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了四千多年中原玉文化的趙河悠悠流淌,趙河畔,是國家命名的“中國玉雕之鄉”鎮平,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上海海派玉雕大師仵子輝就生長在這方充滿玉文化氛圍的熱土上。
仵子輝出生玉雕世家,爺爺仵景林在1964年就創建了石佛寺玉器廠,是河南鎮平玉雕的創始人,遠近聞名的企業家。仵子輝從小就表現出繪畫雕刻才能,他照大人做的產品捏著泥巴,捏什么像什么。爺爺看到大孫子是塊做玉的料,自小就帶著他到處學習,參觀展覽,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8歲進河南省工美玉雕學校學習,3年畢業后,進石佛寺玉器廠工作,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水晶雕刻第一人仵應汶和三叔仵海洲。仵海州是高級工藝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鎮平玉雕)代表性傳承人,現任中華玉文化博物館館長。仵大師和三叔不但交給他深湛的玉雕技藝,還教給他創作的根本。三叔常對他說:“要闖出自己的路,做出具有鮮明風格的作品。一塊玉放在面前,就是一場考試。要選出最好的方案,把作品做好做絕,考試就合格了。關鍵是要做出轟動世人的好作品!”師長的教誨成為仵子輝不懈的追求。
有了淵遠的家學和優秀的師承,還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仵子輝有一種“愛玉如癡”的性格,一塊玉料拿到手,就想把它做好做完,往往忘了下班的時間,別人給他取了個綽號叫“老晚”。白天做了一天活,晚上睡不著覺,左琢磨右揣摸,忍不住又到車間干活,那時夏天特熱,也沒有空調,他就穿著短褲邊做邊鉆研。太熱了,就用水管洗個淋浴。他一點也不覺苦累,沉浸在做玉的樂趣中。師長們都說:這孩子“中”!
刻苦的磨練結出豐碩的成果。作品《萬里長城》、《牧牛圖》、《降龍羅漢》等分獲國家、省、市的大獎,作品《牧童》被農業部選為建國50周年獻禮的禮品。他被評為“南陽市鄉土拔尖人才”、“南陽市玉雕之星”等榮譽稱號,并被任命為石佛寺玉器廠副廠長。同時,在《玉博覽》發表論文《說玉品“紅樓”》、《小談“玩玉”》、 《慧眼識玉》、《繪畫的點、線、面與玉雕的關系》,在《上海工藝美術》發表論文《略解玉雕的審美情趣》。
隨著事業的發展,仵子輝感到需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2004年仵子輝到上海發展,成立了“子輝白玉工作室”和“仵記玉行”,創新、人文、簡約、精致的海派玉雕給了他很大觸動。為了更上一層樓,他他決定繼續深造。于是在家人的不解和朋友的勸說聲中,他于2007年毅然決然地再次到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研修班學習進修,并于2010年參加清華大學的寶玉石鑒定學習,獲寶玉石鑒定師資格。天津美術學院著名工筆人物老師何家英和著名寫意花鳥老師霍春陽的畫風對仵子輝的玉雕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兩位恩師的熏陶下,仵子輝的玉雕創作也以人物和花鳥為主。
仵子輝的早期人物雕,受河南獨山玉雕影響較大,帶有中原文化淳厚高古、穩健雄渾、大氣開合的風格。如他的翡翠立體人物圓雕《降龍羅漢》,就是一尊氣勢雄渾的英雄雕像。羅漢虬髯昂首,右手斜勾握珠,右手曲腕,右腿盤膝,左腿足踏蒼龍,姿態生動,神情威猛,肌肉賁起,散發出男性的陽剛之美,帶有北方玉雕的明顯風格。值得一提的是,這塊16公斤重的翡翠是一位臺灣朋友從云南高價買來的,想讓仵子輝做一件坐觀音。出大形時,從料中央挖出一團黑色廢料,按常理“去贓挖綹”,料中央就是一個大洞,用周邊的料做些小活計連本錢也回不來,損失就太大了。仵子輝經過精心反復的相玉,決心改做降龍羅漢,因為羅漢的身體可以夸張并隨意扭曲,特別是那團黑可以做條黑色的龍鉆,裹在衣服里面,更顯人物的威勢,真是化腐朽為神奇,成了一件因材施藝的佳作,顯示了作者全面的玉雕創作才能。
吸收了海派玉雕的特色后,仵子輝近期人物雕顯現了南北玉雕風格相融的傾向。如獲2009年中國玉器“百花獎”銀獎的《四大美女》,即為一例。四大美女的造型,既有北方女性剛健婀娜的氣質,又有南方女性清麗柔美的意韻。仵子輝在人物刻劃上,像其恩師的工筆人物畫注重生命體驗一樣,選擇最能體現四大美女不同命運的瞬間,并雕刻出不同人物的背景特征:貂蟬拜月、西施浣紗、昭君出塞、貴妃賞花,將四大美女的不同命運加以鮮明體現,化真為美。在工藝上,也象工筆人物畫一樣,精湛嚴謹,一筆不茍。美女衣裙飄逸,線條流暢,深淺浮雕運用嫻熟,姿勢神態各不相同,似乎能呼之欲出。作者在玉雕創作上有種追求:“使每件作品有它的思想性、文化性、藝術性,通過靈活多變的雕刻手法,以點、線、面塑造出精準獨創、氣韻生動、形象鮮明、有韻律感的玉雕風格。”可以說,從《四大美女》這件受人盛贊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這種追求。
可喜的是,在玉雕創作上,仵子輝從未停止過探求的腳步。最近以來,他又向精品化、藝術化、人文化的方向努力。獲2010年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的《開卷見佛》就是這樣的精品。以如來、文殊、普賢三佛祖為題材的作品,并不鮮見,但作者以插牌來表現,形制大氣,浮雕層次清晰,雕工精致,加以玉質溫潤白晰,已是佳作。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起題“開卷見佛”,就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打開畫卷一樣,充滿藝術化、人文化的書卷氣,加上古樸典雅的底座的襯托,整件作品高雅珍貴,令人寶愛之。
仵子輝的花鳥件也有自己的鮮明特色,他好作花鳥印章,構思精巧、工藝精致、繁而不亂、簡而有致,俏色運用獨到。如獲2010年玉雕“神工獎”銀獎的《天地和諧章》,用鏤空的花鳥和方形章體作空與實的對比,用花鳥的繁茂和章體的平面作疏密的對比,用章體的方形和渾圓的月亮作方與圓的對比,用紅鳥和白鳥作色彩的對比,用章體的靜止和鳥的動態作靜與動的對比。最后,將整體作品的文學性、情趣性引入設計,達到了整體構圖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是一件形制大氣、雕工精致、主題突出的佳作。仵子輝特別強調細節的作用。他說:“一件玉雕作品,從選料到設計制作要反復強調細節。如果對細節把握不到位,無論材質如何優良,主題設計如何富有創意,制作工藝如何精細,整體表現如何恢宏大氣,都不能稱之為成功的作品。‘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所以作品的成敗也決定于若沙粒般的細節。”是為篤論!
仵子輝的有些花草動物件,深受其恩師霍春陽寫意花鳥的影響,用簡煉概括的創意,突出物象的意態神韻。他獲2010年玉雕“神工獎”金獎的《荷塘情趣》,就是生活情趣濃郁、意境動人的精品。作者吸收了中國畫的寫意手法,不刻意去追求單純的玉質和工藝,而是將精神的感悟用藝術的手法充分表現出來,注重作品的意境與趣味,達到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創作目的。畫面上,大紅荷葉在陽光照耀下隨風擺動,一只蜻蜓款款飛來,悠閑地落在蓮蓬上,荷葉下面靜靜的水里,幾只黑色的蝌蚪和青蛙媽媽自由自在地玩耍著,就這么簡單,就這樣自然,但透過這水墨寫意般的畫面,仿佛讓你沐浴著陽光,迎著清風,身處迷人的鄉間田園,享受著那份清心、淡定、輕松、愜意的情韻,這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所追求的一種生活。《荷塘情趣》使人聯想起著名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因此涂上了一抹迷人的童話色彩。
在玉雕事業不斷取得成績的同時,仵子輝精心琢玉,誠心做人。他牢記師長的教誨:欲做玉、先做人。他把“人品如玉品,品玉如品人”作為做人的準則和恪守的理念。2003年,他和愛人去甘肅旅游得知那里有學生需要資助,立即資助了3名貧困學生,他們就要大學畢業了。他陸續收徒三十余人,不收學費,管吃住。特別是偏遠山區家庭困難的孩子,他優先照顧,按月發工資讓他們寄回家用。他把他們當成家人、朋友、孩子,教他們技藝之外,教他們要先做人,做好人,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他說得好:“一個玉雕工作者,必須對社會、對時代有一顆報恩的心,有了這種思想就給作品注入了生命!”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仵子輝有更好的精品出現。【原標題:精心琢玉 誠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