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西坡遺址M8的隨葬品組合
仰韶文化諸類型分布圖
中國相互作用圈
靈寶西坡遺址F106
廟底溝遺址的發掘證明仰韶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前身
在1956年河南陜縣廟底溝遺址發掘之前,仰韶文化已經發現了35年。安特生發掘仰韶村之后,把它的半月形的、長方形的穿孔石刀,和華北地區當時還在流行的農具,比如形狀近似的穿孔鐵刀加以比較,把它的三個空足的陶鬲,與傳世的商周時代的青銅鬲和金文的“鬲”字加以比較,認定仰韶文化是“中華遠古之文化”,是漢民族遠古祖先的文化。但是仰韶文化最為引人注目的彩陶,卻沒有在中國的任何文獻里留下只言片語,他只好到外國去找尋它的來源。此前考古學家已經在今天土庫曼斯坦的安諾和烏克蘭的脫里坡留等地,發現了彩陶的遺物,紋飾又有幾分接近,所以安特生很自然地提出了仰韶文化西來的假說。
仰韶文化發現之后,中國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也把仰韶文化和當時已經發掘的殷墟商文化加以比較,雖然認定兩者有關系,但關系并不密切,或者像李濟先生所說“殷商文化之代表于小屯者,或者另有一個來源,仰韶和它的關系最多不過像那遠房的叔侄,輩分確差,年齡確甚難確定。”(李濟:《小屯與仰韶》,見《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240頁)在這個思想指導下,不久就在山東歷城的城子崖遺址,發現了龍山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現,不僅認為替殷墟商文化找到了“老家”,也把對“中國黎明期文化的認識”提到了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