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不琢不成器。
在鎮平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設計室里,記者體會到了這句千年古語的含義。公司總經理、高級工藝師劉曉強,演示了一塊普通的璞玉“琢”成“器”的全過程。這一過程,也就是一塊玉石的“文化之旅”——賦予它獨特的創意思想和文化內涵,就具有了意想不到的高附加值。
劉曉強先到玉料市場去購料,用行話說是“審料”。他“審”中的是一塊一尺半見方的獨山玉料,外裹灰皮,隱隱約約露出美色的蛛絲馬跡,最后以接近1萬元的價格成交。運回公司后,開始“剝料”,原來是一塊黑白兩色玉料,讓人有點失望,用行話說是“泡”了,不值當時成交的價。然而,這塊色帶自然、黑白相間的玉料使劉曉強有一種說不清的感覺,有一種靈感開始在他腦中閃動。因為獨山玉是多色玉料,適宜雕琢俏色作品,所以優秀的獨山玉設計師通常要量料取材、因材施藝、依料造勢、順色立意。
劉曉強在構思設計,這一步是創作者充分打開想象翅膀的關鍵環節。他想到白色可以雕琢飄渺的白云、翩翩起舞的仙鶴,黑色可以雕琢成蒼勁古樸的松樹……一幅《春之舞》的畫面躍然于胸前,于是他將畫稿勾勒于玉石之上。雕工依據畫稿開始進行雕琢,白色部分雕琢為仙鶴,黑色部分雕琢為仙鶴息棲的古松。采取鏤雕、圓雕、浮雕、線雕等多種工藝完成,接下來拋光打磨,最后依據作品的態勢制作底座,這樣一件擺件作品《春之舞》算是大功告成。當然,由于獨山玉內部色彩變幻莫測,再加上雕琢中會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往往是一邊雕琢一邊修正當初的設計思路,設計貫穿整個制作過程,需要反復多次。一位雕工完成這樣一件作品,大約需要3個月時間。
《春之舞》整件作品雖然只有黑白兩色,但單調的顏色掩蓋不住它獨特的藝術魅力,15只潔白的仙鶴在黑色古松上翩翩起舞,它們個個姿態優雅、恬靜舒展,或引吭高歌,或翩然起舞,或竊竊私語……構成了一幅清雅俊逸、閑情逸致的畫面。更難能可貴的是15只仙鶴均取青色頂冠,用色絕妙,自然天成。
因為獨山玉是俏色藝術品,這是獨山玉區別于其他幾大名玉的最大特點,所以獨山玉作品就有了獨一無二的效果,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沒有重復性,極具收藏增值空間。作為獨山玉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的劉曉強說,玉雕作品僅有藝,即雕工技藝好還不行,更要有意,即創意,這是表現設計師綜合素養、張揚作品個性的關鍵所在。所以玉雕作品不是賣雕工技藝,而是賣文化內涵,這是同一塊玉料在不同的設計師手中會拉大價值空間最重要的一環。從普通的璞玉到經典玉器,一塊玉石完成了它的“文化之旅”,賦予了它新的文化內涵。《春之舞》目前市場價格約15萬元,如果能夠在此次玉雕博覽會上拿到大獎,有可能突破20萬元。【原標題:一塊玉石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