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157-214),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杰出謀略家,被稱為曹操的“謀主”。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贊。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后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后,荀攸出任濟南太守,又任尚書令,并為曹操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并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大將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軍師,后出任尚書令。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吳路上。正始年間追封謚號敬侯。
后人評說:
陳壽:攸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曹操:“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荀令君之進善,不進不休;荀軍師之去惡,不去不止。”
羅貫中:漢末荀公達,當時號大賢。知能過寧武,德可配顏淵。功振三分國,才成二十篇。曹丕曾下拜,聲跡尚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