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許昌 >> 新聞資訊 >> 瀏覽許昌

許昌“八臺”(5)

2013/4/1 18:47:53 點擊數: 【字體:

南有運糧河,為曹操運送糧草的水上通道。這里的土淺層發黃、深層發黑,河道兩岸土黃如銅,河底土黑如鐵,故名“鐵底銅幫運糧河”。為了屯墾的便利,曹操廣開河渠,大興水利,開挖河流,運糧河于此時開挖而成。當年,運糧河上建一長30多米、寬15米、高5米的八墩九孔大石橋,橋下可通行船只,兩側立石柱為欄,兩端各刻雌雄青蛙,稱“金肚石蛙橋”。傳說,曹沖稱象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經對該遺址試發掘,商、周、秦、漢時期遺物均有發現。出土器物有獸牙、蚌刀、石斧、夾沙、紅陶片、商代粗繩紋陶片、手制豎繩紋陶片、陶鬲、陶豆、陶罐、鐵劍、彩繪陶壺、陶鼎、銅帶鉤等。發掘表明,練兵臺為晚期龍山文化遺址。

    思故臺

    位于市區倉庫路思故臺市場西邊,原名灌臺或灌嬰臺,是西漢灌嬰的閱兵臺,后為曹操帶領將士抒發思鄉情懷的地方。

    據《許昌史話》記載: 西漢名將潁陰侯灌嬰屯兵潁陰時,為檢閱兵馬,炫耀武力,在城南修筑了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的閱兵臺,名曰灌臺。東漢末年,曹操迎漢獻帝于都許后,屯兵于潁陰城。每逢佳節,曹操即帶將士登臺同慶共樂,遙望家鄉,飲酒賞景做詩,借以抒發思鄉情懷,消除將士對故土的懷念,遂將此臺改名為思故臺。

    原來的思故臺,地高竹茂,遠遠望去,云霧繚繞,故有“灌臺凝霧”美稱,為古時“許州十景”之一,清乾隆與道光年間兩任知州皆作詩抒情。民國時期臺上建筑被毀,僅留有遺址。

    與毓秀臺、射鹿臺相比,其作用、名氣都毫不遜色。當年,毛**主席曾在一次高級干部會議上提到灌嬰的歷史典故,以教育后人。同時,令人稱奇的是,“灌臺凝霧”是許昌歷史上的十景之一,而“灌冢晴煙”則是古代濟寧八景之一。“灌冢”就是灌嬰的墓,位于山東省濟寧市東邊西灌村。“灌冢晴煙”是說在陽春三月里,天氣晴朗,微風拂過,灌嬰的墓地上空會有白色煙氣覆蓋著,是一道奇異景觀,多少年來為人所驚嘆。許昌的“灌臺凝霧”與濟寧的“灌冢晴煙”不知道有什么樣的內在聯系。一“霧”一“煙”,相隔千里的兩個土臺,竟然都是如此的“煙霧”繚繞。

    歷史變遷,思故臺如今已無遺跡,而其址東,是新建的思故臺市場。市場大門兩側分別裝飾的是有關灌嬰和曹操的浮雕,凡到此游客,競相觀看,以領略思故臺的當年風韻。(原標題:許昌“八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許昌日報(2013-04-0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