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奇:玉壺盛滿奧運情
2012/7/24 12:01:5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許昌眾多鈞瓷大師中,“陶一家”工作室的賀文奇是一個相當另類的人。這是因為,他的鈞瓷作品游走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有傳承又有發展,是鈞瓷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1月,賀文奇作為第一個在許昌舉辦個展的鈞瓷大師,曾經讓人眼前一亮。
不久前的8月8日,還是在許昌,賀文奇又將自己一年多的奇構異思呈現給了我們。這一次,他帶來的29件作品,取名“鈞瓷奧運壺”,以壺為載體,全部表現的是喜迎北京第29屆奧運會的主題。這一天,恰恰是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
與奧運會有個約定
時已立秋,天氣已不是那樣酷熱,我們走進了禹州西部古老的山鎮神垕。
由于是山中小城,這里的道路并不平直。在許昌鈞瓷協會秘書長溫劍博的帶領下,我們的車子一會上山坡一會下山坡,在一個建在半山腰的建筑面前,我們終于看到了“陶一家”三個刻在石頭上的大字。我們找到了賀文奇。
賀文奇的創作室,既是設計室、車間、產品展室,又是創作和休息的地方,推開窗子,山上的一片綠色便會撲入眼簾,這也許是賀文奇能夠酣暢淋漓地汲取神垕獨特的山川靈秀的緣故。
已過不惑之年的賀文奇,高中未上完即到禹州市鈞瓷一廠當了工人,幸運的是,在這里,酷愛鈞瓷的他得以拜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門下,系統地學習鈞、陶瓷造型設計及陶瓷工藝。更幸運的是,由于鈞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獨特地位,有許多陶瓷界專家每每來到神垕或考察或創作,使賀文奇得以一睹大師們的風采,熏染其創作風格,大開了眼界,使自己的藝術視野有了更大的時間感和空間感。在強烈的創作沖動的支配下,賀文奇貪婪地從考古發現的古陶瓷的樸拙和現代陶瓷的前衛中汲取營養,從而形成了自己能古能今的創作風格。
在賀文奇的創作室中,滿地都是他創作的“農耕系列”陶瓷俑,造型古樸,大有田園異趣,一切都似乎與“奧運鈞瓷壺”無關。像是猜到了我們的疑惑,賀文奇解釋說,“奧運鈞瓷壺”系列作品已經定稿,有一些小改動也都是在樓下的作坊里進行。問其何以想到創作“奧運鈞瓷壺”,賀文奇指了指掛在屋中一角的拳擊沙袋說,自己酷愛體育運動,尤愛拳擊。2001年7月17日夜,親眼從電視上看到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的消息后,賀文奇就萌生了創作一組奧運會獻禮作品的想法,從那時起,這個“與奧運會的約定”一直縈系在心頭,揮之不去。2006年4月份,賀文奇受邀到江蘇宜興參加了一次陶瓷展會,看到展會上那些造型各異的紫砂壺作品,他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表現“奧運題材”的載體,那就是鈞瓷壺。
鈞瓷壺里寫乾坤
在賀文奇看來,壺,自誕生之日起,并不僅僅有實用這一功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在發展中還賦予壺以審美功能,尤其是在中國,受茶文化發展的影響,壺這一日用品,還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造型語言形式,產生了獨特的審美趣味。更重要的一點是,與傳統的瓶等鈞瓷器型相比,壺本身的嘴、把、提梁是比較好的載體,更適合表現奧運題材,鈞瓷的釉質與色彩更可與玉石媲美。
從2006年4月確定了創作方向后,賀文奇就開始了艱苦的構思和創作。為了準確地把握各項體育運動的魅力和內涵,他經常收看電視體育轉播節目,還利用各種機會,買來了《奧運會指南》等書,從中揣摩、提煉各件鈞瓷壺的表現主題。2006年8月7日,北京奧組委發布了奧運會體育圖標,這些圖標以篆字筆畫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國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形象意趣和現代圖形的簡化特征,充滿了運動美感和文化內涵,達到了“形”與“意”的和諧統一,這給了賀文奇很大的啟發。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草圖改了又改,甚至是推翻了重來,僅一個表現籃球運動員灌籃風采的作品,賀文奇就前后修改了十幾次。功夫不負有心人,以“申奧成功”、“舞動北京”、“福娃誕生”、“火炬傳遞”、“圓滿成功”為立意的29件鈞瓷奧運壺成功面世,并于今年的8月8日隆重推出,它拓寬了人們對壺藝的理解,從而使鈞瓷藝術領域有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
賀文奇創作的鈞瓷奧運壺藝系列作品,具備了裝飾性、雕塑性,有著強烈的時代感。他把壺嘴、壺把、提梁的造型功用運用到了極致,運用點、線、面的結合,把一個個正在運動的人物形態,或一或二或五巧妙地與壺體結合在一起,再現了運動韻律之美,表達了對奧運精神、體育運動精神的由衷贊頌。
這組壺藝造型,給人強烈的美感是,在相互關聯的形體組合里,組成了豐富的韻律、節奏之美,乍看起來并非每個處理運用手法都十分合理,但如果從整體上去觀察,從審美的視角去體察作者的創作心境,你就會感悟到其中的藝術內涵。如“奧運會自行車運動壺藝”、“乒乓球運動壺藝”、“平衡木運動壺藝”等等,在每件作品中,你總能找出它的主題和突出之處,它把相應的運動特征加以強化,作品不需用過多的文字說明,就會把你帶到它所表達的意境之中。
在這組作品的創作中,賀文奇還注意發揮“點”的作用,作品中的每一個“點”都用來表現人體的頭部和運動方向,使“點”成為作品的靈魂。比如“劃艇運動壺藝”的壺嘴、壺蓋鈕和壺把這三個點,都是一個朝向的劃艇運動員造型,表現了團結奮進的體育精神,整個造型嚴謹統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不獨如此,在整個創作中,賀文奇大膽雜糅了古老的巖畫藝術和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間剪紙藝術元素,顯示了在鈞瓷造型上的創新魄力。
賀文奇鈞瓷奧運壺系列作品,不僅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還有較高的文化價值,體現了人文奧運的精神,同時也將借助奧運會這個通向世界的窗口,向世界展示鈞瓷獨特的魅力。
團隊合作的結晶
賀文奇頭上蓄的是長發,在腦后隨意地梳在一起,看上去頗有藝術家的氣質。這一點,溫劍博幾年前頗看不慣,認為沒有男人氣。然而,幾次接觸,賀文奇對鈞瓷藝術的獨特見解和他那極具個性的鈞瓷作品,使溫劍博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此后,也正是在鈞瓷研究會的極力推薦下,賀文奇的創作才為更多的人所認識。
賀文奇潛心鈞瓷藝術創作的同時,還潛心于鈞瓷創作理論的研究,多年來,他寫作的《仿宋代油滴釉研制》、《鈞窯傳統手拉坯成型工藝》、《試談陶瓷動物雕塑藝術》等10多篇論文在《中國陶瓷》等雜志上發表,產生了良好的影響。與此同時,他編繪的《陶藝裝飾資料》和《中國瓷枕藝術》兩書業已完成,不久也將付梓。從鈞瓷造型設計、鈞瓷工藝到釉料配制,賀文奇無不涉獵,這也使他成了多面手,也使更多的潛心研究鈞瓷藝術的同道中人相互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次鈞瓷奧運壺系列作品的誕生,其中就滲透著多位鈞瓷大師的心血。
賀文奇說,飲者離不開壺,更離不開水和茶葉。怎樣用好的壺、好的水、好的茶葉,泡上一壺清香宜人的茶水,組合非常重要。鈞瓷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創作設計,離不開成型工藝,離不開釉色裝飾,更離不開燒成工藝。賀文奇在作品設計定型后,就力邀多位鈞瓷大師、多家窯口共同參與后期創作,這其中就有“鈞華苑”的崔國營大師、“東升鈞藝”的李建峰大師、“名家鈞瓷藝術村”的賀鵬總經理、“爐鈞坊”的王金合大師、“一把泥鈞瓷坊”的王利峰大師和“宋鈞仿古作坊”的李占果。各位大師藝術氣質不同、各家窯口藝術風格不同,使29件鈞瓷奧運壺系列作品呈現出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藝術風貌,從而使作品的感染力更為強烈。
在賀文奇寬大的作坊里,幾件鈞瓷奧運壺半成品擺在工作臺上,尚需要經過好幾道工序才能入窯燒制。賀文奇拿過一個“舉重運動壺藝”作品毛坯來,仔細進行整理,像在給自己的孩子認真修飾。他的想法很單純,奧運會是展示中國形象的舞臺,作為給奧運會獻禮的鈞瓷作品,一定是精益求精之作,“一片冰心在玉壺”,要將許昌人民迎接奧運會的熱切心情展示在世人面前。【原標題:賀文奇:玉壺盛滿奧運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日報 作者:劉革雨賈耀鐘 200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