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雕大師孟慶東近照

孟慶東作品 天工獎銀獎《持蓮觀音》

孟慶東作品《關公》

孟慶東作品《蘇東坡》
本來是專業學畫的孟慶東意外的走上玉雕之路,一路走來,從省大師到中國玉雕大師,并在北京成立北京紫氣東來玉雕工作室和玉雕培訓學校。專業的繪畫功底讓孟慶東在玉雕之路上更加如魚得水,他創作的作品以人物題材為主,栩栩如生、雋永靈動。
走進孟慶東位于北京順義區的工作室,滿眼都是他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也許是將全部才情和精力都賦予刀、筆之下,孟慶東本人沉默少語,即使是和朋友見面,也屬于聽得多、說得少的一類人。作為中國玉雕大師的孟慶東做事認真、謙虛。曾經有一家專業工藝美術出版社想給孟慶東出版一本個人作品集,當所有的文章都已寫好,照片拍好,甚至到印刷前的彩樣都已經修改好之后,他又覺得自己需要歷練,仍有提升的空間,出版個人作品集為時尚早,因此而作罷,只留下一本標滿紅色修改符號的小樣,以此激勵自己時刻不敢松懈。其實他的這種安靜敦厚的性格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他的作品上,觀賞他的作品也能感覺到一種寧靜平和的氣息撲面而來。
雖然在個人包裝和推廣上孟學東顯得極為“懶惰”,但是在玉雕創作上卻毫不含糊,十分積極。縱觀他的從藝經歷,可是說他就是為玉雕而生的人,曾經夢想當一名畫家的他是迫于生活壓力轉而進入玉雕行業的,沒想到卻在玉雕領域做得風生水起。自己性格本身就是喜靜不喜動,而玉雕則需要個人具有極大的耐力和定力。同時由于他的專業美術基礎,讓他在掌握了玉雕技術基礎功之后,很快就能創造出獨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在他看來,做玉雕和畫畫是相通的,相輔相成。這也是他在進行玉雕創作很多年之后又去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繪畫的原因。他坦言那時在玉雕創作上遇到了瓶頸,怎么做都沒有新意,感覺像走進死胡同。但是到美院學習,每周3天,讓他進入一個全新的狀態,專心學習繪畫的技法。在美院聽老師講藝術理論,通過速寫、水墨畫、陶藝等美術專業的系統鍛煉學習,孟慶東感覺無論在心里還是手下慢慢都發生了變化。對理解玉料的設計雕琢有著極大的啟發和幫助,好像又打開了通往藝術殿堂的一道大門。這種緊張的學習生活對他也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學習是對工作的很好補充,回去后又馬上能應用。看著自己的畫作,感覺比以前充實很多。
美院的進修學習為他以后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為他將來的玉雕藝術創作輝煌鋪下了新的道路。
因為受過專業的美術繪畫訓練,孟慶東在玉雕人物的把握上十分準確,無論仕女、童子,還有觀音、關公、彌勒、達摩、鐘馗等都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可親。他的玉雕作品天生帶著一股北方玉雕的大氣豪邁,又有南方的秀美,作品的南北結合散發著獨特的風格魅力,流暢的形體,簡練的線條,同時又傳達出粗狂陽剛的味道。
彌勒是孟慶東喜愛雕刻的題材之一,在看了他的作品再細細端詳他本人之后,很多人都覺得他和他雕刻的彌勒形似神更似。無論是那一個門類的藝術家,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自己的作品能夠一眼被人識別并喜歡就更是難上加難,顯然孟慶東是做到了。但是他做的彌勒并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每個彌勒還有著自己清晰明朗的特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彌勒佛的前身是布袋和尚,很多彌勒雕刻作品都會用到布袋這個元素來表達自己的主題,但是孟慶東認為一件好的作品并不見得面面俱到,不一定所有的彌勒都拿個布袋,不一定都要刻畫出圓滾滾的肚子,有時候利用玉料上的皮色,只雕刻出一張臉、一只手,同樣可以傳達出準確的信息,讓人心領神會。孟慶東覺得有的玉雕作品可以讓鑒賞者通過欣賞而悟出一定人生道理,達到思想的升華,而有的作品會讓鑒賞者嘖嘖贊嘆雕刻工藝的高超精確,而前者遠比后者要高明得多。
其實孟慶東的玉雕作品并不局限于彌勒,他的仕女、童子等人物作品也獨具特色。每個人物形象都力求生動,具有靈性。但孟慶東認為,生動并不意味著把現實生活全部還原,藝術畢竟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要求作品的細節盡量簡練,并不在意一個人物的衣服該有三道褶子還是四道。他更看重作品整體比例的協調和人物神態的捕捉,在設計構思繪制草圖時,孟慶東將美術速寫的手法借鑒進來,主要憑感覺抓神態及大形象。同時孟慶東還將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理論融入到玉雕中,柔軟的毛筆繪就的水墨畫似乎與玉雕創作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孟慶東認為水墨畫中的宜濕不宜枯,求濕潤透明,與對應玉的宜圓不宜方,求濕潤清澈,水墨畫中正側鋒的用筆變化,與玉雕體面及邊緣處理變化都是相對應的。縱觀孟慶東的作品,與傳統玉雕人物相比,他刀下的人物更多了一份憨態和喜氣,這也許與他的性格有著很大關系。
目前孟慶東以和田玉籽料為主要創作原料,他深知這種玉料,將來會越來越少,越來越貴。但做的時候不能總想著這是花多少錢買的,要賣多少錢,而考慮怎樣流傳,要讓它永存于世,這就容易激發更強的責任心。所以在創作時,要考慮以一定的形式流傳在收藏者或玩家手中。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孟慶東不曾停歇,在設計上尋求新的突破,在造型處理上做的變化。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在創作的時候,也是調動積累的全部智慧,力爭將每一個材料所包含的元素都發揮到極致,做出真正值得欣賞、把玩,值得永遠留存于世的藝術品。【原標題:以刀代筆 繪就玉雕靈魂——玉雕大師孟慶東的玉雕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