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走進三門峽 >> 印象三門峽 >> 瀏覽三門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七里古槐

2014/7/4 15:29:28 點擊數: 【字體:

  在陜縣觀音堂鎮七里村隴海鐵路南側,有一棵古老的槐樹,長得挺拔蒼勁,因為形狀奇特,人稱龍頭鳳尾。槐樹由于年代久遠,整個樹干疙疙瘩瘩,顯得飽經風霜,卻仍巍然屹立。不用說,這棵古槐也見證了世間的滄桑和變化,默默地記錄著身邊的一切。
  
  古槐到底生長了多少年,誰也說不清楚。有人用尺子量了它8米的腰圍后推斷說,至少有千年的樹齡;有考古專家取了古槐枯枝上的橫斷紋,斷定其可能有兩千多年。雖然在樹齡上的說法不一,但有一點他們的意見是一致的,那就是由于受氣候和環境、水分等條件影響,這棵槐樹曾死去活來很多次,致使它的身上形成了很多粗大而奇怪的空洞;也可能經歷了多次雷劈和颶風摧殘,它的枝丫無數次地折斷了,讓養分不能到達樹頂而聚于根部,造成樹根盤根錯節,大部分暴露于地面上。雖然老槐樹老態龍鐘,但每年春天依然抽出新條,發著新芽,煥發著勃勃生機。
  
  圍繞著古槐,也流傳著許多故事。據說,唐朝的開國將領尉遲敬德有一天乘馬路過,見槐樹旁邊的河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婦女在專注地洗衣服。尉遲將軍只掃了一眼,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下馬,站在不遠處忘情地觀看女人洗衣的一舉一動。身后隨從不解其意,奇怪地問他為什么徘徊不走,尉遲將軍頓覺失態,趕緊撒謊說:“我在看這棵古槐樹。”
  
  1918年,隴海鐵路由東往西只修到觀音堂。當時,清政府聘請了法國、荷蘭等許多外籍工程技術人員指導修路。老外們就在這棵槐樹下讀圖和歇息。他們對奇形怪狀的樹干很感興趣,閑暇時就在樹下照像、作畫,然后寄回去。于是,古槐的形象便上了圖片和繪畫作品,遠走西洋。
  
  1927年7月,蔣馮大戰后,馮玉祥將軍率部來到豫西。為了發動更多的民眾積極參軍對抗蔣介石,他召集方圓的上千名青年人在古槐樹下進行施政演說,作動員報告。后來,時任陜縣縣長的徐維烈將馮玉祥的施政綱領5條口號刻成石碑,豎立在了七里村的大道旁邊,以宣傳馮玉祥的主張。
  
  隨著人們對古槐的宣傳越來越多,加之一些流傳的故事,使古槐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近幾十年來,很多人從外地來到這兒,除了欣賞古槐外,還給槐樹的干枝上掛著自己帶來的紅綢布,以為古槐是神賜之物,保佑世間風調雨順、物阜民豐。于是,又衍生了人們對古槐的迷信,一些人居然到此對著槐樹祈福,還有人生病后,到槐樹下求藥方。也有那些信命的人,把嬰兒抱到樹下,把孩子認給槐樹,以示孩子不但能夠結結實實地成長,而且將來活得長壽。
  
  1974年8月,“文革”造反派拍攝反動影片《反擊》時,還特來七里古槐拍外景,將槐樹作為主要道具搬上了銀幕。
  
  如今,這棵古槐仍然春發芽秋落葉,成為當地一道迷人的風景。凡是打此路過的人,都要停下來觀賞古槐的風姿,并站在樹前與槐樹合影留念。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三門峽日報(2014-07-03)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魏野草堂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