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剪刀翻飛紙里洞天

2012/9/12 19:04:48 點擊數: 【字體: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龍能剪鳳,能剪老鼠會打洞;能剪雞能剪鵝,能剪鯉魚戲天河……”郭秀麗一邊吟唱著歌謠,一邊舞動著手中的剪刀,在那條粗黑的麻花辮的襯托下,她那如花笑靨更顯得自然、淳樸。
 

剪刀翻飛紙里洞天
 
    提起郭秀麗,可能知道她的人并不多。她是我省比較年輕的剪紙藝人,正處于作品積累的黃金階段,“對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說,好作品才是關鍵。”郭秀麗說,她目前的生活簡單而充實,每周六、周日到城隍廟的攤位向大眾宣傳、介紹剪紙藝術,平常則在家里搞創作。
剪刀翻飛紙里洞天
      
    農村閨女愛上剪紙
      
    1970年,郭秀麗出生在山東菏澤一戶普通農家。和中原大地上所有的農村婦女一樣,村子里的奶奶、大娘、嬸嬸們不僅擅長縫制虎頭鞋、剪鞋樣,而且逢年過節,或是有鄉里鄉親娶親生子時,大家就會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剪喜花、窗花、鞋花。從小就圍在她們身邊的郭秀麗,慢慢也能剪一些小鳥、小狗和花草。
      
    十五六歲時,郭秀麗不再滿足于依葫蘆畫瓢,她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不畫圖樣,拿起剪刀就剪,剪刀上下翻飛,幾分鐘后想象中的圖案便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村里人都夸她有一雙巧手,可當時的郭秀麗并沒有想到剪紙會成為自己將來的事業,她只是覺得自己和剪刀有一種默契,和剪紙有一種割舍不下的緣分。
      
    1988年,高中畢業的郭秀麗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遠赴新疆打工。郭秀麗的表哥在烏魯木齊從事一些民間工藝品的生產銷售。在那里,郭秀麗第一次把剪紙和藝術聯系到一起,原來,剪紙的天地竟然如此廣闊,勤奮努力的郭秀麗從那些專業的藝人身上,淘到了許多“寶”。
      
    1998年前后,為了讓已到學齡的兒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郭秀麗舉家搬到了鄭州。在工藝美術廠工作的她一有空閑,總是會抑制不住沖動拿起剪刀剪一些生動可愛的圖案。也許是耳濡目染,郭秀麗的兒子也非常喜歡美麗的剪紙,并且愛上了繪畫。而他那不甚恰當的童稚表達“媽媽你真偉大”一次次給郭秀麗鼓勵和勇氣。
       
    生活繁忙,郭秀麗不但沒有放棄剪紙,剪出的圖案反而因為融入了更多的母愛而顯得更具神韻。
      
    創作路上遇良師

      
    但凡有些成就的人,都會提到曾經給過自己幫助的生命中的貴人。郭秀麗也不例外,她說,民間藝術家連德林、王志生老人是她今生的貴人,認識他們,是她人生的轉折點。
      
    2001年3月18日,郭秀麗去逛鄭州城隍廟會。剛走進后院,她一眼就瞅見了那鮮艷的紅色剪紙,她抑制不住激動直奔過去。原來這是應邀參加此次廟會連德林、王志生老師宣傳剪紙藝術的攤位。
     
    “連老師、王老師是我剪紙生涯的領路人,沒有他們,我進不了這個圈子,最多是自己在家剪著玩罷了。”郭秀麗說,“自從那次城隍廟相識后,以后只要有相關的活動,兩位老師都會打電話通知我,這一點我特別感動,萍水相逢,他們卻毫無保留地幫我。”
      
    在兩位老師的推薦下,郭秀麗成為鄭州市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從單純的個人愛好,到找到組織,郭秀麗顯得異常興奮,可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剪紙剪出風格和特色呢?“你不能什么都剪,你要專攻一種,把它們剪得讓人叫絕!”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長崔國琦老師、郭秀麗人生路上的第三個貴人的一番話使她茅塞頓開,“你有鄉村生活的體驗,又是一個年輕的母親,你應該把你自然淳樸的母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融入你的作品。”崔國琦建議郭秀麗以孩童與自然作為其作品的主題。
      
    不知道郭秀麗是不是在那時就已經開始在心里醞釀一幅宏大的剪紙《百子圖》。她就那樣一幅一幅地剪著,剪好了拿給崔國琦看,交流完意見再回去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郭秀麗手里能稱得上作品的剪紙已有100多件。
      
    郭秀麗剪出的動物身子不是實體,而是鏤空中間加上牡丹、梅花等象征富貴吉祥的花卉,使本來笨重臃腫的身體變得靈動抽象,與孩童相映成趣,而作為主體的孩子,動作、神態、衣著各有特點,無一重復,額頭的劉海兒、肚兜的裝飾、游戲的內容,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別具匠心。仔細看那些面部極富立體感、眼睛生動而變化多端的男娃女娃,竟與藝術大師畢加索的繪畫頗有幾分神似。更可貴的是,生活里孩子們的各種童趣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人觀之不知不覺就會被帶回自己的兒童時代:玩“老鷹捉小雞”時孩子的歡樂、初生牛犢不怕虎要降伏猛虎的勇敢、小男孩偷偷親小女孩的頑皮……每一件剪紙就是一個故事、一幕喜劇。
      
    在圈內老師們的指點下,郭秀麗剪紙的風格愈加突顯,樸拙熱烈、祈福迎祥,表現的是鄉村生活,描繪的是農家人物,具有濃郁的民間特色,同時又不拘泥于傳統,令人耳目一新。
   
    希望更多的人熱愛剪紙
      
    2002年的一天,聽說城隍廟出租傳統民間工藝的攤位,郭秀麗立刻讓朋友帶她去看,并很快辦好了一切手續。從此,這個攤位成了她對外宣傳和交流的一個窗口。每逢節假日,她的攤位前總會聚一些感興趣的人,郭秀麗對他們非常熱情,她會不厭其煩地教他們剪一些簡單的圖案。
      
    有一天,兩名外國人來到了她的攤位前,看到她瞬間把一張普通的紅紙剪成栩栩如生的動物圖案時,驚嘆不已。郭秀麗暗下決心:剪紙是我們的傳統藝術,一定要剪好它,讓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喜歡它。
      
    剪紙藝術是一門“易學”但卻“難精”的民間技藝,郭秀麗不斷創作,提升自己的水平。2002年,郭秀麗獲得了北京“華夏風韻剪紙藝術展”銀獎;2003年,獲得了“中國西部剪紙藝術大賽”銅獎;2004年獲中華世紀壇“第二屆華夏風韻剪紙藝術展”金獎;同年,她的作品《未來不是夢》又榮獲“鄭州市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五虎下山》喜獲河南省第四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金鼎獎”———我省民間藝術最高獎。
      
    面對接踵而來的成績,郭秀麗又驚又喜。是的,她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當初自己的選擇,幾年前,當聽說她要辭去工作,全力以赴從事剪紙時,一瓢瓢冷水澆了過來:“這都是小孩兒玩家家,小兒科!”“這是農村老太太干的,門檻太低!”“你不要專門剪這個,這是老了用來消遣的!”郭秀麗沒有動搖,因為她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隨老師參加城隍廟會時的興奮和激動,她說:“只要別人能來到我這兒看上一眼,哪怕什么都不買,我也高興,我當時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沖動,誰往我面前一站,我就想送給他一幅,因為還有人能喜歡、認可我的東西。”
      
    如今,到城隍廟找郭秀麗學剪紙的人很多,郭秀麗在高興的同時,卻隱隱覺得有些遺憾。原來,找她學習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其次是老人,而中青年人很少,除了個別外事導游。“看來,大眾對剪紙的認識還不夠。這對剪紙藝術的發展有阻礙”。
      
    目前,郭秀麗還在一心一意搞創作,她希望能舉辦一個個人作品展,還希望能有機會到北京去,和全國的剪紙藝術家們交流學習。“剪紙就是我最大的樂趣,它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傳達著我的情感和寄托。”郭秀麗平淡而真切地說!驹瓨祟}:剪刀翻飛紙里洞天】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蘇瑜 張翼飛 2005-04-0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