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的“色彩絢爛——故宮博物院鈞窯瓷器展”上,河南禹州劉家鈞窯復燒仿制的宋代鈞窯瓷器與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歷代鈞窯珍品同時展出,并被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
本次展覽共有百余件歷代鈞瓷珍品,其中35件為國家一級文物,不少展品都是首次亮相;如此大規模的鈞瓷展,在故宮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劉家鈞窯復燒仿制的鈞瓷出戟尊、鼓釘洗、海棠式水仙盆3件作品作為僅有的當代仿制品,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
故宮之約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時節,也是收獲的季節。10月15日,在北京故宮延禧宮西配殿,劉建軍、劉志軍兄弟的夙愿,終于得圓。
在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鈞窯瓷器展上,劉家兄弟應邀提供的3件復燒仿制鈞窯瓷器,與歷代鈞瓷珍品共同展示。它們靜靜地陳列在那里,沒有絲毫的突兀感,若不是看標簽,恐怕沒人能看出這是仿制品。一位陶瓷專家觀看時不禁感嘆道:“真是形神兼備!”
早在今年3月,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陶瓷界泰斗耿寶昌先生就帶領故宮專家團,來到河南實地考察,并最終決定讓劉家鈞窯為10月的故宮鈞窯瓷器展仿燒復制3件鈞瓷作品。7個月來,劉家兄弟反復試驗,多次請教故宮專家,最終燒造出2800余件作品,并從中精心挑選3件珍品,帶到故宮參與本次展覽。
“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已于2010年、2012年分別開展了宋代官窯和宋代定窯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受到學界的好評。今年,我們古陶瓷研究中心將宋代鈞窯研究作為全年的核心工作。這次展覽和隨后的學術研討會,正是研究活動的重要內容。”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古陶瓷研究中心秘書長呂成龍介紹,“研究的目的,除了還原歷史面貌,更是要激勵鈞瓷作為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因此我們對鈞瓷的復燒仿制也非常關注,特別邀請了劉家鈞窯為我們仿制鈞瓷,使展覽的內容更為全面。”
劉建軍、劉志軍兄弟還應邀在故宮鈞瓷展的現場“獻藝”,展示蚯蚓走泥紋形成的奧秘。耿寶昌認真觀看后笑著說:“以前我們都不太理解蚯蚓走泥紋的形成模式,很多人以為是在燒制時才會出現,今天親眼看了才知道,其實是燒制前上釉時就可以形成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華莎也表示:“我們平時看的都是成品,對于工藝細節的了解比不上劉家兄弟,這個現場演示非常有意義,讓大家對鈞瓷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