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文化遺產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許昌

淺談對河南鈞瓷與后起之秀銅紅釉的見解

2013/5/22 11:57:08 點擊數: 【字體:


    一 概述

  古鈞瓷是中國的名窯奇珍,產于河南禹縣,是宋代(公元<960—1270年)五大名窯之一。鈞瓷以祭禹王的鈞臺而得名,“古鈞臺,得名始于夏,夏啟大饗諸候于鈞臺,大饗諸候于臺”,杰筑傾宮。

  禹縣戰國叫陽翟;偽齊升穎順軍,大定二十二年升為州,仍名穎順,二十四年更名為鈞州。一些人以為鈞瓷是因鈞州而得名,是鈞瓷的代表,是錯誤的。從“古鈞臺”,“禹王鎖蛟井”、“八掛洞”周圍<30萬平方米的古代堆集層3和對96座古代鈞窯遺址的調查4來看都充分證明,鈞瓷發源于唐朝,而盛產于宋代,并以北宋、徽宋趙佶建中靖國(公元1101——1119年)為盛期。

  北宋末年,由于遼金入侵,社會動亂,名盛中外的古代鈞窯也隨之瓦解,據傳說當時部分鈞窯藝人隨宋室南遷,把鈞瓷生產技藝傳入江南。后來在江西、廣東、宜興等產瓷區發展了許多鈞瓷分枝。查由于南北方窯爐結構不同,原料性能各異,并在繼承中都有較大改進,所以各地鈞窯產品也都各具有自己的特點,使銅紅窯變釉系得到了充實和發展,成為銅紅窯變釉后起之秀,其中以景德鎮鈞窯為最,相繼發明了本色釉(鈞紅、郎窯紅、美人醉、祭紅);窯變花釉(宋鈞花釉、郎紅花釉、鈞紅花釉);釉里紅<<5>等三大分系十數個品種,均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繼鈞臺窯之后列為世界之冠。

  一、古鈞瓷釉與近代銅紅釉的異同

  古鈞瓷釉和銅紅釉都是以銅為主要呈色元素,均屬銅紅窯變釉系統,這是其共同點,但因時間與地點、原料與工藝的不同,產生了時代與地區的獨立風格。現從釉的化學組成和燒成工藝兩個方面探討其因果。

  1、釉的化學組成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以<19個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鈞瓷釉(見表1)與7個仿鈞釉(見表2)和21個近代銅紅釉(見表3)的化學組成進行對比,綜合分析。

  (1)古鈞瓷釉的磷、鈦含量比仿鈞釉和銅紅釉都偏高。古鈞瓷釉式中

  2O5是<0.0141—0.0248,TiO2是0.0093—0.0255。仿鈞釉式中P2O5是0.0017—0.0150,TiO2是 0.0036—0.0113。銅紅釉式中P2O5是0.000004—0.0030,TiO2是0.00005—0.0033。磷、鈦含量的不同是造成藝術風格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的磷、鈦含量是促使古鈞釉液相分相的主要因素。多種不相溶混的玻璃相所形成的球形體,因其光學性質的不同,反映出柔潤似玉的釉面光澤。

  (2)古鈞釉和仿鈞釉含鉛、硼極微,而銅紅釉式中含是0.0010—0.1894,B2O3是0.0001—0.0016。這是古今鈞釉和銅紅釉在色調上產生差別的主要因素。后者所以能產生光亮的鮮紅色調,鉛和硼在釉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 古鈞釉式中CaO是0.0021—0.0224。仿鈞釉式CuO是0.0013—0.0311,有上升趨勢.銅紅釉式中是0.0105—0.0799,最高。從三者含銅量相差很大,但都能呈色的事實,說明含銅量不是影響呈色的主要因素。從有些古今鈞釉含銅量近似,而呈色千變萬化的現象,證明銅紅呈色應取決于銅在釉中的存在形式和分散度。據銅的氧化還原電勢理論,我們同意的看法即<:銅紅玻璃熔體在高溫時以Cu+2、CuO、+、2O及五種形式存在。當條件有所變化,五者之間平衡移動,可能引起一種或多種消失而產生不同顏色和現象。結合工藝試驗我們認為:古鈞瓷釉青蘭居多,紫紅次之,彩色多變,應以 Cu+2和Cu2O為呈色主因素。近代銅紅釉以紅紫居多,應以Cu2O和Cu0為呈色主因素,Cu+2為輔助成色因素。附表1、2、<3列于后。

  (4)古鈞釉的硅鋁比(見表4a)是10.70—13.30,仿鈞釉的硅鋁比(見表4b)是<9.60—12.40。銅紅釉的硅鋁比(見表4c)一般是7.5280—14.1473,個別高的達32.6095。

  從硅鋁比數值來看,鈞瓷釉最低,由于含量的相對增高,不利于釉系的液相分離和呈色,這也是古鈞和仿鈞難燒,上乘產品極少的原因之一。

  (5)綜合分類與剖析:

  從化學組成來分類古鈞釉、仿鈞釉和一部分銅紅釉屬于鈣釉。另一部分銅紅釉屬于灰鉛釉和鉛釉。鈣釉創于“商周”,成熟于后世。鉛釉首見“漢陶”盛行于“唐代”。二者均為中國陶瓷釉熔劑技術源遠流長的品種,并流傳沿用至今。銅被引入釉中系古鈞窯所首創,它在古瓷中獨樹一幟,被譽為“人為專工”的典型,鈞臺窯代表著古鈞窯技精藝巧的高峰。銅紅釉在古鈞釉的基礎上,引入了高溫熔塊(例如:鉛錫晶料;紅、綠、白燒料)。改變了釉的化學組成,發展許多具有特色的銅紅窯變釉系的新品種。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2010-09-0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