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劉曉強:南陽玉雕界的“芭蕉扇”

2012/7/27 19:00:49 點擊數: 【字體:

劉曉強:南陽玉雕界的“芭蕉扇”
劉曉強作品《國色天香》

    人物檔案:劉曉強,高級工藝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現任鎮平縣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總設計師,南陽獨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長,鎮平縣寶玉石協會秘書長。多年來,致力于獨山玉雕刻藝術創新和玉文化研究,提出了“順色立意依形造勢”的藝術創作理論,帶領團隊創作出大批獨山玉優秀作品,在國內大賽中屢次獲獎。先后撰寫30余篇專業學術論文發表于各類刊物,參與主編《玉鄉之星》、《玉鄉瑰寶》、《玉人談藝》等專著,曾被授予“河南省優秀農村人才”、“第四屆鎮平縣十大杰出青年”、“第七屆南陽市十大優秀青年”。
      
    南陽玉雕界的“芭蕉扇”    
      
    屈指算來,認識劉曉強已經6年有余。    
      
    2005年,記者采寫一篇有關獨玉的報道,南陽師院地理系教授江富建推薦了他:曉強是鎮平玉神公司的總經理,也是一位玉雕大師,對南陽玉雕事業的發展有諸多思考,還是南陽玉雕界公認的熱心人。    
      
    那次采訪,因為有了曉強的積極配合,進展得異常順利。記者據此寫就了一篇《獨山玉琢成大器尚待時日》的長篇報道,以整版的篇幅在本報刊發出來。文章見報后,曉強又把該文推薦到有關報刊刊發,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    
      
    也就是那次采訪,記者了解到曉強本人不僅在獨玉研究與雕刻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他領導的玉神公司是南陽唯一一家專門雕刻、銷售獨玉的企業,在南陽業界頗有影響。而在當時,獨玉銷售并不景氣,南陽不少玉雕藝人和企業受利益驅動,紛紛改變方向,加工、銷售和田玉、緬甸翠玉等玉器。曉強和他的企業能夠專注于獨玉,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魄力啊。    
      
    還是那次采訪,曉強給記者留下了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玉雕大師,而且還是一位文化人的印象。那次采訪中,他主動提出了與本報副刊聯辦“我與獨山玉有獎征文”活動。當時,記者擔心征文選題太窄,不好操作,顧慮重重。曉強據理力爭,最終說服了記者。此后,他又通過關系把征文啟事發到《全國寶玉石周刊》上,進一步擴大了影響。讓記者沒有想到的是,那次征文活動,竟然收到了全國各地400多篇來稿,本報擇優刊發了近30篇,從中評選出了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篇,曉強對每位獲獎者均給予重獎。    
      
    時至今日,談及那次的征文活動,曉強說,那次征文是迄今為止媒體上唯一開展的一次與獨玉有關的文學征文活動,活動開展的那幾個月,能明顯感覺到南陽人對獨玉關注度的提高,收藏獨玉的人明顯增多,讓人們對獨玉有了重新的認識。他還表示,將于近期與本報合作推出第二屆“我與獨山玉有獎征文”活動。“通過近幾年的發展,獨玉已今非昔比,人們肯定有更多的話要說”。曉強說。    
      
    當然,與本報的合作只是他積極推廣南陽玉雕的一個縮影。事實上,這些年,為南陽玉雕事業鼓與呼,曉強從未停止過。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認真研究獨玉文化,撰寫論文,先后在《南陽日報》、《河南工藝美術》、《中國寶玉石》等報刊上,發表了《根植中原沃土形成鎮平風格》、《獨山玉雕刻藝術》、《獨山玉的鑒賞與收藏》等文章,進行學術交流。    
       2009年,上海著名女作家俞偉理采寫《中國玉雕——南陽名家名品》一書時,數次前來南陽,而每一次采訪,曉強總是盡可能地陪同。為讓俞偉理全面深入地了解獨玉,還陪同她去獨山玉礦參觀。她在該書的后記中這樣評價曉強:因為曉強,我見識了河南玉雕大師的風采,見識了獨山玉的魅力,見識了中原人的豪爽性格,也見識了綠樹平原的美麗風景。    
      
    這些年來,曉強倡議創辦了南陽獨山玉雕刻研究所,為獨山玉雕提供了研究與創新陣地;多次組織開展“玉人談藝”活動,邀請南陽籍玉雕大師進行創作交流;在湖北襄陽舉辦“獨山玉雕刻藝術展”,宣傳推廣獨山玉;協助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奧巖先生完成了獨玉專著《玉獨神光》的編纂和出版,總結定位獨山玉雕刻藝術風格;編輯出版企業報《玉神》多期,在行業內部進行交流;建立了獨山玉門戶網站……    
      
    在南陽玉雕界,曉強被大家形象地比喻為南陽玉雕大師們的“公秘”,多年如一日為南陽玉雕事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為發揚光大獨山玉雕事業奔波忙碌。仵金滿大師曾這樣形容劉曉強:他就是一根扁擔,一頭擔著鎮平年輕的玉雕創作隊伍,一頭扛著鎮平曾經輝煌的玉雕長輩。王玉敬大師則說:南陽玉雕有劉曉強領軍,改變舊貌,指日可待。而在記者眼里,曉強就是南陽玉雕界的“芭蕉扇”,是一個為南陽玉雕事業發展煽風點火的古道熱腸之人。對于這樣的評價,曉強一笑而過。他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不僅要關注自己的企業,更要關注自己所在的行業。行業興則企業興,行業衰則企業衰。    
      
    癡心獨玉放飛夢想
      
    在南陽玉雕界,就記者接觸的有限大師中,劉曉強是最癡迷獨玉的一個人。他對獨玉的鐘情,一二十年沒有改變過,并且今后也不會改變。“那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價值所在”。說這些的時候,曉強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他還在內鄉玉器廠當學徒工的時候,廠里以14萬元的天價競拍到了一塊碩大的“獨玉王”。這塊玉料聚集了獨玉所有的顏色,水色俱佳,廠里連續3年用它做了三四十件精美的玉器,曾在業內引起轟動。一塊看似普通的獨玉,經過大師們的創作,竟然能成為人見人愛的藝術品,這激起了曉強對獨玉的極大興趣。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喜歡上了獨玉,決定要走獨山玉創作之路,并爭取到到河南省玉雕設計學習班學習的資格。結業后,他做的第一件作品便是獨玉,題名為“碩果累累”:綠色部分做成葡萄的葉子;醬紅的做成葡萄;白色的做成豆角穿插其中;還有兩只黑色的小鳥攀枝鳴翠,一派田園秋意。這件作品,把獨玉的黑、白、綠、醬紅色彩運用得惟妙惟肖,一經問世便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還在作品匯報展上得了獎。初戰告捷,不僅給了曉強信心,也堅定了他要在獨玉雕刻上走下去的決心。    
      
    如果說曉強一個人研究、雕刻獨玉是他個人意愿的話,那么,如今他領導的玉神公司專營獨玉,毫無疑問地是肩負著振興獨玉雕刻事業的一種歷史使命。    
      
    曉強告訴記者,在鄭州學習時老師在課堂上講到:南陽獨玉雕刻還沒有真正的大師人才,沒有真正的精品,沒有品牌,在玉雕界更沒有地位,很難在全國打響。老師的話使曉強心里很酸楚,也極大地刺激了他的自尊心。也就是從那時起,曉強萌生了要改變獨山玉雕現狀的想法。    
      
    玉神公司給他提供了這么一個機會。2004年初,曉強出任玉神公司總經理。從當總經理的第一天起,他就做出了公司專門研發雕刻獨玉、打響“玉神”獨玉品牌的決定。幾年來,面對全國白玉、翡翠市場行情飛漲的趨勢,玉神團隊始終堅守獨玉陣地,既不跟風,也不氣餒,立足實際,打造自身特色,執著于獨玉雕刻藝術的研究和創新,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經過這些年來的探索,曉強和他的團隊在實踐中結合獨山玉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提出了“順色立意依形造勢”的創作理念,明確了創作思路,從而找準了屬于獨山玉的藝術表現語言。他們大膽利用獨山玉的色彩美和形體美進行創作,將地域文化與當代審美藝術形態結合起來,拓展獨玉雕刻藝術新格局,使獨玉雕刻邁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期。目前,玉神公司獨玉雕刻風格漸趨成熟,一批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作品,如《妙算》、《和諧家園》、《太行春早》、《蘇武牧羊》、《恩愛百年》、《浴》、《大唐飛歌》、《心路》、《把酒話桑麻》等獲得國家級大獎的新作不斷問世,成為當代獨玉雕刻中的經典代表作,構建了當代玉雕的藝術譜系。    
      
    如今,劉曉強正以他一個人的力量,影響和推動著南陽整個玉雕行業的發展。     
      
    率先提出“南陽玉雕大師群”現象    
       
    一個月前的一個晚上,已經很晚了。記者突然接到曉強的電話,他以商量的口吻說,南陽有兩個文化現象應該引起媒體的關注:一個是已經形成氣候的“南陽作家群”,一個是還未引起人們關注的“南陽玉雕大師群”。對于“南陽玉雕大師群”現象,他已關注很久了,覺得很有必要把它提出來,從而引起更多的人去關注,去打造,使其成為南陽玉雕的一張王牌。事實上,南陽玉雕早已今非昔比,不乏名師,更不乏名品,但留給外地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的“粗、大、笨”甚至是假冒偽劣上,嚴重制約著南陽玉雕業的發展。打響“南陽玉雕大師群”這張王牌,不僅可以改變外地人的不良印象,提升南陽玉雕業的整體形象,而且可以促進南陽玉雕業的良性健康發展,對南陽玉雕業的影響意義深遠。    
      
    第二天一上班,記者就將曉強的想法向報社總編輯何子杰作了匯報,得到了何總編的首肯,并在隨后的談稿會上得以通過。這也是這組系列報道得以問世的前因后果。而從這件事上,我們不難看到,曉強為推動南陽玉雕業發展所做的努力。   
      
    關于如何打造“南陽玉雕大師群”,曉強認為,南陽玉雕缺乏品牌效應,而品牌的核心是人和作品。近年來,南陽玉雕界浮出了百多人的玉雕大師隊伍,他們中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作品獲得全國大獎,之所以沒有得到外界的認知、認可和尊重,最主要的是沒有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包裝。如果南陽玉雕大師能夠進行整體包裝,形成拳頭,集體亮相,外界一定會刮目相看。    
      
    南陽玉雕大師群體平均學歷不高,要想出大成就需要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大師的思想決定著作品的藝術含量,組織培訓加強學習,提高修養是打造這個群體的重中之重。    
      
    還有就是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近年來,南陽玉雕大師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南陽一些玉雕大師被聘請到一些地方后,不僅得到了很高的政治榮譽和社會地位,還享受到了物質獎勵。我們極力培養玉雕大師,卻又留不住玉雕大師,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思考和重視。    
     
    “先脫貧,再脫俗,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從原始到文明的發展過程,基本生存條件改觀后,大家就會對手中的工作形成愛好,產生新的追求,而一旦明確新的事業目標,新的意義就出來了,就會追求精神財富的美滿。我相信在南陽玉雕大師們的努力下,南陽玉雕業的明天會越來越好”。曉強說。【原標題:劉曉強:南陽玉雕界的“芭蕉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玉網 2011-7-2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