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樵耕讀
64歲的鄒先生從事工藝美術工作,喜愛收藏,他本人收藏有兩件寶:一是玻璃畫“漁樵耕讀”;二是古硯臺。
走進鄒先生的家,記者即被屋內的藝術氣氛所吸引,在客廳的博古架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瓷板畫,但最吸引人的是大門門框上掛的玻璃畫“漁樵耕讀”。
此畫的大小為72厘米×51厘米,畫面從左到右依次表現的是:盛夏大樹下,一位幼童趴在牛背上看書,旁邊是一位拿著鋤頭的農夫,中間是穿著藍色長衫的周文王,右邊是扛著一捆柴的樵夫,最旁邊是手拿魚簍的漁夫,畫面表現的是周文王在體察民眾生活。畫面中的四位人物神態怡然自得,表現出一種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雖然已過去百余年,但畫面上色彩依然鮮艷,顏色幾乎沒有褪去,且該畫是用金絲線溝邊,線條流暢,畫面的左側寫著:“漁樵耕讀”四個字。
據鄒先生講,他祖籍東北,這幅玻璃畫是從東北老家帶過來的,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歷史,畫框已重新換過,原先的框已糟掉,他說東北的風俗是將畫掛在大門框上方,表示吉祥如意。
畫中,“漁樵耕讀”代表著漁夫、樵夫、農夫與書生,這是農耕社會四個比較重要的職業,代表著民間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多官宦用來表示退隱之后生活的象征,代表了人們對淡泊名利的生活的向往,我國的民俗畫常以“漁樵耕讀”為題材。
此畫經洛陽市文物收藏學會文玩委員會副主任常洪周鑒定后認為:該玻璃畫有可能是民國時期的作品,從畫面用色的鮮艷程度來看,也有可能是從日本流傳過來的,因我國繪畫色彩一般都較柔和,他說,在瓷板上用金絲線勾邊的較多,而在玻璃畫上卻很少見,且此玻璃畫保存較好,從收藏角度講確實是件好東西,因較為罕見,所以不好估價。
鄒先生收藏的另一件寶是一方古硯臺。這方古硯臺為深綠色,大小為18厘米×12.5厘米的長方形,據鄒先生介紹,這方古硯臺是他爺爺的爺爺小時候練字用的,他自己小時候練字也用過,研墨很溫潤。硯臺蓋上雕刻的是一條正騰云駕霧出云海的長須龍,洛陽市文物收藏學會文玩委員會副主任常洪周認為,此硯臺從造型上看,應該是清末以后的硯臺,因沒有落款,不像是出自宮廷的。【原標題:一幅百余年前“漁樵耕讀”玻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