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虎第一村:民權虎接軌市場 變個人藝術為產業(yè)行為(2)
2012/8/15 11:01:23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接軌市場
變個人藝術為產業(yè)行為
信步于王公莊村內,隨處可見“××繪畫培訓中心”“××美術學校”的牌子,據(jù)悉,王公莊村已成名的虎王們都招收學員,多的徒弟總數(shù)已近200人。采訪王建民的間隙,正趕上一位上海虎畫愛好者來電詢問學畫事宜。
但是,學畫與授畫就目前而言還是農民畫家與學畫學員之間自發(fā)的、個體的互動行為,所辦的美術學校也多只能算是學徒制的“屋檐工坊”,要真正形成規(guī)模化、現(xiàn)代化的職業(yè)美術教學體系,還有待進一步規(guī)劃。
“我們最近也正在和縣、鎮(zhèn)政府領導探討,希望能夠正式開辦培訓學校,面向全國招收學員。”“四大虎王”中最年輕卻收徒最多的王建民說,“訂單一旦接下,就得按時、按質、按量完成,這是信譽問題,但這又必須有足夠的人力作保證。”
豫東書畫院院長任偉告訴記者,畫虎村繪畫教學的要旨在于速成法,即在較短的時間內教導學員迅速掌握要領,“半年能夠畫花鳥,一年能夠畫動物”,“變個人藝術為職業(yè)藝術”。
“我們的畫作都是指向市場的。”王建民說,自己最初也畫過花卉、山水、人物,但發(fā)現(xiàn)這類作品的市場早已飽和,于是轉向畫動物,畫過鹿馬牛羊、狼獅虎豹,但從市場反應來看,還是畫虎最受歡迎。
“虎是權威和祥瑞的象征,寓意很好,各個客戶層面都接受。而且不像對‘龍’,國內國外的理解有所不同,國外的客戶也不怵虎,很受歡迎。”任偉說。
“我是從1998年,也就是上一個虎年開始學畫的,那時候村內畫虎氣氛開始濃厚,自己也被帶動了。”王公莊“小虎隊”成員王鳳麗告訴記者,那年村里來了一大批虎畫的訂單。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王公莊村全村投入到畫虎的事業(yè)中來了。
“王公莊的農民畫家們,已經(jīng)把繪畫藝術轉化為商品,把繪畫工作轉化為產業(yè),正在逐步以標準化、批量化和商品化形成繪畫產業(yè)的規(guī)模化。他們的畫作以投放市場 為目的,以適應市場為手段,以銷定產,讓藝術和市場接軌,讓繪畫與產業(yè)聯(lián)姻。”民權縣文聯(lián)主席郭慧卿總結道。
記者在村內各個畫室走訪時注意到,雖是以宣紙繪國畫,但許多農民畫家使用的卻并非傳統(tǒng)中國畫的毛筆,而是油畫筆。
“用傳統(tǒng)中國畫的毛筆,動物毛發(fā)一根一根畫起來非常耗費時間,而油畫筆相對較粗,小刷子似的,既容易畫出動物毛發(fā)毛茸茸的效果,也能夠加快成畫的速度。”國畫家溫驤笑著向記者揭秘。
產業(yè)興旺來之不易
政府搭建平臺促發(fā)展
王公莊村現(xiàn)在已擁有“全國文化產業(yè)(美術)示范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等多項稱號,然而,在王公莊村“中國畫虎第一村”品牌打響之前,農民畫家們 差不多都經(jīng)歷過背著畫作奔走各地自我推銷的艱辛。對于早期畫畫、賣畫的經(jīng)歷,王公莊村的“虎王”們每個人都有著一籮筐的故事可以講。
王培振、王培雙、肖彥卿、王建民這“四大虎王”作為王公莊村早年的繪畫探索者,在臨摹畫冊、自學取法之余,一方面負笈遠行求教名師指點,另一方面走南闖北 于全國各個繪畫古玩市場或是藝術畫廊推廣自己的繪畫作品。鄭州古玩市場、開封龍亭畫廊、北京潘家園市場、南京夫子廟……全國各大、中城市都留下過他們堅定 而執(zhí)拗的足跡。
“那些年真挺難的,畫技不夠成熟,作品也得不到市場認可。”肖彥卿嘆道。
“如果單靠農民畫家們自個兒跑渠道,往撐了講,‘虎王’級別的也就年收入1萬元,但在各級黨委、政府介入推廣民權虎、畫虎村品牌后,他們的收入何止?jié)q了10倍!”北關鎮(zhèn)副鎮(zhèn)長李云說道。
近年來,隨著中央作出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的決策,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的提出,各級政府加大了對王公莊村繪畫產業(yè)的扶持和服務力度,先后投資1000 余萬元,為該村鋪修道路近4公里,建起藝術村門、農民文化廣場和農民繪畫藝術中心,并對該村的村容村貌進行了綜合整治。
如今走在寬闊的水泥道路上,近觀農民畫廊的仿古建筑,遠望農民繪畫藝術中心大樓,已經(jīng)很難想象昔日泥濘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光景。
“俺這人比較粗,說不來什么好聽的話,但真的是從心里感謝各級領導的關懷。”王培雙說。
“正因為知名度上去了,品牌打響了,畫作的價格才提高了。”肖彥卿一針見血。
“南方的深圳大芬村通過發(fā)展油畫產業(yè)已成為我國油畫繪制、加工、出口基地,希望北方的民權王公莊村能夠成為國畫基地,吸引全國的畫師聚集到王公莊村來。”王建民的心愿,同樣也是政府對王公莊村未來發(fā)展的愿景。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