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記者到來,白冠韶主動迎了出來,個頭兒瘦高,平靜的臉上帶著幾分羞澀。白冠韶的媽媽結婚前就患有精神疾病,疑為重度抑郁癥,十幾年來一直精神失常,除了簡單的家務活和農活之外,其他的都干不了。父親白國材曾是家里的支柱,然而在白冠韶8歲時的一天,父親打針回來,就再也起不了床,后來他知道,父親得的是心臟病,而且很嚴重。從那一天起,白冠韶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轉變,8歲的他不得不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在白冠韶的家里,記者看到了一間土窯洞和三間石頭砌的瓦房,瓦房低矮的木門和小方框窗戶顯得極不協調,院里除了一棵小樹和雜草,再無其他物件。父親病倒之后,白冠韶除了上學,就是做飯、洗衣服、干農活,在這個破舊的家里,他一直都在獨自支撐。
白冠韶告訴記者,他每天早上5時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燒鍋做飯。爸爸臥床不起,他要把飯端到床前,然后給媽媽盛好飯,自己再吃飯。刷鍋洗碗之類的家務活兒,媽媽能干一些,因此他吃完飯就趕去上學。中午和晚上放學后,他重復做著同樣的事情。
白冠韶說,其實他不喜歡做飯,爸爸病倒之后的一段時間,他非常苦惱,但是很快,他就接受了現實。記者問他苦惱了多長時間,他想了一下說,有四五天吧,“早晚都得面對,煩也沒用”。他的回答讓記者有些震驚,柔弱外表下隱藏的那顆堅強的心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人。
似乎是一夜之間,白冠韶從懵懂小兒成了家庭支柱,從年幼無知變得少年老成。日常的家務和農忙時的農活兒幾乎占據了白冠韶所有的空閑時間,只有在晚上睡覺前,他會看一些喜歡的書。他喜歡語文課,喜歡看作文書和名著,他說最高興的事是自己寫的作文被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快樂玩耍的時候,他卻總是“忙里忙外”。2012年兒童節前夕,他和好朋友商量著去市區玩,當時正值麥收季節,收割機在村里挨家挨戶地收割麥子,父親覺得每年農忙都是鄰居們幫忙過意不去,希望他留在家里幫忙,但他執意要去,父子倆還為此吵了一架,最終他和好朋友坐車去了禹州市區。“當時一下車就后悔了。”白冠韶有些羞愧,從此,遇到事情他都會全面考慮。
今年6月,白國材的心臟病越來越嚴重,最終離開了人世,家庭的重擔完全落到了白冠韶的肩上。無梁鎮黨委、鎮政府領導得知他的情況后,進行了深入了解。無梁鎮紀委書記吳勝軍告訴記者,白冠韶家符合“五保”條件,鎮民政所按照相關規定為他們辦了“五保”手續,并送去了500元的救助金。考慮到他的家庭沒有經濟來源,該鎮民政所把白冠韶母子安排在敬老院,解決了兩人的吃住問題。“當時征求白冠韶的意見,母子倆是住一間房還是住兩間房,他考慮到要照顧媽媽,就要求住一間。”吳勝軍說,為了讓他方便照顧媽媽,鎮教育部門還安排他就近上學,把他轉到敬老院附近的無梁鎮中心學校。
一個月前,白冠韶度過了14歲生日,一只雞腿、一個煮雞蛋就是他為自己準備的“生日大餐”。白冠韶說,他現在要做的事,就是在照顧好他*的同時好好學習,將來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無梁鎮相關領導也表示,以后只要他能上大學,就會利用一切方法資助他上學。在采訪過程中,白冠韶始終平靜而坦然,現實的不幸已經讓他稚嫩的肩膀勇敢而有力。他說,他最崇拜焦裕祿,“焦裕祿總是把自己置之度外,處處為別人著想,我也要學習他那種無私的精神”。作者:魏東雅 通訊員 李永勛 朱曉路【原標題: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