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愛英(左一)向學員講解麥稈畫
前些天,一份特殊的訂單從非洲發到了新鄉市——為某國一位頗有影響的總統,制作200幅個人肖像的麥稈畫。
拿到這份訂單,春之聲工藝美術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常愛英感到既意外又在意料之中。之前,一位非洲客商找到她說,深愛中國傳統工藝品的本國總統很想請中國工藝大師用麥稈畫工藝,為他制作一批個人肖像。
按照這位客商提供的照片,常愛英和公司的姐妹們,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就做出了一幅形神兼備、栩栩如生、頗有油畫效果的總統肖像麥稈畫。
非洲客商一看,連連贊嘆道:“真是太精美了!我走訪了中國多個麥稈畫生產廠家,收集了多幅樣品帶回去備選,我敢說,這份訂單一定是您的啦!”
如今,拿到訂單,常愛英決心用最高的制作水平,充分展示麥草藝術“材美工巧”的特點,讓更多的中國麥稈畫走入非洲。
200幅精心制成的肖像畫很快發往非洲。隨后那邊發來信息:總統本人非常喜愛這批杰出的中國手工藝品!而且,這位客商還表示,希望雙方今后會有更多的合作。
扎進麥稈堆鉆研民間工藝
1991年,常愛英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后,迷上了麥稈畫。她辭去教師公職,一頭扎進了人們視作廢物的麥草堆里,將麥稈畫制作這一古老的民間工藝,與專業繪畫技術相融合,首創出“立體繪畫熨燙工藝”,使麥稈的表面形成無比豐富的層次和色變,表現力得到極大提高。運用這一技法,她創作出一幅幅具有清晰的層次,合理的透視,自然的光感等嶄新藝術表現效果的作品,逼真到鳥的羽毛幾乎可以亂真,讓見到的人忍不住想動手摸摸,不敢相信地問:這真是全用麥稈一點兒一點兒粘貼而成的嗎?
一幅麥稈畫賣了數萬元
1992年秋,常愛英背著一箱沉甸甸的作品出發了,她要把麥稈畫變成商品。上鄭州,去武漢,跑義烏,到處尋找麥稈畫的代銷商。
當時,很多畫商幾乎沒有見過麥稈畫,都不知道如何定價,常愛英讓人家先試著賣。
誰知市場反應出奇的好!訂單一份份發過來,常愛英的業務量逐步擴大。
1998年,“春之聲”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銷售渠道更暢通了。逐漸從低檔的批發市場退出,進入高檔工藝品店、麥稈畫專賣店。“春之聲”漸漸聲名遠播,銷往美、加、日、菲、泰等國。
常愛英創作的麥稈畫,成了很多人渴求的藝術收藏品流通于國內外。
有人說,一幅“春之聲”麥稈畫,少則幾十元,多到幾萬元,所用的不過是一把人們丟棄的麥稈。
她的多幅作品被選為贈送外賓的禮物。她創作的《梨花一枝春帶雨》于2006年獲得了世界手工藝品最高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杰出手工藝品”徽章。她首開麥稈畫進入市場之路,贏得了國內外朋友越來越多的喜愛。“春之聲”麥稈畫已成為新鄉制造的知名產品。【原標題:新鄉麥稈畫一幅賣萬元 非洲總統下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