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古琴制作工作室:從2004年開始王棟個人開始創建暢古山房斫琴工作室,陸續投資170萬元,包括花園口古琴文化重點區域斫琴工作室包括漆藝工作室建設(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鄭州市內臨時斫琴工作室、設備投資和原材料囤積、以及流動資金、運輸車輛購置。目前以上投資已經全部完成各個項目已經開始正常良性運行。
2. 組織古琴作品展:此項計劃從2012年5月開始實施。在安徽蚌埠,與中國琴會高端論壇會議同步舉辦一場王棟個人古琴作品展,參展作品琴20余張,該活動受到安徽省文化廳、蚌埠市委、市政協和文化局的大力支持,展出期間當地省市領導邀請當地媒體和相關文化部門和協會進行座談,并邀請國家一級演奏家三人,古琴制作師12人,并舉辦演奏會一場。
3. 有計劃的參加國際性的拍賣活動:依托保利、瀚海、嘉德、秋實四大國際拍賣公司,積極參加作品拍賣、展示個人作品,向海外以及國內收藏家和古琴愛好者、國學愛好者介紹古琴文化推廣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2011年參加瀚海秋季拍賣。
4. 古琴研究:利用工作室現有的條件進行古琴制作的技術研究和創新研究。目前處在起步階段,研發費用以及相關設備緊張,研究工作時斷時續。即便如此,2012年2月王棟已經向國家專利局已經提交〈〈古琴槽腹音床結構技術〉〉專利技術申請一項。
5. 定期與外地和其他古琴流派的古琴制作人進行交流,此項資金投入不穩定一般記入流動資金。
6. 開辦古琴藝術培訓班,努力倡導、宣傳古琴文化、推動中州派古琴藝術及制作技藝傳承和發展。此項目前期投入3萬元,后因場地問題臨時關閉。
采取的保護措施
1.在花園口中州派古琴歷史文化特色區域設立專業的中州派傳統古琴制作工作室,堅持以傳統工藝制作具有中州派特色的古琴作品。收集研究挖掘中州派古琴藝術以及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收集保護歷史上中州派名琴,展示中州派古琴傳統工藝流程和作品。
2.招收熱衷于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的學生,學習傳統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
3.舉辦古琴作品展,向全世界介紹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
4.建立傳統中州派古琴制作流程展示廳和作品展示廳,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州派古琴的制作技藝,從而推動此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5.走訪全國各地健在的老琴家,收集了解關于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在歷史上的影響以及更深入的了解相關的琴器特征。
6.向政府申請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7.多方籌措資金,繼續加大推動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8.舉辦中州派特色古琴作品展。
9.出版以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為基礎的古琴制作專業圖書--《斫桐集—古琴制作與修復》
10.受邀參加國際拍賣活動,并取得圓滿成功
11.研究以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為基礎的創新技術,并取得國家專利。
12.邀請各地古琴演奏名家品鑒現代中州派古琴琴器。
13.定期舉辦古琴雅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州派古琴。
14.積極的與相關藝術門類相結合,研究再現傳統中州派古琴集詩、書、畫、篆刻等藝術門類于一體的藝術特色。
15.與各大院校結合舉辦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藝和藝術講座。
16.收集整理發掘收藏與中州派古琴藝術相關的古琴用品,比如中州派古琴演奏時使用的器物琴磚、香爐、詩、書法作品、繪畫作品等,以此來深入的宏揚中州派古琴藝術的內涵。
17.調查走訪各地現存的具備中州派古琴傳統制作技藝的人,將其掌握的中州派古琴傳統制作技藝整理匯編在一起。作者:王玉濤【原標題:王棟主持的中州派傳統古琴制作技藝保護措施】