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苗峰偉:文化商人的終極夢想

2012/7/30 17:55:16 點擊數: 【字體:


    這是一個關于寂寞與堅持,堅忍與超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39歲,正是“向上爬”和“努力干”的關鍵階段,然而他卻選定了做鈞瓷這個注定寂寞的文化產業。
     
    如果說當初憑借一雙慧眼看出將來鈞瓷的巨大發展空間,恰然證明了他的商人本色。然而他卻并不以追求純粹的利潤為目的,“讓全世界的人都了解中國的鈞瓷,愛上中國的鈞瓷,讓鈞瓷恢復到宋朝鼎盛時期的狀態。”這是他心中的夢想。
      
    同時,在他已經嶄露頭角之后,卻開始“砸瓷立窯”。因為沒有他追求的精品鈞瓷,他寧愿把出窯的鈞瓷一批批砸碎,這讓很多人不理解。在其他人看來,砸掉的鈞瓷隨便一件都能賣幾十塊錢。
      
    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并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而是一個真正的文化商人,他走的是一條寂寞之路。隨著他真誠的講述,他的寂寞與堅持,他的輕松與傷感,讓我們的內心被瞬間觸動。在他看來,“做鈞瓷的過程需要經歷很多陣痛,而我們也只是剛剛經歷了陣痛的第一階段。”
      
    他就是苗峰偉,河南榮昌鈞瓷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昌鈞瓷坊)董事長,他一直走在推廣鈞瓷文化的路上,在他的心中有著很大的夢想,而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破而后立

      
    11月11日,鄭州,大雪紛飛。榮昌鈞瓷坊內,員工們都在焦急等待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新加坡的新聞報道。據榮昌鈞瓷坊總經理郭廣新介紹,此次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新加坡帶的饋贈貴賓的禮物中,就有榮昌鈞瓷坊的作品《知音》。
      
    這種“國禮”榮譽對榮昌鈞瓷坊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大成盛鼎》就被送給了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 
     
    “鈞瓷能多次作為國家領導人外事活動的禮品,不僅彰顯了鈞瓷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更體現了鈞瓷藝術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苗峰偉感慨地表示。
      
    看著窗外飄飄灑灑的白雪,苗峰偉感觸頗深,因為他一直與雪有著不解之緣。
      
    12年前,同樣也是一個飄雪的初冬,經過一年磨煉與失敗的苗峰偉燒制出一件珍品,他頗含深情地取名為《飄雪》。此后在1999年的昆明世博會上,苗峰偉正是憑借《飄雪》一舉奪得陶瓷類的金獎。這是他自1996年創辦榮昌鈞瓷坊之后,第一次嶄露頭角。
      
    苗峰偉出生在“鈞瓷之鄉”許昌神垕鎮。神垕鎮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這里有五千多年的陶瓷文化積淀,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間曾在此設立官窯。
      
    據考證,鈞瓷生產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鈞窯居宋代五大名窯——鈞、汝、官、哥、定之首。宋代以來,鈞瓷一直被皇家定為御用珍品,不許民間收藏,所以才有了“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雅堂無鈞瓷,不可自夸富”之盛譽。 
      
    而到現在,鈞瓷卻開始“平民化”。在禹州,就有很多加工鈞瓷的作坊。苗峰偉的母親也是做鈞瓷的,耳濡目染間苗峰偉對鈞瓷懷有一種很深的感情,“小時候我雖然不知道鈞瓷的歷史和價值重要在哪里,但是就特別喜歡它。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對鈞瓷有了更深的理解。冥冥之中總覺得自己以后的生活會與鈞瓷有聯系。”正是由于這種冥冥之中的情愫,讓大學畢業的苗峰偉毅然選擇了投身鈞瓷產業。
      
    苗峰偉在昆明世博會上獲獎后,卻作出了一個令人驚奇的決定,“砸掉所有不合格的鈞瓷,走精品化之路。”苗峰偉的這個決定也緣于昆明世博會的遭遇。
      
    參加世博會時,為了挖掘更多的銷售市場,他帶去珍品《飄雪》的同時,也帶去了可供銷售的其他作品。然而就是這些略有瑕疵的作品讓觀眾產生了極大的質疑。 
      
    這讓苗峰偉開始徹底反思,“宋代的鈞瓷之所以達到鼎盛,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砸瓷政策,宋代的神垕鎮每年燒制成功的鈞瓷也有成千上萬件,但只精心挑選出36件進貢皇宮,其余都要在知府監督之下,全部砸碎深埋,絕不留下一件。”在苗峰偉看來,目前很多人提出的“讓鈞瓷走進尋常百姓家”不是榮昌鈞瓷坊的發展之路,“我們就是要做陽春白雪。”
      
    自此,苗峰偉開始堅持自己的“精品化”理念,榮昌生產的所有作品即使只有一點細微的瑕疵,也決不允許出廠銷售,所有的次品必須全部砸碎。這一舉動幾乎沒有幾個人可以理解。同時,由于砸掉大部分產品,所剩的鈞瓷自然因為做工精細價格會上去,這讓榮昌的很多老客戶也離開了。
      
    然而,這并沒有動搖苗峰偉的決心,“做文化產品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你要等市場對你的認可。”此時的苗峰偉也是背水一戰,“精品化”要是做好的話,會讓榮昌鈞瓷坊的發展上一個臺階。反之,則是另外一種結局。
      
    終于,有客戶感動于他的精品化理念和榮昌鈞瓷的品質,一下子下了3萬元的訂單。隨后又陸續來了幾個大訂單。此后,榮昌鈞瓷的訂單越來越多。事實證明了苗峰偉的“精品化”之路是完全正確的,這也讓榮昌鈞瓷坊在業界脫穎而出。
      
    談到當時的決定,苗峰偉低頭笑著說:“鈞窯在歷史上可以成為五大官窯之首,主要得益于三點,第一,官家御用;第二,做的是陽春白雪;第三,將本身的設計做到極致。我們做的同樣是陽春白雪。” 
      
    品牌化之路
      
    在“精品化”理念得到市場的認可之后,苗峰偉并沒有停止步伐,而是開始了新的思考。“西班牙有一個瓷器,叫《雅致》,賣得非常貴,每年都可以做到10億美金。他們靠的是什么?”苗峰偉設問道,“主要是品牌做得好。”
      
    品牌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實力的象征,又是一種信譽、品質和服務的象征。在現代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已成為產品銷售的主要拉動力量,市場競爭的利器和企業生存的護身符。
      
    為此,苗峰偉曾專程到法國、德國等國家考察。在考察市場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勞力士手表不足百年歷史,愛馬仕皮具也只有100多年歷史,為什么就能成為國際馳名品牌?聯想到鈞瓷,鈞瓷從誕生到現在已有千年的歷史,為什么不能成為國際品牌?
      
    在法國,苗峰偉特意花3000元人民幣買了一雙“巴黎”牌皮鞋,來感受國際品牌的真正內涵。通過自己的購買親身體驗,苗峰偉感覺到品牌不僅體現在工藝精、品位高上,更重要的是能夠凸現出人性化的服務。
      
    苗峰偉得出結論,要想做好榮昌鈞瓷,必須搞品牌化經營,“我們一直在采取品牌化運作的方式,要把榮昌打造成一個世界性品牌,滲入到世界文化中。”
      
    榮昌鈞瓷坊也就是從那時起,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做鈞瓷是做作品而不是做產品,好的作品必須有內在的品質。榮昌鈞瓷坊不僅是在燒瓷、賣瓷,而是在推銷一種文化、一個品牌。只有長期樹立品牌意識,鈞瓷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國內知名品牌,進而在國際上產生影響。
      
    在榮昌鈞瓷坊品牌化運作的過程中,苗峰偉抓住了博鰲亞洲論壇這個契機。2003年,榮昌鈞瓷坊的作品《祥瑞瓶》,被作為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國禮贈送與會的元首和政要。
      
    而看似輕松的背后卻凝聚了苗峰偉無數的心血。在制作《祥瑞瓶》的過程中,經過數萬次的實驗和燒制,在燒到兩萬八千多件的時候,終于有了第一件成品。苗峰偉所頂的壓力和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提到這些,他只是淡然一笑。
隨后,榮昌鈞瓷坊2004年的作品《乾坤瓶》和2005年的作品《華夏瓶》,相繼被博鰲亞洲論壇作為國禮。
    
    “選擇鈞瓷這樣一種中國傳統的藝術品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領導人,我們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不僅因為它是具有千年歷史的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瑰麗豐富的窯變神韻,從某種意義上表達了中國在這個復雜多變的多極化國際環境中所堅持的中國文化的渾厚質樸和與時俱進的積極應變態度。這一切,與博鰲亞洲論壇所要向世界傳達的信息不謀而合。” 這是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對榮昌鈞瓷的評價。
      
    2006年,中國國家博物館首次收藏當代鈞瓷作品:“天、地、人”系列之《祥瑞瓶》、《乾坤瓶》、《華夏瓶》,這也是當代瓷器受到的最高禮遇。
      
    至今,苗峰偉仍記得2004年他把鈞瓷贈送給老布什時的情形,老布什愛不釋手,回國后還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這讓苗峰偉更加有信心,“這說明鈞瓷在國際上是有市場的,文化的東西是相通的。”
     
    “沒有大文化這種背景,鈞瓷是永遠做不大的。否則你就是簡單地做一個器皿,它是沒有精神沒有靈魂的。”他同時坦言,在做品牌的過程中他也存在很多困惑,但困惑只是暫時的。同時做品牌是急不得的,它需要時間成本,需要慢慢地做。而只有做品牌這種方法可以把鈞瓷發揚光大。
     
    “我始終認為我們品牌化的戰略是對的,就像景德鎮為什么沒落了,是因為他們只做產品。但是,企業永遠要記住的一句話就是,品牌最核心的還是產品的質量。”苗峰偉對自己的品牌化之路一如最初的篤定。
       
    終極夢想
      
    2007年,苗峰偉在北京開辦了大宋鈞窯博物館,成為五大名瓷第一個單一瓷種在北京開辦的博物館。
      
    博物館位于地安門東大街,背靠著后海,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而四合院的建筑與鈞瓷相得益彰,為博物館加分不少。
      
    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在得知博物館開館后,曾高興地說“你這個年輕人為鈞瓷做了一件大好事,可以利用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鈞瓷、了解鈞瓷,這對鈞瓷今后的發展很有好處。” 
      
    正如季老所說,大宋鈞窯博物館成為更多人了解和走進鈞瓷的交流平臺,很多外國友人也紛紛光顧博物館,更多的人開始走進鈞瓷,了解鈞瓷。
     
    而這只是苗峰偉整個戰略規劃的第一步,接下來苗峰偉還規劃到其他的一線城市開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鈞瓷。而開博物館也需要大筆投資,在北京開博物館榮昌鈞瓷坊就投入了幾千萬,對于接下來的資金問題,苗峰偉表示會考慮以投資合作的方式進行。
      
    同時,今年下半年,苗峰偉一直籌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到臺灣開鈞瓷店。“向外拓展市場,臺灣是第一步。臺灣店的開業要到明年六七月份,臺灣的市場很重要,內地與臺灣的文化一脈相承,臺灣人民對鈞瓷會有一種很深的認可。”苗峰偉說。
      
    與此同時,在苗峰偉的心底始終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一幅近現代的名人字畫能拍賣上百萬元甚至過千萬元,為什么榮昌鈞瓷卻做不到?
      
    談到這些,苗峰偉神情激動,表現出孩子般的欣喜,他說,要用30年的時間,讓鈞瓷恢復到宋朝鼎盛時期水平。那時人們也會以擁有一件精品鈞瓷為榮,所謂“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同時,榮昌每年要生產10萬件,只選36件,其余全部砸掉。然后拿這36件進行世界巡展,之后再進行拍賣,讓市場來決定鈞瓷的價值。
      
    其實,在苗峰偉的心底最大的夢想,還是推廣鈞瓷文化,因為在他看來鈞瓷是更具中國文化符號的象征。而從建窯那天起,榮昌鈞瓷坊就立下一個宗旨,那就是把宋鈞的品質在傳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即在把工藝做到盡善盡美、作品優中選優的同時,把千年的鈞瓷工藝與傳統的中國文化進行有機融合,然后巧借平臺,使鈞瓷通過一個個重要的歷史舞臺彰顯自己的尊貴和榮耀。
      
    看著自己的一件件作品,苗峰偉飽含深情。

      
    提到自己最喜歡的鈞瓷作品,苗峰偉不假思索地回答——《月是故鄉明》,這個作品正是當年苗峰偉獻給季羨林先生的作品,讓季老感慨萬千。
      
    由于每一件鈞瓷作品都蘊含著文化在里邊,所以鈞瓷也成為互相交流的工具。從這一點上,苗峰偉更看重鈞瓷對于感情的表達,文化的傳遞。他也計劃在禹州做一個藝術文化基地,來展示鈞瓷的文化精髓,這都是要逐步推進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并不是一個純粹的商人,而是一個真正的文化商人。【原標題:苗峰偉:文化商人的終極夢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第一營銷網 作者:王振芳 2009-12-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