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虎第一村:民權虎接軌市場 變個人藝術為產業行為(3)
2012/8/15 11:01:2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采訪手記
從在農民春晚錄制彩排現場初次見到王公莊村的諸位農民畫家,到跟車同回民權縣,再至深入王公莊村……一路行走,一路交談,一路觀察。記者最想探究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農民畫家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農民與畫家身份的重疊的?
他們的答案都是同一個:他們依然是農民,盡管已不再依附于土地,但對這片土地依然愛得深沉;他們同時也是畫家,以愛好生根,因執著開花,在市場化、產業化中結果。
正如費孝通在《鄉土重建·損蝕沖洗下的鄉土》中所言,中國落葉歸根的傳統為我們鄉土社會保持著地方人才。這些人物即使躍登龍門,也并不忘本,而且對于根源 的保衛和培養時常被看成一種責任。因之,常有一地有了一個成名的人物,所謂開了風氣,接著會有相當長的時期,人才輩出的。循環作育,蔚為大觀。人才不脫離 草根,使中國文化能深入地方,也使人才的來源充沛浩闊。
“農民永遠想著農民。”肖彥卿的這句話擲地有聲。
“我自己是這么走過來的,我知道農村的困難,更知道農村有多少孩子渴望學畫。”任偉依然初衷不改。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晨興理筆墨,帶月虎畫成——中國農民亙古以來的勞作和生活方式,在王公莊村有了新的定義。
虎與中國文化
在中國,老虎被譽為“百獸之王”,不光是因為它額頭的一個與生俱來的“王”字,更是因為它無比威猛、力量十足的形象使然。老虎起源于中國,因此很早就與中 國人建立起一種密切的生存關系,使得國人從原始時代開始,就對老虎懷有一種崇拜的情結,尤其是在華南、東北這些中國虎曾經分布密集的地方。
中華大地被認為是現代虎種的故鄉。早在200萬年前,被稱之為“中華祖虎”的現代虎祖先,就生活在我們今天的這塊土地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的變化和生 存的要求,“中華祖虎”以中華故土為中心,帶著它們的后裔,一路沿著河流與森林,向西北、東北方向遷徙,進入東北亞和中亞地區,形成了我國的東北虎(西伯 利亞虎)和高加索虎(即里;ⅲF已滅絕)等亞種。它們中的一部分沿南和西南方向進入東南亞及印度次大陸,另一部分又進入印度尼西亞群島,形成了我國的華 南虎和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已滅絕)、巴厘虎(已滅絕)等亞種。
由此不難看出,虎在與人類共同生活的近百萬年歷史長河里,曾經是廣泛分布在西起地中海,東至黑龍江,北起西伯利亞,南到印度尼西亞群島橫跨歐亞大陸的廣袤 地區的“獸中之王”,也正因為如此,虎也將自己的英姿雄風、威猛霸氣、兇悍品性,深深地積淀并發酵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
就我們中華民族而言,把自然界的動物作為神靈加以崇敬、祭拜的,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老虎了!墩f文解字》稱:“虎,山獸之君也。”《風俗通義·祀典》曰: “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虎在中國文化中不僅成為剛勇威猛、驅兇避邪、鎮鬼禳災、吉祥如意的象征,有關虎的圖騰崇拜和文化傳說 更成為中華民族溝通人神、聯系自然、祈福辟邪、生生不息的最具特色、最為長久、最有影響力的一種文化現象。
“天開子,地辟丑,人生寅,萬事有”。在我國不少民族歷史傳說中,都把老虎作為開天辟地之神,人類繁衍生息之祖。在我國彝族史詩《梅葛》中,認為天地日 月、風雨雷電的生成,無不化生于虎。至今,彝族不分性別稱男人、女人為“羅羅”,同時也把虎稱“羅羅”,稱公虎為“羅頗”,稱雌虎為“羅摩”。
云南的普米族崇拜白虎,自古禁止獵虎,并以十二生肖紀年紀日,以屬虎之年為吉利之年,以屬虎之日為吉利之日,以屬虎之年、之日出生的嬰兒為貴。生活在湘、 鄂西和川東地區的土家族,歷史上就有“白虎復夷”“白虎之后”之說,在他們居住的地方,幾乎到處都可以聽到白虎族祖的神話傳說。東北的赫哲族對虎十分尊 崇,稱虎為“山神爺”,還立廟祭祀。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年都乎村的土族村民,每年農歷十一月初五至二十,都要舉行驅魔逐疫、祈禱平安的“跳於菟(老虎)” 活動。在寶島臺灣,所有的土地公廟都會供奉虎爺公的神位,把虎爺作為寺廟的招財之神和守護神,每年慶祝媽祖誕辰的大型活動,總是由眾人抬著虎爺在前面開 路。
從古至今,人們用虎的形象傳遞著愛慕與祝福,借虎的形象反映著追求與眷戀,把虎的形象作為威嚴權力的精神依托。橫掃千軍、威儀雄健的常勝將軍稱為“虎 將”,驍勇善戰、沖鋒在前的武士稱為“虎賁”,忠勇剛烈、不殉私情的大臣稱為“虎臣”,志向遠大、刻苦學習的孩子稱為“虎子”……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虎的 形象成為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題材。我們從甲骨文中,看到“虎”字的象形,從商周的青銅器中,領略“虎”的神韻,從春秋戰國的銅符虎、銅虎 節,虎頭帶鉤上,感受“虎”的威嚴,從漢代的畫像磚、刻石上,體會“虎”的風采;羧ゲ∧骨暗拇笮褪瘢鼗湍呖咧衅卟时诋,民間各種工藝門類,歷代畫 虎名家丹青佳作……虎的形象,真的稱得上蔚為大觀,異彩紛呈。
人們敬虎、頌虎、愛虎、畏虎,成為千百年來獨特的文化現象,延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之中。然而,歷史走到今天,當我們環顧生活的這個星球,森林遭 濫伐,濕地退化,荒漠蔓延,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日益惡劣,曾經雄霸山林的“獸中之王”老虎,也和眾多動物一樣,面臨著滅絕的境地。又逢虎年,又說老虎,不 禁讓人慨嘆。善待老虎,就是善待自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類自己。愿我們的山林不要成為沒有老虎的世界……
虎年來歷的傳說
關于虎年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在遠古時候,屬相中有獅子,沒有老虎。由于獅子太兇殘,名聲不好,主管封屬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獅子除名,但是又必須補進一位鎮管山林的動物。這時,玉帝想到殿前的虎衛士。
天宮的虎衛士從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種不出名的動物。它從貓師傅那里學得抓、撲、咬、煎、沖、躍、折等十八般武藝后,成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和它較量的,不死 即傷。從此,老虎雄霸山林。后來,玉帝聽說老虎勇猛無比,便下旨傳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后,同玉帝的衛士較量,贏得勝利。從此,老虎便成了天宮的殿前衛 士。
誰知不久之后,地上的飛禽走獸見無人鎮管,開始胡作非為起來,給人間造成了災難。這事驚動了土地神,土地神連忙上報天庭,請玉帝派天神鎮住百獸。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勝一次,便給他記一功。玉帝只求人間安寧,當然滿口答應老虎的要求。
來到凡間,老虎了解到獅子、熊、馬是當時最厲害的三種動物,它就專門向這三種動物挑戰。憑著老虎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藝連接擊敗了獅子、熊、馬。其他惡獸聞風而逃,藏進了無人居住的森林荒野。人們歡聲動地,感謝老虎為人世間立了功。
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連勝三陣,便在它的前額刻下了三條橫線。后來,人間又受到東海龜怪的騷擾,大地一片汪洋。老虎又來到凡間,咬死了龜怪。玉帝一高興, 又給老虎記一大功,在額頭的三橫之中又添了一豎。于是一個醒目的“王”字現在老虎前額。從此,老虎便為百獸之王,總管百獸。時至今天,虎額上也還可見到威 風的“王”字。
在獅子的惡名傳來天宮后,玉帝便決定除去獅子的屬相頭銜,補進了獸王虎。從此,虎成為了屬相,獅子則被貶到遙遠的南方去了。當然,老虎也從玉帝的殿前衛士下到凡間,永保下界安寧。(原標題:一張虎十畝糧 “騎”著老虎奔小康)
來源:中國文化報(2010.2.2)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