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約1863—1935),字槐三,別名王森林,自號“角山老農”,河南禹州人,清末民初學者。王林從小天資聰穎,談吐不俗,周圍群眾都稱他是“神童”。。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 林與樊海瀾一起赴試,師生同登大榜。 王林中舉人,樊海瀾登進士。河南鄉試考官胡嗣芳稱王林為“中原霸才”。中州名儒李敏修亦稱他和田春同、陳肇卿為“禹州三杰”。光緒三十一年(1905),王林赴日,名曰東游,實則考察,以檢驗我國教育方針的正確與否,及至王林東游歸來,國內變法失敗,世道衰喪。知道新政已不可為,因此絕口不談時事,乃避居山村,一意著書,以學隱居。
他初攻辭章,繼讀經濟,后考證義理,熟究周秦漢唐宋之書,并衍及西歐哲學,最后依歸老莊。讀書論世,別有見地,不以人之是非為是非。所著有《孟子學案》四卷,《莊子鉤玄》四卷,《遣日錄》八卷,《訓詁叢話》和《簡易識字法》各一卷,《讀書隨錄》四卷,《民史傳》一百三十卷,《角山文集》八卷,《畏文樓詩稿》八卷,《角山書牘》八卷,《禹縣志》十四卷。為明清時期,禹州學者中著述最多者。《中州文獻征輯處》成立之初,先生為禹縣采訪員,并協助李敏修整理《中州明哲傳》三十六卷,書成,榮獲表彰。1919年,禹縣擬修地方志, 林既不受食,又不受薪,義務任禹縣志總編,歷時16年,至1935年完成,未待刊印,先生病卒,終年72歲。
先生一生勤學,考索精嚴,天懷淡泊,不慕榮利。始欲救世,立于風氣之先,后則厭世,遁于風氣之外。看人浮沉,視天醉夢,樂居山村,題居處為“何陋居”,題書室為“小瑯”。其居處名角山,在禹西南35華里。此地山川盤互,四周若城,入之則豁然開朗,其間有栗子溝,王氏居之成聚。周圍有何陋居、小瑯、瓢海、柳塘、竹塘、石瀑諸勝景。(任立中文,有刪改)(本文節選自《王林“中原霸才”》,作者:郭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