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建永遠不會忘記,1982年,他19歲的時候,跟隨父親燒制鈞瓷大花瓶的那些日日夜夜。
像神垕鎮的許多孩子一樣,周松建也有一位鈞瓷老藝人的父親,只是他父親周有的名氣或許更大一些,不僅參與過1956年啟動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恢復鈞瓷生產研究,還曾擔任禹縣鈞瓷公司研究所所長。1982年,老頭兒退休了。同泥巴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頭兒閑不下來,抑或說技癢難熬,在家歇了沒幾天,就決定建窯口,自己干。至于先燒什么,老頭兒幾乎連想都沒想——燒花瓶,大花瓶!因為在鈞瓷一廠上班時,老頭兒曾主持燒制過一米多高的大花瓶,打破了沿襲千年的“鈞不過尺”的陳規老例,老頭兒自信地以為他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技術。然而,他們卻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也許是因為他們這回過于雄心勃勃,燒制的是將近兩米高的特大花瓶,不能不遭遇到許多難以想象的技術上的困難。在度過了幾百個不眠之夜,經歷了無數次痛苦的失敗之后,特大花瓶終于燒制成功。那一天,發須全白的老父親喜極而泣,高興得像個孩子。
父親是1982年退休,周松建是1982年進廠,而且進的是父親工作過的禹縣鈞瓷一廠。這種子承父業世代燒窯的現象在神垕鎮并不鮮見。2002年,父親去世后,周松建自然而然地成了周家鈞窯的掌門人。

周松建在精雕細刻
一眨眼,又快10年了。隨著周家鈞窯由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周松建也由當年那個跟隨父親燒制大花瓶的愣頭小伙子,變成了滿臉滄桑的中年人。
我到周家鈞窯采訪時,周松建正在接待一批操外地口音的客戶。我們只好等。在二樓的產品陳列室隨意瀏覽,看墻上掛的他與包括于丹在內的名人合影,看擺滿四壁的周家鈞窯的產品。送走客人后,周松建趕緊過來和我們握手。他白凈的皮膚與謙和有禮的微笑,使我一見之下,覺得他不像企業老板,而是像常坐辦公室的教師或者干部。
原來他的住處就在產品陳列室隔壁,真是寢辦合一,以廠為家。
一坐下,我就讓他拿大“壽桃”。大“壽桃”不是真桃子,是周松建燒的鈞瓷壽桃。路上,陪同我采訪的苗見旭就繪聲繪色地向我講了這只大壽桃的故事。說是去年的某一天,周松建的廠院突然駛進一輛“大奔”,從車上跳下某企業的老總,年輕,精神,氣宇軒昂,一看就是腰纏萬貫的主兒。
老總直奔周松建的產品陳列室,飛快地巡視一圈兒,連聲說:“不行不行,全不行,拿好的,最好的!”
周松建說:“好東西有好價呀。”老總擺擺手:“只要東西好,錢不是問題!”
無奈,周松建只好把平時輕易不肯示人的大壽桃捧出來。
老總也是懂鈞瓷的人,一眼相中,嘴上卻說:“這還差不多,開個價吧。”
老總有他的心理價位——不就只壽桃嗎,盡管窯變好,也就是幾萬塊錢,頂多10萬,就能拿下。沒想到周松建開出的價,嚇了他一跳。
“什么什么?88?”老總不相信自己耳朵似的問,“你是說八萬八千,還是88萬?”
“88萬。”周松建輕輕然而清晰地重復一遍。
“這……這也太高了吧?能不能讓點兒?”
“好吧,看在你既懂鈞瓷又喜歡的份上,我就讓點兒,66萬。”
“還高還高,再讓點兒再讓點兒。”
“不讓了。”
周松建說不讓就不讓,一分也不再讓。后來老總出價30萬,又幾次托中間人斡旋,周松建硬是一分不讓。這樁生意就這樣泡湯了。
這就是大壽桃的故事。假如你從這個故事里得出一個周松建愛錢的結論,那就錯了。恰恰相反,在神垕鈞瓷界,周松建是出了名的大方人,出了名的大氣大度。許多明顯吃虧的別人不愿干的事,他干,盡管他的窯口不比別人大,口袋里的錢不比別人多。他經常參加慈善公益活動,毛主席紀念堂、宋慶齡基金會、甘肅敦煌研究會、十一屆全運會……他都捐過產品。有一次,某單位搞慈善義捐,想找一個窯口捐一些產品,然后拍賣,變成現金,資助貧困大學生。一聽變成錢,而這錢又不讓自己掌握,許多比他大的窯口都不愿干了?芍芩山ǜ,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周松建說,要想燒好鈞瓷,必須先做好人,不能一頭鉆到錢眼兒里。只要是對宣傳鈞瓷發展鈞瓷有利的事,哪怕再吃虧,咱也得干。
眼下,我捧著這只被蒙上一層傳奇色彩的大壽桃,猶如捧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不敢“輕舉妄動”。
“沒事兒,”周松建說,“你只管看。”
于是,我開始細細欣賞。無怪周松建索價那么高,這只大壽桃確是我所見過的鈞瓷中的奇品。它不是奇在器型上,而是奇在窯變上。神奇的窯變竟在壽桃上奇妙地幻化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黃鸝,上下左右還有絲絲垂柳飄拂,黃鸝宛如在蒙蒙柳霧間穿梭啼囀,使人一下子就進入了“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境。
苗見旭在一旁說:“去年那個老總要這只大壽桃的時候,老周其實正缺錢。”我奇怪了,問:“那你為啥不賣?”
“他出那個價,要說賣,也能賣。”周松建說,“可我舍不得。這樣的東西,讓我再燒幾十年,怕也燒不出來第二個……我實在舍不得。” 話題又回到鈞瓷的發展上。周松建說:“一花獨放不是春,鈞瓷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大家伙兒的事。窯口也沒有大小之分,沒有綠葉,就襯不出紅花;沒有小窯,就顯不出大窯。所以不能有門戶之見,不能相互拆臺。不管這家那家,這窯那窯,鈞瓷最后只能有一個名字——中國鈞瓷!”
誠哉斯言!【原標題:周家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