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傳統華龍

2012/8/2 8:38:16 點擊數: 【字體:

傳統華龍
      
    據河南省陶瓷玻璃行業管理協會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禹州現有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86名,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60名。其中有不少相互交叉重疊,既是工藝美術大師又是陶瓷藝術大師。如果把凡有兩頂大師帽子者都算成一頂,禹州現有的省級大師也就百十來名。偌大一個鈞瓷產業,只有百十名省級大師,委實是“多乎哉?不多也”。
   
    楊發即86名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的一位。
   
    楊發出生于1972年,今年正好40歲。
   
    楊發的華龍鈞窯更年輕,2006年破土動工,2007年正式投產,距今只有短短5年時間。楊發的華龍鈞窯位于神垕鎮開發區,無論是建筑面積還是生產規模,都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華龍在神垕,只能算是中等,不靠前也不靠后。”楊發很是謙虛。
 
   “你的產品呢?”
 
   “我的產品也屬于中端,以傳統造型、傳統釉色、傳統工藝為主。由于我偏愛紅色,華龍的釉色也以紅為主。華龍的紅,跟別人不一樣,人稱華龍紅。”
   
    華龍紅的確跟其他窯口的紅不太一樣。適才我在展廳看到一只紅釉虎頭瓶,無論造型還是個頭兒都酷似我在上世紀80年代參加省里的一個文學創作會時發的紀念品,只是釉色好像比我那只早已送人的虎頭瓶更鮮、更亮。
 
    “你說得很準,也很對。”楊發夸我,“我的虎頭瓶的確是仿過去的老造型,不過釉色更為鮮亮。鮮亮是華龍紅的特點之一。”
   
    我請楊發詳細談一談他的華龍紅。
   
    楊發侃侃而談:“華龍紅其實就是鈞紅、銅紅。過去,鈞瓷界有句盡人皆知的行話,叫做‘要想窮,燒鈞紅’,由此可見鈞紅的燒制是多么困難,多么不容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氧化銅研究的突破和廣泛應用,燒制鈞紅再不是件難事,誰都能燒,有的小窯甚至也能燒出很漂亮的鈞紅來。我的華龍紅有寶石紅、牛血紅、赭石紅、瑪瑙紅、玫瑰紅多種,全是幾十年前鈞瓷老廠的傳統釉色,鮮艷明快,瑩潤亮麗……”
    
    楊發是“70后”,卻對傳統那么癡迷,句句不離傳統,不能不令我詫異。楊發畢業于神垕陶瓷職業高中。我沒聽說過神垕的哪位大師畢業于職高。如果楊發是神垕職高培養的第一位鈞瓷大師,神垕職高完全有理由感到驕傲。
   
    我問楊發的師承。楊發說他沒有師承,或者說“師從眾師”,因為他從未具體跟過哪位師傅,畢業后就到鈞瓷一廠,成型、造型、燒成,都干過。沒干幾年,一廠就倒閉了。樹倒猢猻散,他被拋向社會。為了生計,他做過生意,蹬過三輪車,最后才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建起了華龍鈞窯。建廠之初他就以信譽至上為宗旨,以德治廠,以質求勝,腳踏實地做鈞瓷,誠誠懇懇交朋友,很快便聲名鵲起,在競爭激烈的鈞瓷之都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楊發說,華龍并非一味地固守傳統,華龍也十分注重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相繼推出了吉祥紅、富貴紅等一系列新的鈞紅品種。他的目標是把華龍鈞窯打造成傳統鈞瓷技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集研究、繼承、開發、銷售于一體的現代鈞瓷生產基地,在未來鈞瓷行業不可避免的整合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
   
    我已經寫過的鈞瓷人中不乏“70后”,1970年出生的劉志軍、1971年出生的王秋紅、1973年出生的燕俊峰、1975年出生的李向陽……現在又有了一個1972年出生的楊發,他們形成了一支浩浩蕩蕩蔚為大觀的“70后”鈞瓷新軍。
      
    這支鈞瓷新軍個個才華橫溢,思想活躍,意識超前,且又經過多年歷練,有各自不同的藝術追求,風格迥異。他們是鈞瓷的希望和未來。有了他們的加入,鈞瓷這枝古老的藝術之花將永遠綻放,永遠鮮艷奪目。【原標題:傳統華龍】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網 作者:劉向陽/文 呂超峰/圖 2012-6-2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