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刀書畫大師開門收徒
2012/8/31 15:18:0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傳統的書法繪畫,是依托筆尖上流轉的旋韻來展現文墨的魅力。然而在12月7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上,河南省濮陽市文聯組聯部部長王濮方創作的“刀畫”作品《龍蝦圖》,卻打破了這種陳規,并一舉榮獲中國民間藝術珍品獎。
由王濮方一手鉆研并開創的“刀書畫”,包括“刀書”和“刀畫”兩種形式。它以型號不同的刀具代替毛筆,調和水墨顏彩在宣紙或銅版紙上進行繪畫或書法,由于技法獨特,在中國和世界皆屬首創。
“2003年,有一次我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西方油畫大師在繪畫時常常用刀具來突出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于是我也開始思考如何利用不同的刀子在紙上進行創作。”但是萬事開頭難,王濮方對記者表示,“雖然我有一定的書法功底,但用的都是筆,突然改用刀子力度真的很難把握。”
在有了初步的設想之后,王濮方去集市上買了11把大小不同的刀,“當時刀面太光滑,我只能把少量的墨汁或顏料倒在刀背上用來寫字或者畫畫。可以想象,只要刀子稍微一傾斜,墨就會立刻撒落下來,宣紙上就會有一大塊墨跡,如果勉強再寫下去,紙就會爛掉。”于是王濮方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墨不那么快地在紙上滲透開來,同時又可以解決刀面太滑不沾墨的問題呢?
靈感在偶然中迸發。有一天,王濮方在集市上看到了磨砂紙,就試著用磨砂紙打磨刀子的鍍光面,發現打磨后粗糙的刀面比較容易能夠沾上墨汁。而選用的紙張,也在經過多次試驗失敗后被確定為最適宜的“熟宣紙”或“銅版紙”。但由于熟宣紙吸水效果太強,不適宜寫非常小的字體,所以還要根據不同的圖案和字體選擇對應的紙張。
“我練習了半年的時間才能在宣紙上做畫,但那時技法上還不成熟,因為刀的力度很不好把握,用力過猛紙被陰濕再寫就破了,力度不夠墨就無法沾在紙上。畫各種圖案時,什么部位應該如何扭轉刀具,什么時候傾斜到什么角度,都不是一年半載可以熟練掌握的。像寫‘竹’字的時候,在右邊的上半部分,刀子就要傾斜才能把字體的抑揚頓挫表現出來。”
王濮方告訴記者,“刀書畫”所用的刀具都是市面上常見的刀具,唯一的要求就是這些刀子都是“方頭”的,而不是“尖頭”的。因為作畫的時候,“方頭”部分比較容易進行沾墨和操作,只有在特殊的地方如松葉才用刀尖,而有時候一幅畫中要用很多不同尺寸的刀具才能完成。
與此同時,刀具必須配合尺寸適宜的紙張才能進行創作。王濮方表示,一般說來,4尺的紙要用寬為12厘米的最大號刀具,這樣整個畫面感覺才合理。3尺的紙要用小一號的刀具,其寬度為7厘米;而A4大小的紙張所用刀具的寬度為2至3厘米。最小的刀具寬大概只有5毫米,一般用于畫細小的蝦。
看過王濮方的作品后,記者發現他的作品中少不了兩種元素,“竹子”和“龍蝦”。“這是因為它們最能體現出刀畫的精髓與用刀的力度。竹子的竹節非常不好表現,要在頓挫之間反復練習反復體會。而龍蝦頭上的須子即小又短很難表現得活靈活現,這其中的力度更需要日久年深的功力。”除此之外,牡丹、樹、魚等也是頗為常見的圖案。
“自從我開始用刀創作畫后,我就對刀子有特殊的感情了。現在無論是去超市還是上集市,其他的東西都很難吸引我,唯獨刀具。現在我們家大大小小的刀都數不過來。”當自創的“刀書畫”漸入佳境后,王濮方開始思考如何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單單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辦法維持的,今年我開始招收徒弟,目前有3、4個,他們都有一定的美術功底,這樣才能用刀畫畫。我們還成立了一個濮陽東方刀書畫藝術院,專門培養刀書畫人才,我希望能把這門技藝發揚光大。”
此次王濮方獲獎的作品《龍蝦圖》,是由36只龍蝦和9處水草組成,龍蝦形態各異,群形如同一條昂首的巨龍,又似一個“幾”字,象征中國的母親河——黃河。目前王濮方正在為明年奧運會創作一幅20.08米長的作品,畫面是由2008只蝦組成的一只巨龍,龍尾成五圈,象征奧運精神。另外還有56處水草,象征中國的56個民族。【原標題:中國刀書畫大師開門收徒】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北青網 200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