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坐在自家小院綠油油的菜圃旁,52歲的閆誠和他96歲的岳母陳春面對記者打開了話匣子,講述一段長達28年的悲喜孝慈故事。
高考落榜當了上門女婿
1955年,閆誠出生在長葛市石固鎮花園村,他弟兄五個,自己排老末。1977年高考落榜后在一家工廠做工。1979年,在父兄的說合下,24歲的他來到禹州市古城鎮王莊村,當了二哥妻妹王改家的上門女婿。
當時岳父家非常困難。岳父王發元雙目失明,沒有勞動能力,岳母陳春年近七十;妻子王改姐妹三個,大姐二姐早已出嫁;全家借住在生產隊的倉庫里,家里連燒鍋做飯的柴火都沒有。
閆誠上門后,家里有了頂梁柱,生活很快好轉起來。1981年和1983年,女兒和兒子相繼出世。1987年,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閆誠和妻子在村里率先蓋起了兩層樓。
與妻子離異飽受打擊
然而到了1991年,閆誠和妻子的感情卻出了問題。兩人協議離婚,約定房產一分為二,一人養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離婚后同住一個屋檐下,妻子和他吵鬧不斷。閆誠為躲避她,整天流落在外。他說:“我心里終日亂麻麻的,總想著和她這樣長久不了。可岳父母年紀大了,我要是真走了,以后誰照顧他們呢?”
1991年10月的一天,岳母偷偷囑咐他“要看好家”,閆誠就知道王改可能要走了。他從身上僅剩的50元錢里掏出30元,交給王改說:“你帶著老人孩子不容易,這些錢拿去花吧。”王改接過錢,一聲不吭扭頭出了門。
閆誠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家里已經空無一人,不由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哭了兩天兩夜之后,他決定找點活干,掙點錢,還得在村里挺起腰桿站起來。于是他開始拉著架子車出門拾廢品。
閆誠說:“那時候我天天晚上夢見他們回家。我告訴自己得把家里收拾好,等他們回來。”
奉老養小相濡以沫
1992年農歷五月,岳母陳春終于從新疆葉城托人捎來了信。接到消息,閆誠急忙把賣廢品積攢下來的500塊錢拿出來,陳春的大女兒、二女兒也湊了點錢,由閆誠的二哥到新疆接人。
農歷六月二十三日下午,正在院里干活的閆誠突然看到一輛馬車停在了家門口,馬車上正坐著自己的一雙兒女和岳父岳母。見到分別近一年的親人,閆誠喜極而泣。第二天一早,閆誠就興沖沖地借來2000塊錢,買了一臺大彩電。他說:“岳父愛聽戲,岳母又不常出門。他們沒回來之前我就一直想,什么時候能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坐在一起看電視該多好啊。”
一家人重新團聚,小院里恢復了生機。為了供養孩子上學和補貼家用,閆誠在種地之余仍然天天出去拾廢品。早晨一大早起來吃口開水泡饃就走,中午在外邊買個燒餅充饑,晚上回來吃上一頓岳母做的熱騰騰的晚飯。晚飯后一家5口熱熱鬧鬧地坐在一起看電視,歡聲笑語溢滿小院。
1994年,80歲的岳父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岳母似親娘,女婿勝親兒
隨著日子逐漸好轉,閆誠買了個舊機動三輪,開始收廢鐵跑運輸。1998年6月,他因為貪黑趕路翻了車。閆誠被壓在車子底下,發動機里流出沸騰的液體燒傷了他的左腳和臀部。
被燒傷的閆誠在床上一躺就是3個多月。已經87歲的岳母陳春踮著小腳照顧他,給他端屎端尿。夜里他燒傷的地方又熱又疼,岳母就一遍一遍給他涂涼藥。閆誠說:“3個多月里,我身子不能動,心里卻一直在說:這真是我的親娘!”
而岳母生病時,看病抓藥,閆誠伺候得也很周到。現在岳母96歲高齡了,眼不花、耳不聾,在家一天做三頓飯,還能下田鋤地。她說這多虧了閆誠孝順,她對這個兒子“一百個滿意。”
父慈子孝樂陶陶
2000年,閆誠的女兒出嫁;2003年秋,兒子王松濤考上了西藏大學。松濤每年寒假回到家白天干活,晚上就給奶奶暖被窩。
今年6月,王松濤就要畢業了。為了照顧父親和奶奶,他拒絕了西藏當地單位的高薪聘請,決定回河南找工作。說到這些,閆誠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岳母家再婚
2007年1月20日,是閆誠自己認為的這些年最高興的一天了。這一天,在岳母和兒子的支持下,通過鄰居介紹,他和39歲的陳改玲結了婚。陳改玲還帶來了一個13歲的女兒,一下子添了兩口人,家里熱鬧多了。
閆誠說,自己這么多年,多虧了親朋鄰居的幫助,“跟他們張嘴求助,從來就沒有掉地下過”,因此也從來不覺得有什么難的。□本報記者張華君 本報通訊員李濤郭占軍【原標題:許昌謝延信式的農民閆誠 28年演繹孝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