾(圖6)。此件出土于M2012,三門峽市文物局藏。一組共116件(顆),出土時位于墓主頸部。以1件青白色獸首形佩為中心,另由1件雙面蟬形佩和6件形制相同的束絹形佩,間以108顆紅色瑪瑙珠,呈雙行相間穿系而成。
三、腕飾
1、成組腕飾(圖7)。此件出土于M1647,國家博物館藏。瑪瑙珠徑約0.4-0.5厘米,蠶形玉飾長4.5厘米,玉珠長0.6厘米,料珠長0.5厘米。由紅色瑪瑙珠23枚、管形料珠2枚、菱形料珠7枚、管形玉飾3枚、球形玉珠1顆、蠶形玉飾1件組成。這件腕飾由數種不同質地的寶石和料珠組成,色彩斑斕。出土時圍繞在墓主人骨架的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