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口公園
泛舟森林公園
戲水木蘭湖公園
公園成為居民健身的好去處
晨練·人民公園
滄桑故道
虞城縣城掠影
碧波蕩漾,亭臺廊榭,曲徑蜿蜒,人在景中,景在城中。沿著河岸綠色長廊散步的虞城縣城關鎮居民楊以蘭感慨地說:“原來的舊河道現在改造成了公園,休閑、健身、娛樂都有了好去處,城市增水添綠,俺這些老年人增福添壽,在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終于找到城里人的感覺!”楊以蘭的一席話,道出了虞城城區居民的心聲。
短短幾年的時間,虞城縣城市框架面積從不足10平方公里增加到31平方公里。虞城縣圍繞商丘市“一核兩翼組團發展,四位一體統籌推進”的發展戰略,搶抓“商虞一體化”建設機遇,秉承產城融合的現代思維,建設木蘭大道、工業大道、嵩山大道、江浙大道四條連接商丘市區的道路,主動融入豫東城市群,把城市建設特別是公園建設與居民的需求對接,突出“水系”、“綠色”和“文化”元素,打造出居民滿意的宜居城市。
虞城縣原來一直沒有一個公園,城區內只有兩條老河道和幾個廢棄的坑塘,近年來,虞城縣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合理布局、提升品位的建設原則,依托老運河、響河、十字河的改造,沿河布點,相繼建立了木蘭文化公園、兩河口公園,森林公園和人民公園。通過全長1400米的十字河治理工程,將縣城城區內響河、運河、十字河與木蘭湖公園、兩河口公園、人民公園、森林公園相互連接形成城區水系,打造活水循環圈,城區水系總長度達10.2公里,總水面達85.5萬平方米。同時按照“增綠量、創精品、上檔次”的要求,以四大公園為基礎,以新建街道、小區綠化為突破口,加大了對舊城區綠化提升改造。用居民任德奇的話來說:“原來我們散步鍛煉只能沿著兩個老河道轉轉,水不清,路不平,怎么也不想出來轉了,現在沿著河邊的綠色長廊,看著清清的河水,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沿著河就能把四個公園看個遍,所以老是想出來走走轉轉!”
四大公園景色各異,移步換景——木蘭文化公園突出“文化”的概念,分為文化廣場和木蘭湖公園兩大部分。文化廣場景觀包括花木蘭雕塑、民俗文化景墻和歷史文化步道等景觀。木蘭湖公園建成以木蘭湖為中心的湖面景觀,建有跌水瀑布和音樂噴泉。兩河口公園位于縣城新城、舊城接合部的響河與周商永運河交叉口,人工湖、噴泉、亭廊、親水平臺、木棧道、停車場等休閑設施一應俱全。人民公園位于縣城南部,利用廢坑塘占地和廢窯場占地,總面積約700畝,于2011年4月開工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已完成,項目內網球場、方形拱門、六角亭、真人CS廣場、游船碼頭等基礎工程已全部完成,近期開放。森林公園突出“綠色”的概念,面積約4000畝,一期工程2800畝,公園內的水系建設以響河和園內現有成型坑塘為基礎,在園內開挖連接響河和坑塘的多條溝渠,形成活水循環圈,水系可以環園通船。圍繞一軸、兩翼、多區規劃布局,公園內分為春景林、夏景林、秋景林、冬景林和苗木花卉繁育區,水系自南向北依次為臥龍潭、戲水灣和鏡湖。道路風景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成為虞城北部的天然大氧吧。
“變綠了,變美了,虞城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稱之為豫東的‘小江南’一點也不為過。”來自江浙在虞城縣產業集聚區投資興業兩年多的李先生深有感觸地說,他也動了在這里安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